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社区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分析论文_任忠英

泗泾社区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分析论文_任忠英

任忠英

(上海市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01)

【摘要】 目的:了解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情况,尽早对重点孕妇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工作。方法:对2013年1月0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的1771例上海市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妊娠风险预警筛查情况、重点孕妇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分类表》后,疾病确诊827人,重点孕妇发生率46.7%,其中高风险(红、橙、紫色)孕妇占4%,流动人口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海市户籍和外地常住人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查阳性的前5位是“瘢痕子宫”,占12%,“体重指数(BMI)>24”,占8.64%,“妊娠期糖尿病”,占7.62%,“年龄≥35”,占7.17%,“不良孕产史”,占6.21%。结论:利用《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分类表》后进行社区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信息进行快速共享和联动,保障上下级医疗机构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简化转诊流程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延误和遗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降低重点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 重点孕妇;妊娠风险预警评估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354-03

2009年底上海市妇女保健所首次将风险预警管理理念应用于孕产期保健中,利用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对所有孕妇进行动态风险评估标识与分类管理。现对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71例产妇初次登记建册时对孕妇进行的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情况进行分析,为以后完善“重点孕妇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2013年1月0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的1771例产妇保健手册。

1.2方法

1.2.1筛查标准 每例孕妇孕期第1次风险预警评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时进行,主要依据“妊娠风险预警评估表(社区使用)”进行筛查,社区医生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等方法,了解孕妇的病史、自我感觉和表现特征等发现疾病和风险,并进行评估分类,。

1.2.2妊娠风险预警分级 对筛查阳性、疑似重点疾病者填写“风险预警转诊单”后,转至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确诊,经上级医疗机构排除诊断者可转回社区按常规进行产前保健服务;确诊疾病诊断者按上海市妇女保健所制定的风险预警评估标准“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分类表(二三级医院使用)”,对重点孕妇做出“黄色预警、紫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风险评估[1]。

1.2.3管理方法 对评估阳性者填写“风险预警报告卡”后,根据风险程度按照“黄色预警、紫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进行分级管理、随访、医学和保健指导服务,并填写“重点孕妇登记随访本”,记录妊娠结局。对妊娠高风险的孕妇配合上级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点孕妇户籍分布 松江区泗泾镇重点孕妇发生率为46.7%,其中流动人口的重点孕妇发生率占49.63%,明显高于上海市户籍46.7%和外地常住人口43.68%(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险因素中红色0例,橙色预警59例,紫色预警12例,黄色预警830例,(一个孕妇能同时发生几个预警风险,如年龄≥35岁,瘢痕子宫合并妊期高血压疾病等)。

表1 不同户籍重点孕妇发生情况

产妇数重点产妇

n%

本市1527146.7

外地常住79934943.68

流动82040749.63

总计177182746.7

2.2固定因素中风险预警的发生情况 固定因素中常见的包括瘢痕子宫、年龄≥35岁、体重指数(BMI)>24、慢性肝炎、甲状腺疾病等等,占筛查阳性总数的46.87%。见表2。

表2 风险预警评估确诊疾病分类前7位情况

排序疾病或异常情况例数发生率(%)

1瘢痕子宫21312

2BMI>241538.64

3妊娠期糖尿病1357.62

4年龄≥351277.17

5不良孕产史1106.21

6慢性肝炎905.08

7病情稳定的甲状腺疾病321.8

3.讨论

2009年底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即重点孕妇管理。4年多来充分依靠三级妇幼保健网,把重点孕妇管理作为重点,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管理,并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边摸索边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分级筛查管理,提高就诊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实行重点疾病筛查、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后,社区和接产医院需进行筛查、登记、转诊、治疗和随访管理的孕妇数明显减少,能为医护人员大幅减负的同时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并可节约医疗卫生成本,减少妇幼保健的经费支出,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3.2 规范网络转诊,以孕妇为中心,流程简洁合理  以往“高危三联单”需孕妇自己往返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之间进行周转,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使得“高危三联单”的回收情况一直不太理想;实施重点疾病筛查、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后直接要求各区县妇幼保健所到试点医院回收“风险预警转诊单”和“风险预警报告卡”,并进行专册登记后转回各建册医疗机构,省却了孕妇的往返,确保了转诊单及报告单的及时回收,便于信息统计及上报。

3.3 管理有的放矢,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性强 此次研究固定因素中瘢痕子宫、年龄≥35岁、体重指数(BMI)>24、慢性肝炎、甲状腺疾病等等,占筛查阳性总数的46.87%,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来降低因固定因素而发生的重点孕妇:在婚前保健指导中做好避孕节育指导,指导新婚夫妇计划受孕,避免意外妊娠,可以减少计划外妊娠而导致的人工流产,降低异常妊娠分娩史的发生;宣传最佳生育年龄,指导新婚夫妇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可以降低高龄初产的发生率。为备孕夫妇提供以健康体检、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教育和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孕前保健服务是婚前保健的延续,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孕前肥胖(BMI≥24)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2]。在怀孕前指导合理均衡营养,对肥胖者要求BMI达到正常范围再怀孕,也可以有效降低重点孕妇的发生率。目前,孕前保健受检率和知晓率比较低,还需广泛宣传和普及孕前保健知识,并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3] [4]。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及二胎生育人数增加,给再次妊娠带来风险,因瘢痕子宫因素确认为重点孕妇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孕期做好健康教育,倡导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当前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5]。此次研究资料显示流动人口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海市户籍和外地常住人口。健康教育是预防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一种经济、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针对流动人口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制作一些通俗易懂、信息齐全的宣传小册子发放,提供免费避孕药具,指导她们落实适宜、安全、可靠、有效的避孕措施,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普查,在孕前和孕期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点孕妇和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6] [7]。

【参考文献】

[1] 陈瑞英,秦敏,朱丽萍等.上海市孕产期重点疾病筛查方法及初步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779

[2] 董晓超,秦敏,杜莉等.优化高危孕妇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2035

[3] 范慧之.孕前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和有效途径探索[J].社区卫生保健,2009,8(6):447

[4] 谢群.高危妊娠管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212

[5] 周郅隆主编.高危妊娠的监护与处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35

[6] 周丽萍,刘保华,曾红燕.1606例高危妊娠产妇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5): 34

[7] 汤雪娟.6 640例高危妊娠监测与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 9 (6): 543

论文作者:任忠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泗泾社区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分析论文_任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