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中国股市_中国股市论文

通货膨胀与中国股市_中国股市论文

通货膨胀与中国股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中国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今年的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的延续和发展,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关注。人们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对这一现状掉以轻心,放松治理,任其发展,不仅有关方面难以承受,而且改革、发展和调控的成果也难以巩固,整个经济形势也有可能发生逆转。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因而抑制通货膨胀,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重视供给方面的政策调节,主要运用减税、减息和增加技术投入的政策,调节分配、降低成本,克服深层次的通胀压力,效果比较明显。国外的经验、本国的实际说明,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如果仅从控制货币数量入手,仅从抑制需求的角度入手,是很难奏效的。近几年来,我们在提高利率、控制基建规模、控制信手总规模、加强金融监管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未明显消除。因此,我们在再一次思考治理通货膨胀方案时,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其中也应该重视完善和发展中国股市,发挥其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一般说来,股市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睛雨表,灵敏地反映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尽管经济运行是由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决定的,股市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也是多元的、复杂的,但就总体而言,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经济运行的正常化,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往往会促进股市的繁荣,股指的高涨;当经济运行出现障碍,经济增长速度滑坡,往往会导致股市的肖条,股指的低落。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股市的表现如下:在通货膨胀的初期,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而股指上升,流入股市资金量上升,股市一片兴旺;在通货膨胀的持续时期,时滞作用的消失,物价普遍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加之人们的实际货币收入下降,流入股市资金量减少,股指必然下落,股市就有可能出现低迷状况。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在抑制通货膨胀中能具有特殊功能呢?这是由于中国股市的特殊及中国通货膨胀的非货币因素二者共同决定的。

中国股市的特点在于:第一,具有极其浓厚的政策性色彩。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新型的、年轻的股市。它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契机中形成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人为构造的过程。尽管它的起点高,发展速度快,但其市场机制尚不够成熟。整个市场的运作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行政干预。纵观几年来中国股市的几起几落,无一不是受到政策的影响,受到决策部门的影响。以今年8月初走出低迷的事实而言,其直接原因就是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的三大利好政策出台,给低迷的股市注入了活力,使其结束了长达十四个月之久的熊市。第二,中国股市具有浓厚的投机性色彩。尽管中国股市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中国股民的队伍在迅速扩大,但由于有些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有的上市公司仅仅追求短期效益,有的上市公司难以保证股东的权益,还由于证券管理部门力量分散,政出多门,体制不健全,不能把握住股市运作的规律,不能制订出股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导致政策上的左右摇摆,中国的股市还没有成长为投资的市场,而只是一个短期投机的市场。广大股民投资意识淡薄,出入股市,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

之所以认为我国存在非货币因素通货膨胀,是因为我国近几年来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一般通货膨胀不同的特点。一般的通货膨胀定义为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而在我国出现了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出现了物价上涨在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在后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显然是由一些非货币因素所引起的。以这次的通货膨胀为例,从1993年开始,中央银行几次提高利率水平,紧货币规模,总量控制住了,而物价却在不断地上涨,一直居高不下,具有典型的非货币因素的特征。

形成非货币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我国的微观经济的基础,宏观调控的力度减弱,出现了总体分配格局改变、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企业低效益等三方面的问题。

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的核心是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预算收支范围,其结果是中央财政收入相对减少,而地方财政收入相对增加,而且新的财政分配方法允许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支配权,这种分配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在整个货币供应量的前提下增收节支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投资,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的积极性,成为推动物价上升的直接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行为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收入的提高,一方面使居民增强了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为物价的轮番上涨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加快,消费档次迅速提高,导致结构型的物价上涨。

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市场的多变、市场的风险也使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无法适应。它们沿袭着传统的计划体制,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的思路来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生产过程不能与市场紧密联系,产品不能实现销售。部分生产过程成为无效生产,有投入,无产出,只生产出社会需求,却不能创造出相应的有效供给,只能是扩大社会部供需的缺口,增大市场的压力。同时,企业尽可能地将不断增长的各税收、租金、利息等转嫁打入产品成本,将增加的工资成本计入产品价格,直接推动着物价水平的上涨。

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及中国现存的通货膨胀的非货币因素的共存,决定了中国股市在改变资金流向,改变资金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特殊功能,而这种特殊功能对于综合治理我国目前出现的由经济体制变革中出现的非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作用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股市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为全社会货币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分流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减轻了过多的的货币供应量对市场的压力。到目前为至,中国股市上市股票的总市值达三、四千亿元,每天的交易额多则可达一百多亿元,少也可达几十亿元。尤其在股市的上升时期,股指呈上涨趋势,成交量放大,社会上的货币资金流向股市的速度是惊人的。今年8月1日至5日,全国各地每月新增股民3000人,仅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交额达339.4亿元。股市的规模越大,股市的发展越规范,股市的分流作用就越明显。这种分流的意义还在于,它将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从而逐步地培养人们的投资意识。

第二,优化资金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来结构的合理化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调整产业结构的条件是:新增投资合理使用和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在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都已实现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要保证这两点就必须利用市场机制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股市则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股市优化配置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引导资金的流向上。股市上资金的流向是由各投资主体的利益导向决定的,因而,从主体而言,从长期而言,资金总是向着效益好的企业、行业和地区流动。上市公司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吸引投资者,竞争很激烈。股市资金的流动性成为上市司公司所面临的外在压力。股市上资金的流向还对股市以外的资金流向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包括债券、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外资、民间集资等等,资金的优化配置,无疑会对我国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股市对资金的优化配置作用不表现在对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性方面。股市具有产权转移的功能。通过股票的买卖与转让,可以使国家放弃对一些企业的投资与控股,也可以使国家搞活并增殖国有资产存量,也可以使企业之间按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兼并、转让、联合、重组、分立、收购等活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使存量结构的优化。

第三,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前面的分析说明,资金使用的低效益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股市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的作用在于:首先,从其直接的作用来看,在于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通过股市价格的波动,通过股市上的激烈竞争,形成对上市公司的硬约束,促使企业不断地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成为股市上的胜利者。其次,从其更深层次的作用来看,则是在于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的资金使用的低效益的现象主要存在于非上市企业中,尤其是大量的国营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其主要症结在于传统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软约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则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必然的现实的选择。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制衡与约束机制。使企业行为受到广大股东的有效监督与约束,形成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的双向机制,迫使企业接受市场的挑战,适应市场的需要,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从而根本改变这种体制因素带来的资金使用低效益的现状,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通过股市来明晰企业的产权,通过股票的定向或公开募集来实现产权的股份化,从而实现产权的终极所有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要通过股市进行筹资,要通过产权的转移、流动、增殖来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出传统机制的约束,走向新生。

综上所述,在我国,加快股市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加快股市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通货膨胀的综合治理,因而我们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保证股市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化。

标签:;  ;  ;  ;  ;  ;  ;  ;  

通货膨胀与中国股市_中国股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