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德镇民间窑制度文化价值的思考_都昌论文

关于景德镇民间窑制度文化价值的思考_都昌论文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的价值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德论文,镇民论文,价值论文,制度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3)03-0099-06

宋代的五大名窑——均、汝、定、官、哥等都曾经有过辉煌,但先后式微。后起之秀景德镇却千年窑火不息且越烧越旺,独领风骚数百年,赢得“瓷国高峰”的荣誉,成为中国和世界的瓷都。景德镇千年来以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城市的经济,把握其文化发展命脉,创造中国工艺美术的辉煌。不仅名窑、名匠、名瓷辈出,而且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窑制度文化。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与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家族文化、道德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密切联系。在景德镇陶瓷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独具特色的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也同时生成并走向成熟。

一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方色彩,体现了宗族文化的印记和民间工艺行为,带有许多习惯性特色,是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制度规范。民窑制度文化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曾中断了几十年。当20世纪80年代民窑随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而在景德镇复苏时,当某些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不诚实行为对景德镇历代陶瓷从业人员打造出来的“金字招牌”(曾经是风行世界名牌)产生不良影响时,人们不禁思考这些问题:景德镇陶瓷的辉煌靠什么来维系千年?在众多的因素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制度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1.地方政府对民窑的管理措施

自设镇以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景德镇一直是以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手工业城市,管理瓷业自然就是地方官员的一项政务。从历史资料来看,地方官员颁布了不少有关瓷业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地方规章和禁令,进行宏观管理,营造一种制度氛围和环境,在历史上不少规章起过重要作用。有些演变为行业自律和地方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些地方文告和石碑,从炉窑带徒、装小器工带徒、开采瓷土、茭草工价、草篾章程、次色瓷器专卖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是将行业习惯加以认定,有的以地方行政命令形式予以公布,成为陶瓷从业人员和窑户共同遵守的章程。其目的是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稳定和有序的市场环境,对景德镇陶瓷从业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约束力。主要有:

奉宪永禁碑

江西通省学政按察使司佥事加一级王批,仰两院暨各司道批示缴。又奉护理江西按察使司分巡饶九道,本府正堂加一级李批;磁器书字,破碎即同瓦砾,今(下缺)案(下缺)到厅,奉此合行勒石永禁,为此碑。仰合镇窑户工匠人等知悉:嗣后烧造磁器,无论大小精粗(下缺),圣之心,共相劝戒,永远遵行。倘视虚套,阳奉阴违,一经查出,定拿枷责不贷。须至碑者。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立。

炉窑带徒文告

奉宪示禁

钦赐花翎署理饶州景德镇盐法督捕分防府,兼管窑务(下缺)出示严禁,遵照旧章事。案据监生曹会胜、贡生(下缺)经诚、职员詹日升、职员邵福元、监生陈训、贡生(下缺)治镇开烧二白粗料炉窑,立有旧章,收带彩工徒(下缺)择诚实之人,随时收学,任凭主荐,并无定期。首(下缺)前县钱示禁在案,从无更易。近有刁棍吴道谟等人心(下缺)刊刷议单,索诈钱文,凡遇炉窑收带徒弟,阻拦本(下缺)荐,要知会伊等,违者罚戏借酒,否则纠众生事。商(下缺)禁等情到府,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示严禁:为(下缺)人等知悉,嗣后凡遇炉窑收徒,务须仍照旧章,既无(下缺)凭主荐,不得阻拦,毋诈索钱作酒面钱文,倘敢再私立(下缺)索滋事,许该炉窑人等指名具禀。本府定即拘禁,照例究办,决不姑宽。自示之后,恪遵旧章。(下缺)

右仰知悉

光绪三年五月初二日告示发

装小器工带徒文告

奉宪

赐进士出身物授浮梁县正堂刘顾宪大老爷,准示。古来旧章,十年一界放脚。雇人挑送,不许装坯箝篾。次年请示开禁带徒,佣工三年圆满,造台封禁。今遵唐宋以来古例,切不可扰乱章程。今蒙钱宪准示,同治六年二月开禁带徒。至于三年圆满,点名造台封禁,不得私乱行规,自从我师传教,各遵旧规,此乃人仁君子乎。勒石记迹,永远存镇。五府十八帮装小器众等

勒石严禁开挖磁土

调浮梁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田。为勒石严禁开挖磁土,以护土墓,以杜事端。照得浮邑境内山场多产磁土,每有棍徒钻谋开挖,无知业主贪利租售,以致侵碍良田,损伤坟脉,讼端繁兴,贻累无休。近有婺源民人洪祖等,谋挖高岭、天宝堂等土,酿成人命,业经本县勘明,封禁在案。兹据……职员冯日淳……等,以兴义、义合、丰田等都,所有山场田地,皆系龙脉攸关,从未开挖……今公众议明立约,东自五花尖,西至大石坞,南自分水岭,北自黄茅岭……至李黄陂庙下为界……嗣后各宜恪遵约载四界,不论大小山场,俱须照契管蓄,不许租挖磁土致碍田墓。即有将山出卖,亦不论附近有无田墓,务于契内载明买主不得挖土字样,仍着立约人等互相稽察。倘有无知业户听信棍徒钻谋租挖,许即呈约指名赴县禀报,以凭拏察,慎勿徇隐以及借端诬累,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茭草工价碑

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总办、景德镇巡警、调代浮梁县正堂毛,为给示勒石永资遵守事。据鄂帮同庆社磁商黄春生、张永盛、陈广顺、严安记、王田源、胡益昌、童义泰、闻隆顺、邵源顺、廖铨昌、熊复顺、周恒泰、李椿山、张益顺、严鸣发、牛松记等禀称:伊等在镇贩运磁器,历有年所,于茭草一行,所有茭草扎篾凳价,向有定章,毫无异议。突于今年夏间,茭草工头,不明大义,惟知利已,欲翻旧章加价,两造开具节略,呈请商会,议订草篾皮数,每条凳加钱三百文,两造均各遵允,禀请给示勒石,俾垂久远等情到县。据此批示外,合行给示,为此示仰该茭草人等知悉:嗣后尔等工价,务须遵照此次商会议订章程办理,不得稍有争竞,倘敢故违,一经查出,或被告发,定即拘案严惩。本县执法如山,决不稍从宽贷。其各凛遵无违,特示

计开华帮草篾章程

可炉大、可二、可工、可反、茶中、续莲光花、冬青各样、又工碗、又汤碗、又反碗、彩丁二碗、彩大碗、各色满尺、九寸、八寸、三草(略)。各样琢器,悉照旧章。每卷草衣者,加草结四个,作申草一仔。每逢大碗不卷草衣者,计草结八个;卷草衣者,计草结六个,以结为度。每草结计草二十四根,不得减少。如间有折断二三根,出于无心,客号亦不究诘,照根数过少,则系茭草有心偷减,查出通同改拆补足。各包三件瓶,搭宝珠坛一个,每仔扎篾十二皮,申草二仔半。续议减少三皮。如卷草衣,内加扎篾六皮,申茭草三仔半。各式反古坛子草篾申草,均照三百件瓶样。其余各琢件茭草者,作申草二仔。以上所开茭草章程,系两面在商会当面议订,草结照旧不得偷减外,扎篾悉开明皮数,自后永为定案,不得偷减翻异。各样琢器,听客自挪,有愿茭草者,任客自便。

右仰知悉

告示

县正堂

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二

次色瓷器专卖碑

钦加六品衔,特授浮梁景德镇分司,兼管窑务,加五级,纪录一次,为出示严禁晓谕,以便商贾事。照得景德镇乃陶产之区,向来各规。所有破坏瓷器,俱归黄家洲各小店贩卖。其四色中脚磁器,各客买办自便,旁人不得阻拦。兹于八月初五据客民陈文辉称:“伊马口帮买有四色瓷器一担,被黄家洲各店阻拦,禀请——情到司。窃思四色中脚磁器,向来任客各处自行买办。其破烂由黄家洲买卖,何得拦阻滋事。本应彻底根究,姑念尔等初犯从宽,免其既往不咎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各色人等。知示之后,尔等务要各照旧章买卖,不得借端阻挠。倘将四色中脚为破烂滋闹者,一经查觉,或被告发,定即从严究办,勿谓言之不预也。各宜禀之毋违。特示。

同治辛未年八吉日(方德荣、胡宏立、陈文辉、吴大立)立

告示。

2.民窑的生产分工和程序

陶瓷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成型到烧炼、彩绘、销售有很多工序,涉及很多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具体分为:成型、烧炼、彩绘、销售、瓷商。成型工序主要由坯户完成,需要白土行、釉里行、灰行、坯刀行、模型行、车盘行等5个行当担任。烧炼工序由烧窑户完成,这是满窑店、砖山业、挛窑店、匣钵业、窑柴行共同担当。彩绘工序是红店的任务,需要毛笔店、颜色店、细金店、红炉等给以支持。瓷行主要是执行销售工序,有茭草、把庄、汇色、打络子、挑驳、船帮等内容。促成良好销售的还有各色瓷商,主要是湖北同庆帮、马口帮;浙江宁绍帮、江苏苏锡帮、扬州帮、广东帮、昆明帮。总的来说,民窑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合理有序。

3.民窑瓷器销售制度

景德镇在唐代就有精美的瓷器运到长安,宋代更是名满天下,“器成走天下”。当然是商贾如云,繁华热闹。瓷器烧成不易,鉴别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瓷器上容易出现的毛病分不同的级别,有:青、正色、次色、正脚、次脚、下脚、炭山等七八个级别。外地人不容易辩认,在瓷商和瓷业主之间就需要有一个中介。所以景德镇很早就产生了中介组织和中介人员。这就是与各地瓷商打交道的瓷行和牙侩(经纪人)。

(1)瓷行。瓷行是窑户和红店与外地商人接洽的媒介商,也是为外地商人代买、落仓、包装和托运瓷器的商行。而且瓷行有供应客商住宿的地方,行内有老板、管事、学徒、炊事数人。外地客商初来景德镇,对于办货购瓷缺少经验,需要依靠瓷行为其参谋、领路。景德镇的贩瓷业和制瓷业一样都有严密的组织和具体的分工,瓷行就是贩瓷业许多环节的一个枢纽。凡客商到镇,看货、议价、批单、挑货、包装、下河都要通过瓷行有条不紊地进行。

(2)瓷庄。瓷庄则是较有实力的外地瓷商,为了方便起见,往往不通过瓷行,采取在景德镇设庄,即自己居景德镇购有或租有行屋,派专人坐庄采购,组织包装发运的机构。瓷庄不必捐贴,但只能自己派员采购,不能接待其他瓷商。各地瓷商在景德镇设置瓷庄的,几乎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有独家设庄,也有几家合伙开行的,总数上百家。店主因籍贯不同,形成为不同的帮派。瓷行和瓷庄都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有的瓷商善于调查获得市场信息,随时反馈给瓷行和瓷庄,并通过瓷行及时与窑户、红店联系,促使艺人们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出更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花色品种。

(3)牙侩。商行买瓷,牙侩引之。客商来到景德镇,瓷行带他到红店、窑户家去看货,满意后订好交货日期,将填好的单子交给瓷行,而瓷行到了日期便派人看货,并为客商挑选以及与窑户议价批单。交易达成后,持议定的票据定期交货。在挑去的瓷器中,如有“杂色毛损”的,也记在票据上,交窑户、红店换补,这种票叫做换票。无论瓷票、换票都用素纸写,有的还印有行号、户号的,只需加写瓷器种类和数字。这种在瓷器交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是一种公平交易、遵守协议的民间交易行为。牙侩实际上是陶瓷销售过程的经纪人,在陶瓷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景德镇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中介组织发育成熟的一个证明。

(4)次品专卖。“景德镇乃陶产之区,向来各规。所有破坏瓷器,俱归黄家洲各小店贩卖。其四色中脚磁器,各客买办自便,旁人不得阻拦”(次色瓷器专卖碑)。景德镇素有估堆之说,凡陶户提同口,有下零瓷,或稍茅损色杂者,则另堆聚一处,新旧大小不等,有此路行家觅户估买。昔多有估堆致富者,今则有外佳内窳弄巧者矣,谓之做堆。

次色瓷器专卖,把优质瓷器和次品分开,便于客商和购买者区分,优品高价,次品低价,公平合理,秩序井然,应该说是市场高度发达、公正有序的一种表现,也是景德镇陶瓷整体销售策略、质量和品牌意识的萌芽。这对景德镇陶瓷在全国和全世界的畅销是大有益处的。当然这与民众的诚实守信道德标准和道德自律行为有关,但制度上也有监督和保证。专卖制度和质量意识在现代商业经营理念中也是大力提倡的。这一做法值得今天景德镇从事瓷器贸易的商家认真反思,也值得政府管理部门思考。

4.行帮制度

旧时景德镇由于手工业发达,所以行会组织很多。从行业上分有商帮、手工业主帮、工人行帮;从地域上分有徽州帮、都昌帮、杂帮,且互相交织,具有行业和地域的两重关系。他们的活动中心和机构都在会馆,有的称书院和公所。早在清嘉庆二十年,就有徽州、南昌、苏湖、饶州、都昌、临江会馆和景仰书院等7所,以后历代均有发展。据调查,建国前在城区有会馆、书院、公所共27所,这些馆所过去既是行会洽谈工商业务和接待往来商人的所在,也是行会内部联系乡谊、开展活动的场所。

(1)商人行帮。旧时景德镇内的商业与金融为徽帮所把持,瓷业生产则为都帮、杂帮所把持。他们之间既有矛盾,也互相勾结。1909年,曾申请清政府根据景德镇的特殊情况批准成立景德镇商务总会,并有《景德镇商务总会章程》,商会组成人员则由3帮议选。客帮瓷商民国时期有26个,建国前有33帮。这些行帮沟通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着景德镇瓷器的运销。

都帮——都帮成员是以众多的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生产的都昌人组成,他们集资建有都昌会馆作为祭祀、聚会、议事的场所。都昌地处鄱阳湖畔,人多地少,为了谋生而来到距离都昌很近的景德镇从事苦力,进入满窑行后,又相继进入匣砖行、画桌行、圆器行、烧窑行。明清景德镇流传这样的民谣:十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都昌人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对抗异己,开始组织金兰社,兴建会馆、书院,制规立章。到后来发展出三窑九会,聚集都昌大中小窑户千余家,控制了整个烧窑业和圆器业,在柴窑业、圆器业、瓷品专卖(洲店)、满窑店、窑砖业、瓷篾业、挛窑业都占据了垄断地位。都昌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在经济上也最具实力。民国时期景德镇以资产较多而号称“三尊大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的25户富户中,都昌人占了13户,徽帮占了8户,杂帮仅占4户。

徽帮——徽州人从事商业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代徽州人开创了“徽商时代”,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晋商抗衡。景德镇地处江西与安徽交界之处,历史上徽州到景德镇做生意的人很多,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帮派,被当地人称为徽帮。景德镇的徽商形成于明代中叶,正是景德镇民窑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代。徽帮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商界,包括陶瓷原料的流通和销售方面。徽商宗族观念强、勤劳吃苦、灵活经营,对景德镇陶瓷业发展作过重大贡献。

杂帮——指都帮、徽帮以外的陶瓷从业人群,主要经营琢器业、红店以及与瓷业有关的服务业,被人称为杂帮。包括抚州帮、南昌帮、丰城帮、吉安帮、奉新帮、饶州帮、安仁帮以及各地旅景瓷商26帮。杂帮对景德镇陶瓷业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手工业行帮。景德镇瓷业分工很细,故其行业很多。从大的方面说有掘瓷土业、匣钵业、烧窑业(有柴窑、槎窑)、制瓷业(又分为圆器、琢器两大类)、彩瓷业(旧称红店)、看色业、包装业等。如详细划分,有8业36行。即:烧窑业——有窑厂、满窑、挛窑3行;制瓷业——有脱胎、二白釉、四大器、中小器、冬小器、饭闭、灰渣器、古器、七五寸、满尺、描令等11行;彩瓷业,有画四大器、画脱胎、画灰器、画描饭闭等4行;匣钵业——有砖山行、大器匣、小器匣3行;包装托运业——有茭草、看色、打络子、削杀利蔑、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9行;下脚修补业——有彩红、洲店2行;瓷业工具业——有模型、坯刀2行;服务业——有轿行、马行2行。这些行业都各有行帮组织,如窑帮早在嘉庆年间就有柴、槎两种窑户组成的“陶成”、“陶庆”2会。

(3)工人行帮。工人行帮上是按照以上36行分类组合。各行工种不尽相同,如制瓷业一般都有做坯工、印坯工、利坯工、剐坯工、刹合坯工(上釉)、装坯工、打杂工等;而烧窑业则一般都有把桩工、利坯工、架杪工、收兜脚工、楠匣工、打杂工、小伙手等,匣钵业有做匣工、利坯工、打杂工、帮工、车土工、捶土工等。总之工种很多,名目繁杂。工人们为了争取自身的福利,曾分别组织各种帮会,如烧窑工有“风火仙”的组织,定期集会。又如装小器的工人有“五府十八帮”。5府是指工人的籍贯,有南昌府、南康府、饶州府、九江府、抚州府。18帮,即按行业划分的组,共18个组。每帮有头首数人(又名上街师傅),管理行帮的事务。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八日,一天一个帮,依次集会吃酒,轮到初一的为初一帮,初二的为初二帮,其余类推。各帮人数多少不一,以初十帮的人最多,约占全行业三分之一。

(4)行规。行会既多,各行各业的行规也多,有些行规有文字记载,有的则属口头商订、约定俗成。

茭草工“合约”——有文字记载且于石碑之上,时间为道光十九年九月重建,由茭草头与客帮瓷商遵循交易规章,共同签订,并且写明了“秉公定事、永远恪遵”。

“写书簿”——窑户开业前,要向坯厂“上街师傅”登记,把做坯辘轳车,几乘利(修)坯车写上见账簿,以后雇用装坯工,要永远属于这个帮。工人上工,也要先找上街师傅写“书簿”,开列制造的各色范围,不能随意更动。

禁窑——烧户联合起来,硬性规定和提早停工,减少烧窑次数,特别是旧历年终至翌年三月的“禁春窑”例规,打击和压挤了小做坯户,影响工人生活。

买位置——烧窑工人要向窑户交钱买位置,才能有工做。工人没办法,只有向做坯户找弥补,如“包子钱”、“酒钱”、“吹灰肉”等等。做坯户加重了负担,只好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宾主制——烧窑、做坯、红店、瓷行以及五行头(汇色、把桩、包装、打桶、打络等)等行业,进行了一次交易后,即不能随便更动,有的甚至成为世袭。倘有一方违反(主要是客方),行会便出面干涉,这是所谓宾主制度。

买扁担——搬运行为把头所操纵,工人要进入这行,必须拿两块银元向把头买挑运权,叫做“买扁担”。把头还要搭扁担,即抽取运费的三分之一。每一年开始挑货那天,工人要拿红纸包送钱给把头,叫发市包。

开红禁——装小器的工人每隔20年,才开禁收徒弟。开禁时,要用红颜色涂装坯篮,然后挑红篮过街,沿途放爆竹,吹号奏乐,宣扬装小器工人带徒弟,这叫开红禁。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叫做“开黑禁”。这是在装坯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可以隔三五年开一回禁,也要挑篮过街,但篮上不能涂红,如在街上平安通过,表示同行群众同意收徒,可以开禁;否则,就不能开禁。

(5)节日规约。开工、停工,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规约,必须遵守。

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是圆器规定开工的日期。有时老板要提前,叫做“春窑”,工人同意才能开工,否则老板不能勉强。到时工人没来,由工头找人代替,开工时老板要摆“起手”酒请工人吃饭。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停工3天,老板供给工人2只粽子、2只咸蛋、8个人一桌“十碗头”的雄黄酒。

变工节——农历七月半,是瓷业工人请进辞退和结算上半年工资的日子。放假3天,老板换领头,领头换板板(小领头),板板换伙计(操作工人),可以辞请,不受时间影响,所以工人很紧张。

中秋节——农历八月间,农村是收获季节,来镇购买瓷器的多,加之这个时候秋高气爽,瓷坯容易干燥,是瓷业生产的黄金季节,故景德镇流传“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语。中秋节日,照例要放假一天,老板要与端午节一样供应酒席和每人半斤月饼。

人工节——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是老板确定或留用领工的日子,如在酒席上谈下年度的生产打算,这是留的表示;如老板讲表示感谢的客套话,则是要辞退。领工不愿继续在原处工作,也在当日辞工。倘双方确定留下,工人要预借一些工资,叫“扯八中”,即借8元,次年要还10元。这天前后,老板要将选瓷、装坯、运输工人定妥,劳资双方都很紧张。

歇手——农历十二月十三日,圆器行业规定这天停工,工人不再做坯,故叫歇手,歇手后,要做完架上的半成坯,工人才可以回家过小年。有时生意好或窑内缺坯,老板在征求工人同意时,可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5天),叫“扯尾巴”。扯尾巴期内,每天供给每个工人四两肉和“耳朵”钱。

烧撞火窑——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过,有时坯胎未烧完,生意又好,烧窑户就到各坯户组织剩余的坯集中在一起烧,叫撞火窑。撞火窑按照消耗成本一窑一清,不另算账。对烧窑工人则要增加包子钱。

二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的现代价值

1.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是中国传统手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

景德镇陶瓷手工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的代表,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年景德镇所蕴含的陶瓷文化制度,所沉淀的行业自律文化,很有陶瓷行业特色,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景德镇的辉煌共存,与景德镇的兴衰相伴。

景德镇民窑制度反映了上下有序的政治伦理观念:师徒之间的关系、民窑技术的家族传承、行业的约定俗成与窑户窑工的自觉遵守又深深反映了中国人尊重师傅、亲亲的人际关系和诚实守信的传统,打上了中国伦理文化印记。景德镇的民窑制度文化与中国传统制度文化是一致的,它从制瓷行业反映了封建的政治伦理文化,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是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宋五大名窑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式微,惟有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烧越旺,从知名全国到名震世界,成为中国的瓷都,也可以说是世界的瓷都。景德镇以一个行业支撑城市的千年命脉,引领世界陶瓷生产潮流六百年之久,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除社会政治原因、地理因素和御窑因素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套相对发育成熟和完善的制度。这期间社会政治原因、御窑因素等原因先后发生变化,唯有制度没有改变,可见在众多因素中,景德镇的成熟的民窑制度文化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景德镇民窑生产高度分工,有8业36行之分,而且行业本身和各行之间处于一个有序的状态,自发形成的管理系统和较发达的行业自律意识也与景德镇陶瓷的长期繁荣有密切的关系。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发达的陶瓷制度文化系统,可以说景德镇陶瓷业是处于一个有序的运转过程中的。

3.民窑制度文化对当代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借鉴和启发

景德镇所形成的民窑制度文化无疑有其合理性,且对现代景德镇陶瓷生产和管理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首先是高度精致的分工和合作,可以让工匠技艺精益求精,有绝活。容易发育成一个完善的生产、销售体系,成为一个精致的体系。

其次是精品意识。自发保护景德镇陶瓷的整体形象,比如对次品瓷器有专人、特定场所进行销售,不损害景德镇的声誉。这是在千年历史上生产者、窑主、商人、地方政府等各方面关系相互制约的结果,是长期博奕形成的最佳模式。

第三是销售渠道畅通,由各商行专销某些省份的瓷器,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专卖制度。这与历史上的地方势力分配利益有关,但已经形成了良性的运行秩序。

第四是用工制度宽松有度。窑户可以不用工匠,工匠也可以在特定时间选择窑户,已冲破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这对市场的发育和运行是有促进作用的。行业有序,窑户和工匠都有较强的自律意识,此外还有强有力的行业他律环境。在带徒用工、解聘工人、入行就业、工人节日和基本福利等方面处于比较透明和相对公平的环境中。

第五就是地方政府对陶瓷生产主要是宏观管理,不具体介入生产过程。只在于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也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也有历史的局限性。陶瓷行帮基本上是按地区分的,如徽州帮、都昌帮、杂帮等,事实上成为行业垄断;技艺家传和师徒相传,使得有些技艺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不利于技艺的发展;注重口头传授技术,不重视技术的总结;一味仿古,吃前人老本,创新能力明显减退,这不利于市场的开拓。

收稿日期:2003-02-11

标签:;  ;  ;  ;  ;  

关于景德镇民间窑制度文化价值的思考_都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