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北京演出综述_黄梅戏论文

安徽黄梅戏北京演出综述_黄梅戏论文

黄梅飘香万里传——安徽黄梅戏进京展演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梅戏论文,安徽论文,万里论文,展演论文,黄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的首都文艺舞台,吹来一阵清凉的风。安徽进京的5台黄梅戏在北京各剧场尽展风姿。北京观众在欣赏连台好戏的同时,似乎嗅到了千里外的黄梅花香。人们不由自主地感叹:久违了!安徽黄梅戏。

题材有别 风格迥异

此次进京演出的5台黄梅戏新戏, 集中展示了安徽黄梅戏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5台戏以徽文化作为其深厚底蕴, 鲜明地透射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徽文化形态:或描写明末清初桐城才女(《风雨丽人行》),或表现当代安徽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柳暗花明》),或取材徽籍作家张恨水名作(《啼笑因缘》),或借乾隆下江南展现地道安徽风土人情(《乾隆辨画》),或试图对原始文化形态加以现代阐释(《秋千架》),可以窥见编导演人员力求在徽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中寻找一种契合点的可贵尝试与努力。

由于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的不同,5台戏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风雨丽人行》诗化结构的采用,增强了剧作的抒情性;《乾隆辨画》为黄梅戏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啼笑因缘》剧作清爽而流畅,在舞台上十分贴切地重新演绎了一个恍如隔世的故事;《柳暗花明》为相对薄弱的黄梅戏现代戏创作积累新的经验,风格质朴自然;《秋千架》以现代人的意识贯注于古老题材的做法,使其具有淡雅、活泼、灵动的特点。

继承创新 开拓进取

安徽送优秀黄梅戏剧目进京展演,使黄梅戏演员得以以集团的面貌在京城观众面前展现风采,他们用精彩的表演,向人们述说着黄梅戏自90年代中期以来继承创新,开拓进取的历程。马兰、黄新德、黄宗毅、陈小成、吴亚玲、蒋建国、李文、余顺、周源源、龚卫玲、钱涛、陈炎根、赵媛媛、董加林等为黄梅戏艺术的再造辉煌辛勤耕耘着。

在马兰主演的《秋千架》中,人们不难发现,她在找寻着艺术向前发展的突破口,敢于做实验性的尝试,显示其艺术家的胆识。

安徽黄梅戏剧院副院长蒋建国在这次进京的两台戏中均饰男主角,塑造了《风雨丽人行》中的廉泉及《秋千架》中的千寻两个人物形象。他告诉记者,省里对黄梅戏非常重视,个人只有以严谨的作风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每场戏的演出中。新世纪马上来临,黄梅戏何去何从,自己应找好立足点,要把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现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很好地结合起来。

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吴亚玲此次进京虽只在《秋千架》中饰演配角,但她一丝不苟地表演,塑造的公主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演出阵容中有一批青年演员,是近年在安徽省各项大赛中崭露头角的希望之星。李文这位在《啼笑因缘》中成功饰演了沈凤喜的演员,是“严凤英”大赛金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她的表演温婉含蓄,对人物性格变化把握得很有分寸,她的表演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人们已把李文和韩再芬并称“三度梅开”的代表人物了。

唱响黄梅 文化强省

一年间,黄梅戏出了7台新戏,除这次展示的5台外,《木瓜上市》和《斛擂》也已创作完成。8月7日、8日, “黄梅交响演唱音乐会”将登上北京音乐厅的殿堂。8月中下旬, 由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新剧目《徽州女人》再度进京,让首都观众再次领略黄梅戏与徽文化相互交融后的美妙神韵。人们不禁惊叹于安徽这一惊人之举了!一个剧种一年之内推出这么多台高质量的剧目,这在安徽的戏剧创作历史上从未有过,在全国亦不多见。

黄梅戏是全国公认的优秀戏曲剧种。尽管这些年来,戏曲整体不太景气,但黄梅戏以其适应性强和可塑性强的艺术优势,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构成了黄梅戏振兴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制定“九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时,明确提出“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并确定1998年为黄梅戏艺术之年,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筹划,周密部署。黄梅戏不只是作为简单的地方戏曲,而被看成是安徽标志性的文化形象。省委、省政府已确定文化建设“以黄梅戏优先发展”的战略,并初步拟定出《安徽黄梅戏艺术事业振兴发展的纲要》,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即创作一批黄梅戏新剧目,使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养出结构合理且拥有相当实力的创作演出群体;整理、创作一批雅俗共赏的黄梅戏小戏、折子戏;探索黄梅戏舞台演出的新式样;创作出若干部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出版黄梅戏学术专著和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为保持黄梅戏的持久生命力,安徽正在着力改革艺术创作体制,改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向多种经营过渡;集中力量办好省黄梅戏剧院,近期新建一座现代化黄梅戏艺术馆,办好安徽艺术学校和安徽黄梅戏学校、培养后备人才;加大黄梅戏艺术创作的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组建一流主创班子;加强黄梅戏艺术的普及和宣传工作,积极扩大黄梅戏的覆盖面,在黄梅戏创作中确立贴近群众、培育市场的意识,使黄梅戏成为永受群众欢迎的剧种。

黄梅戏在经过“二度梅开”之后,世纪之交,必定越开越艳,香飘万里。

标签:;  ;  ;  

安徽黄梅戏北京演出综述_黄梅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