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牧区乡下小学汉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论文_更塔玛

浅谈农牧区乡下小学汉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论文_更塔玛

(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中心校 四川 阿坝 624500)

【摘 要】 当今社会,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汉语文的改革和发展紧跟时代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因此,汉语文教师角色要全方位更新,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要落到实处。

【关键词】 新课改 农牧区 汉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1-038-02

过去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很陌生,认为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牧区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到乡村逐步推进,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精神震撼,作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大迈步跨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这时,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转轨的需要,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年龄稍大些教师,文化水平不偏低,距《教师法师》规定的学历变、标准有较大差距。很多人是通过报考函授形式获取学历,实际文化得不到提高;还有一部份教师是由民办转正为公办,学历大部分是初中、高中水平,甚至是小学水平。第二: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于现在,大部分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的观念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种观念下只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小学生汉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进行汉语文授课时,还是照识字、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的方式讲课,将一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晕头转向。第三:农牧区汉语文教师专业技能不高,其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极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备课、写教案、板书设计、反思"以及粉笔字的书写,授课的语言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很多汉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粉笔字不过关,一口方言土语,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第四:科研能力相当弱,农牧区汉语语文教师大多没有专职的,学校往往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安排课程,特别是偏远农牧区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个教师包几个班或几门课程的现象很严重。这样一来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教师就没有时间对所教学的内容很好的研究与准备,在加上教学设施资源的缺乏,大多数农村小学汉语文教师科研能力低。

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如何弥补、提高、完善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教学的效率。做一名新型的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每一位小学汉语文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接受新课程的洗礼。

一、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改,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能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不能仅仅满足于书上的有限只是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更具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对学生全面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一名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这样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

1.参加培训课,拓宽"充电空间",作为一名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要把自己变涌流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的参加县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2.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课堂教学录像等吗,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曾长见识、提高技能。

3."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得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从哪里来?主要从书本上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学校图书馆或县市图书馆借阅。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这样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星,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

4.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意识,教学再不是满堂灌,而是让学生更多自主发言,积极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或是讲解,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这更是一条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三、因地制宜,大胆进行创新教学

农牧区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但在新课改的今天农牧区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同一成长,逐步变得成熟和充实。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农牧区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基层汉语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们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做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因此,每位农牧区汉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全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唤起教师的职业激情,让课堂教学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变得简单、实用、快乐和高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人从一个学年的开学之初到假期结束都应该精心准备做好各种安排。关注新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愈觉得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有不少教师,已经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调整了我们的思路,注重了教学与课程整合、课程与课堂的开放生成,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使农牧区汉语文教育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 [美]麦克唐纳 [美]赫什曼著车蕾,龚锐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年4月1号 265页

论文作者:更塔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  ;  ;  ;  ;  ;  ;  ;  

浅谈农牧区乡下小学汉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论文_更塔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