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张小红论文_张小红

(广元市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7)

【摘要】 目的 探析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单双号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治疗与操作熟练度、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与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呼吸内科;效果

心血管、呼吸内科是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相比于其他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急骤、危重、病情发展快、护理操作多、仪器复杂及自我护理能力差等特点,极其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对护理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及医疗开展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临床显示,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控制和降低风险的重要管理程度,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降低风险事件的重要手段[2]。如何在心血管、呼吸内科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是笔者在心血管、呼吸内科管理中课题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前瞻性选取我院心血管、呼吸内科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前瞻性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3.00±2.56)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5.50±2.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在科室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并设置小组长1名,定期召开护理例会,分析相关护理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关风险管理措施。②划分护理风险类型:如送检、检查及给药等差错性风险;护理记录不全、交班信息不全等护理信息不对称风险;断电、火灾等意外风险及投诉型风险;以此风险来制定相应安全规章,以确保护理安全性,确定护士职责。③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培训,以增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概念,定期组织培训护士护理技能操作,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发生率。④制定精细化护理流程,制定应急措施,最大化的降低风险因素,加强病房物品的归属,以防止因物品杂乱而造成老年人摔倒。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谨遵医师叮嘱取药及发药。并进行细心的核实,以签字确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治疗与操作熟练度、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笔者将所得的数据均录入Excel2007整理后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与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责任、服务、技术、心理,以及制度、管理等等,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及潜在风险的评价、处理及识别,减少风险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及医院的危害。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护理人员、患者自身、药品、环境等多个护理环节。有效识别风险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各种护理风险,并进行识别和分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病房管理制度,及时完善与整理。除此之外针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外,还应加强了疾病、药品和环境的缝隙管理[3]。

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病情危、重且发展快,易发生并发症,护理差错多且比较棘手,故心血管、呼吸内科相关病房中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笔者选择了心血管、呼吸内科的护理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切入口,并对其进行了实践分析[4];结果显示,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与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足患者要求方面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丽霞.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260-261.

[2] 廖道荣.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工作研究,2013,21(6):160-161.

[3] 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4] 关薇. 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文献杂志,2016,3(4):707-708.

作者简介:张小红,女(1981.12-)学历,专科;目前职称,主管护师,从事内科临床护理管理。

论文作者:张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张小红论文_张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