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决定论:复杂性视角_决定论论文

历史决定论:复杂性视角_决定论论文

历史决定论:从复杂性的观点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决定论论文,复杂性论文,观点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5)02-0025-05

一、历史决定论及其历史命运

历史决定论有各种各样的定义[1],按照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其名著《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说法,“历史决定论是探讨社会科学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历史预 测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并且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下面的‘节律’或‘ 模式’,‘规律’或‘倾向’来达到这个目的。”[2](P2)历史决定论断言,“社会科 学的任务尤其在于给我们提供长期的预言”,并通过已经发现的历史规律,“能够预言 历史事件的进程”[2](P3)。由此看来,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虽然庞杂,但最为关键的是 如何看待历史规律,能否预测历史进程以及回答以上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论。或者说, 历史决定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肯定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第二, 肯定人们能在认识这种规律的基础上对社会历史作出预言。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流传甚久的古老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就有人持历史决 定论的观点,但基本上属于神学历史观。到了近代,历史决定论才真正完全成为一种占 统治地位的学说。这是因为,文艺复兴以后,在伽利略、牛顿等大师们的努力下,西方 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是一种把整个世界看 作一个大机器的理论。反映在世界观上,就是机械的世界观。在这种机械世界观看来, 任何东西都可以看成是机器,所以拉·美特利提出“人是机器”的著名观点。这种世界 观反映在历史上,就自然形成了机械的历史观,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决定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维柯是从严格的哲学意义上来思考、探讨历史决定论问题的第一位 哲学家。他是从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及其目的、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来 探讨历史决定论问题的。维柯是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奠基者,随后,圣西门、傅利叶则 向着唯物主义地理解历史规律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科学主义历史哲学的开拓 者。孔德的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正是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哲学的解体中产生出来。大 哲学家黑格尔把维柯以后的历史决定论观念进行了系统化和神秘化。一方面,黑格尔敢 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全面而深刻地探讨了历史决定论,是一种“宏伟的历史观”、“ 划时代的历史观”。他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历史决定论的权威;另一方面, 黑格尔又把历史规律归结于超历史的“绝对理性”、“绝对目的”,犯了一种从历史的 外部把规律和目的输入历史的错误。马克思则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观点出 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所实现的历史决定论革命变革的关键就在于, 他确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而历史规律就实现、存在并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

从维柯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可以说是历史决定论凯歌行进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思想 家接受并确认了历史决定论。然而,从19世纪晚期开始,许多思想家又开始怀疑、否定 甚至抛弃了历史决定论。如果说历史决定论在近代西方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那么 ,否定历史决定论的观念则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3]。

二、复杂性理论与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简单的事物或认识事物的简单性开始的。从古希腊的先哲们 开始,简单性就一直是一个古老朴素的观念和信条,是科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无论是从 本体论还是认识论意义都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这种信念以世界统一、和谐的思想形式, 以直观、猜测、朴素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简单性的认识。 他们试图把自然现象的复杂性认识归结到寻求一种本源,如泰勒斯的水,赫拉克里特的 火,德谟克里特的原子与空虚,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等等,简单性是人们追求的世界本 原。牛顿、拉普拉斯、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师都毕生追求一切自然规律的内在一致性和逻 辑简单性原理。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追求简单性是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法,只能是人类认识的 一个阶段。赞美简单性这个孤岛的人们往往忘记了还有复杂性的海洋,于是大自然原则 上被看成一个巨大的确定论的保守系统。如物理学家对简单定律的信奉,完全忽略了起 始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复杂性,因而造成了机械决定论的、可以彻底计算的幻想模型。随 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的迅速发展,简单性观念和方法受到了不断的冲击。简单 性虽然仍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但已不是唯一的目标,它仅仅是复杂性海洋中的一个个 孤岛而已。于是,科学家们在原来简单性范式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复杂性范式,从20 世纪末逐渐形成了叫做“复杂性研究”这样一群新科学研究。复杂性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并使人们逐渐从简单性、决定论的窠臼中超越出来[4]。

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事实上是与人类的科学认识相一致的。在复杂性研究兴起以前 ,虽然也有许多学者认识到了人类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不同于牛顿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复杂 过程,认识到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描述、分析工具,在真正描 述、分析历史过程时,不自觉地又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中去。或 者虽然意识到了真是描绘人类历史的复杂状态,但苦于没有适当的工具,于是又做了不 适当、不科学的描述和分析。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也是这样。以往的学者对历史决定论 虽然认识到,它似乎与真实的历史相矛盾,但又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来取代它。对它的批 判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抓住了要害,让人感到批判得深刻、有力,但似乎也缺乏科学的根 据,有些批判甚至没有对准目标。要克服这些局限,只有等到自然科学发展到能够提供 坚实的理论工具之时。而这道曙光在20世纪末复杂性理论特别是混沌理论出现之时终于 露出了地平线。20世纪末兴起的复杂性理论为我们认识历史决定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 论和哲学基础。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科学的认识,也逐渐掌握了描 述分析事物复杂性的科学工具。人们在原来认为最简单的事物中发现了复杂性,在原来 认为最确定的地方发现了不确定性。小小的原子就十分复杂,三个简单的事物通过非线 性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复杂的混沌行为。人类社会由极其复杂的人类组成,每个人又有自 己的个性和风格,而且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出新想法、新欲望,所以,人类的社会 历史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系统。任何把社会历史当作简单系统来分析、描述的 方法和理论都不可能真正反映历史的真实。历史决定论企图抽取历史中的某个因素,认 为它就是决定整个人类历史的决定因素,并由此出发来解释一切,这种方法必然注定要 失败的。无论这种因素是经济、政治、还是地理等等。因为它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复 杂性,把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历史生硬地分割为某个因素的产物,分析的方法简单粗 暴,分析的结论与历史不合。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当代复杂性的观点来重新认识历史决 定论。

三、从复杂性观点看历史规律观

对于历史决定论,大家虽然表述可能各异,但实质上都包含并强调历史的发展具有必 然性和规律性这样一层含义。也就是说,历史决定论就是指历史过程是受历史因果性、 历史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决定的,人们根据历史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能够预言历史的未来 。

历史决定论的内在前提是承认社会过程的因果联系,承认其规律性。在传统的机械决 定论观点看来,规律是完全确定的、精确的,这些规律外在于主体,也就是说与主体无 关。历史规律也被认为应该这样,具有精确性、永恒性、与主体无关的绝对客观外在性 、数学的明晰性、均匀性、纯粹性、普适性和绝对的重复性,并由此来对未来作出精确 的预测。波普尔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批判历史决定论的。波普尔之所以批判历史决定论, 是因为按照上述标准,发生在社会历史中的所谓规律,都没有或不可能达到,因此他得 出结论说,社会历史领域根本不存在着规律,即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

我们要真正透彻地看清历史决定论的错误,必须借助新近发展的复杂性理论特别是其 中的混沌理论。混沌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却是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5](P10)混沌虽然难于精确定义,但可以把它看作是确定系统所产生的随机性。“确 定的”是因为它由内在的原因而不是外在的噪声或干扰所产生,即过程是严格确定性的 ;而“随机性”指的是不规则的、不能预测的行为。混沌有吸引力的方面是它提供了把 复杂的行为理解为有目的和有结构的某种行为的方法,而不是理解为外来的和偶然的行 为。最简单的非线性方程经过反复迭代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混沌行为。即使在传统理论 看来特别确定的物理、天文系统中,照样存在混沌。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彭加勒在19世 纪就证明了三体问题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非线性系统中,混沌是一种普遍的行为。而 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混沌理论所揭示的科学结论也应该适用 于社会历史领域。混沌理论从科学的层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确定系统,如果存在非线 性相互作用,就可能产生出内在的随机性,也就是说,随机性可以从确定性的系统中产 生出来。由此看来,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发展具有确定的发展规律的想法是没有依据, 甚至与科学理论相冲突的。连比较简单的自然系统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都会 产生混沌,社会历史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系统,要找到历史发展的完全确定的发展 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决定论的批判者认为,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按照一条能够精确 描述的确定的历史规律存在,也就是说,历史规律不存在严格的因果关系,因此,寻找 机械决定论式的历史规律是徒劳无功的,也注定要失败的。从这方面来说,对历史决定 论的批判,特别是波普尔的批判,是符合科学理论的。

但是,混沌理论还指出,混沌并不是简单的混乱,并不等于没有规律可寻,而是被无 序遮盖着的更高层次的有序性。混沌理论要做的就是要在混沌中寻找出不确定性的规律 来。在混沌理论看来,系统的发展有几种情况:一是无论怎样发展,最后都走向一种确 定的可能,即所谓的不动点,或最终进入周期运动;二是完全的混乱无序,呈现出随机 性;三是做永不重复的非周期运动,但它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这种行为就是混沌运 动。所以,在完全确定和随机之间还有介于两者的混沌运动。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普遍 行为或通有运动机制,当非线性系统离开平衡系统足够远时,平衡运动、周期运动、准 周期运动都失稳后,就可能出现混沌运动。混沌理论认为,混沌运动虽然没有传统确定 论下的运动规律,但通向混沌之路也有规律,例如,准周期方式,倍周期方式,阵发( 间歇)方式等等。最终的结局也可以用奇怪吸引子来进行刻画。混沌理论就是在寻找混 沌运动的规律,例如费根鲍姆就找到了通向混沌的两个普适常数。费根鲍姆常数对标度 律及其普适性的发现,指出了确定性系统走向混沌的一条普遍性的规律,这使人们不仅 可以定性地证明系统的分岔行为,而且还可以对其定量测量和计算与预测。此外,混沌 的运动轨道在相空间所形成的奇怪吸引子具有自相似层次嵌套的分形结构,分形的无标 度性决定了混沌规律具有尺度跨越性,或者说混沌所体现的不是某一层次、尺度内的规 律,而是层次间、尺度间相互作用的规律[6](P6-22)。混沌已揭示出关于世界生成演化 规律的规律,世界生成演化规律与尺度大小无关,因此可适用于所有尺度:小至原子, 大至宇宙,与系统的物质构成无关,即与构成系统之组元的细节无关,因此可适用于宇 宙万物,从无生命到生命,从沙滩到DNA,从阿米巴到人类与人类社会。

由此看来,历史决定论的批判者(特别是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的同时,认为不 存在任何规律,完全否定规律,这是没有根据的,甚至与现代科学特别是复杂性理论相 冲突的。从混沌理论看来,我们并不能用简单的手段否定决定论,我们要否定的只是机 械决定论。除了机械规律之外,还有混沌规律等其他规律,并不是就没有了任何规律可循。由于历史的局限,波普尔等人并不知道,除上述机械决定论式的历史规律和完全的混乱无规律之外,还有混沌规律的存在。历史发展不可能有决定论式的传统意义的规 律,但并不排除存在混沌规律。因此,匆匆得出历史发展不可能有规律的结论是违反科 学的,因此也是片面的。

四、从复杂性观点看历史预测观

相信历史具有预测功能,在西方思想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中世纪的上帝史观 ,还是近代的唯心史观和机械论史观,都是将历史作超历史的理解,进而从根本上否定 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由于历史被神秘化,所以在许多思想家那里,历 史是可以预测的。历史决定论的批判者(尤其是波普尔)在否定社会历史规律的基础上, 合乎逻辑地否定了社会历史预言的可能性。因为他们认为,规律和科学预言之间具有必 然的逻辑关系,预言必须以规律为依据。初始条件的陈述是通常所说的原因,预见的陈 述则表示结果。由于反历史决定论者认为历史发展没有规律,自然就得出人类的社会历 史进程是不可预测的结论。

反历史决定论者否认历史发展根据所谓的历史规律能作出完全的、精确的未来预测, 这些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在现代的混沌理论中的预测观中可以找到其科学的依据。经 典力学认为确定系统应是不敏感地依赖于初值,初值的小差别只会引起轨道的小偏离, 但混沌论恰恰表明,确定性系统的长期行为将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初值的微小差别 会在后来的运动中被不断放大,导致运动轨道的显著不同,其系统短期行为可以预测, 长期行为不可预见。今天在北京的一只蝴蝶煽动空气,可能改变下个月在纽约的风暴, 这就是洛伦兹所提出的“蝴蝶效应”[5](P9)。蝴蝶效应和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揭示出初 始条件的差之毫厘,足可使后来的大气预报谬以千里的道理。洛伦兹从长期天气预报注 定要失败的事件中得出结论说:“任何具有非周期行为的物理系统,将是不可预报的” ,不可预报的原因在于蝴蝶效应。系统内部的非线性机制会使微小误差积累起来,经过 一串湍流式的逐级放大,以至几天之后的预报变得毫无价值。其实,对初始条件的敏感 依赖并不是洛伦兹创造的新玩意儿,英国一首民谣早就唱过:“钉子缺,蹄铁卸;蹄铁 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是一个典型的 非线性迭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骑士绝→战事折→国家灭”[5](P25)。前一 事件的“果”即后一事件的“因”,连续反馈,逐级放大,导致了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 赖,以至于像“钉子缺”这样一个很微小的事件(初始条件),带来了像“国家灭”这样 的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可见,历史决定论所说的完全可预测性是不可能的,是违反科学 规律的梦想。

然而,混沌理论出现以前,反历史决定论者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其实并没有找到真正 的科学依据。他们中有的人是凭直觉,有的人则主观臆断,因此他们的结论也有其片面 性:在批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混沌理论的确指出了对于非线性系 统,有些方面的预测是不可能的。例如,精确的长期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如果系统是受 奇怪吸引子支配的,那么初始状态的细微差异就会随着时间的演化得到放大,而初始状 态的差异常常是不为人们觉察的,因此,对于系统长期未来的预测就不可能是精确、可 靠的。另外,对于复杂系统而言,随着时间的演化,还会不断有“新的”初始条件加入 到系统中来,在系统内在非线性机制作用下影响系统的行为,从而使得长期的精确预测 更加困难。

但是,混沌理论还认为,对混沌系统,我们虽然不能进行长期的预测,并不是完全不 能预测。由于混沌也有规律可循,因此也可以作出某些适度的预测,找到某些确定性。 混沌的确定性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混沌区在控制空间的位置是确定的;每个吸引域 的范围是确定的;混沌运动遵循统计规律;奇怪吸引子在相空间的位置是确定的;从初 值开始的运动必定走向吸引子,奇怪吸引子的分数维是确定的。因此,混沌理论的发展 否定了历史决定论的机械还原论式的预测观,但同时它又提出了它的一套新的预测观。

混沌不能用传统的决定论式的方法做出预测,但并不等于彻底不能预测。首先,某些 短期的未来是可预测的。不管系统是由哪类吸引子支配的,在系统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引起的未来状态变化在短期内还是相近的,因而短期的比较精 确的预测是可行的。混沌变化的过程是可预测的。现代系统理论研究认为,随着系统与 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就会由简单变得复杂,从有序走向无 序。然而这种过程常常是按照一定途径进行的,比如系统走向混沌的道路有倍周期分岔 、间隙变换和同步锁模等,因而可以从性质上预见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式。其次,变化发 生的速度是可预测的。当一个系统发生倍周期分岔现象时,它分岔的速度具有不变性, 即遵循费根鲍姆普适常数的规律,因而这类变化发生的速度是可以预测的。最后,不断 变化的宏观层次上未来的某些特性是可预测的。关于混沌吸引子的研究已经表明,复杂 系统的动态行为在微观上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宏观上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从相空间 上来考察,系统的行为是有界的,并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逻辑斯蒂(Logistic)映 射所展示的那样,系统总体上遵循有限增长的S曲线规律,并在有限的分岔界限之间变 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预测一个系统的未来状态会到达哪一点的话,但可以知晓 未来状态将会属于什么样的变化性质和变化的可能范围[6](P236~242)。

因此,从混沌理论来看,我们不能笼统地得出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可预测的结论[7](P33 9~345)。历史发展有些方面不可预测,有些方面也是可以作出预测。混沌理论对此作 出了证明,并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因此,对反历史决定论得出人类历史的进程不可预 测的结论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如果说不能做出精确的、决定论式的长期预测,是有科学 依据的;如果说完全不能预测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收稿日期:2004-12-06

标签:;  ;  ;  ;  ;  ;  ;  

历史决定论:复杂性视角_决定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