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对策解析论文_张秉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对策解析论文_张秉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二小学(兰炼二小) 730060

摘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添课堂的活力,从而为实现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概括总结了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心理特点 信息技术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课程已在各类学校迅速开展起来,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作为这样一门现代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境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自然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了。创设情境是引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选择以谜语、游戏、故事或者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视频、图片、歌曲等为导入,也可以先创设一种虚拟情境,使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知等来获得生动鲜明的形象感受,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探求新知的热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艺术性。这种导入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电脑安全使用道德》一课,由于涉及到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纯粹地给学生讲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学生兴趣不大,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如果从相关的电脑病毒引发的生动事例入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就是开门见山。教师直接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要求等,以便引起学生注意。这种方法适合于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意志力的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例如,在教学PPT设置幻灯片背景时,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示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模板、配色方案、背景美化幻灯片;熟练掌握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使得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有所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独立操作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故事谜语导入法

由于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绝大多数学生都爱听故事,故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故事导入法是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教学导入方法。小学信息技术下册“调整幻灯片”一课,课标要求学生能在浏览视图中调试、整理幻灯片。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们普遍感到讲解有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笔者在这里使用了故事导入方法,效果很好。教师首先与学生一起回忆成语故事“滥竿充数”,可以让学生讲,也可以教师讲。然后教师打开成语故事课件,课件中每张幻灯片上均配有故事插图,同时图片下方也有简要的故事概略,只要播放课件,学生一看就发现了有些幻灯片的位置需要调整,有的幻灯片需要删除。这样,接下来的教学就很顺利了。

四、创境转移学生注意力

学习的过程,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过程,如果注意力涣散,学习的知识信息将无法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上课刚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停留在课前自由闲散的时光里,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沉醉在课间参与的有趣游戏中。上课开始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可以马上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立即把学生引导进入探求新知的良好状态。

五、直观演示导入法

直观演示导入法是指通过实物、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解Flash形状补间动画时,教师先做出鲜花盛开的形变动画,为了渲染效果,还给动画配上了甜美的音乐。一上课就让学生观看,朵朵鲜花在音乐声中灿烂地开放,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为上好这堂课和学生学好本课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引渡到未知,架设探求新知的桥梁,充分激发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利用知识的连续性关系,在讲授新的知识之前,通过复习已知的旧知识,对曾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小结,从而引出新知识相关联的话题或新问题,这样就顺利地导入到了新课学习。这种导课学生用旧知来理解新知,突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科学技术变化而获得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更新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马丽明 陈向新 顾成林 师范生导入技能的六步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5):98-99。

[2]杨鑫芳 牟晓东 浅谈教学技能中的导入与提问[J].教学研究,2014,(06):56-57。

[3]尚凤祥 思维能力的结构及思维品质的优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32-33。

论文作者:张秉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对策解析论文_张秉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