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缘由及战略思考论文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缘由及战略思考论文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缘由及战略思考 *

李 斌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 要: 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是他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的分析。这一论断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体现了他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也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国家遭到攻击的时期,“东风压倒西风”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也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今天,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重温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思想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分别从历史事实、经济科技发展速度、意识形态、人心向背等角度阐述他的“东风压倒西风”论。在国际上正式提出“东风压倒西风”前后,毛泽东多次用“东风压倒西风”形容意识形态和思想路线的斗争。而广为世人所知的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则是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和对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的分析,是指社会主义力量对帝国主义力量所占的优势。透析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背景及战略考量,彰显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体现了他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也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今天,梳理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论的提出及含义

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阶级斗争中的矛盾转化情况,二是指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发展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后,在莫斯科逐步公开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

1957年5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即将结束访问的伏罗希波夫一行时说:“世界是一定要起变化的,美国人称霸世界的形势要变化。”[1]162这说明他这时已经在思考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的问题,而且通过多方面的分析,这种思想在他头脑中不断加强。波匈事件后,西方资产阶级大肆攻击共产党。为此,毛泽东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视角思考如何搞好社会主义。10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苏共中央起草的兄弟党国际会议共同宣言的草稿。会上,大家一致赞成毛泽东的意见,要团结社会主义阵营,向帝国主义示威。在讨论社会主义阵营以谁为主的问题时,明确提出要以苏联为首,并提出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国际形势[2]63。在党内形成共识的前提下,毛泽东决定在莫斯科公开提出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和“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断。

At the moment, the tangential instantaneous velocity of each particle on the stator surface is in the following

2.1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首页作者单位下加脚注,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1月6日,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哥穆尔卡时,哥穆尔卡认为宣言草案的一些措辞可能会刺激美国等西方大国,会使国际形势更加紧张。毛泽东解释说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现在是国际形势的转折点,我们要占上风,可能争取十年到十五年的和平。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方面互相都怕,但总的来说,他们怕我们怕得多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时候美国占上风,有时又是势均力敌,现在是我们占上风,是东风压倒西风。每个国家都有其困难。我们现在的手是受约束的,再过十五年我们就能自由了。再过十五年,苏联能超过美国,中国有可能超过英国。现在得争取十五年和平。”[1]237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对外提出当时的世界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之后,根据对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力量的判断,毛泽东在国际上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断。11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发表讲话,正式在国际公开场合提出“东风压倒西风”。他分析说,在帝国主义阵营中,德国、意大利现在不想打仗,英国、美国、法国并不团结。两个阵营都在争夺的中间地带有十三亿人口,他们大多数是倾向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我们的影响比帝国主义的影响还是大一些。而68个国家的共产党在莫斯科开会也显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强大。毛泽东气势非凡地指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从今以后,西风压不倒东风,东风一定要压倒西风。”[1]24911月18日下午,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谈了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问题,并特别强调:“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3]321毛泽东列举了十件事来说明当前的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3]325。自此,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为全世界所知晓,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其次,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都增强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此后,毛泽东建议慎提“东风压倒西风”,并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和外交战略做了调整。1960年11月下旬,毛泽东审阅周恩来11月28日报送的中共中央给南非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电稿时,将“当前在东风继续压倒西风的大好国际形势下”一语中的“东风继续压倒西风”改为“世界革命力量占优势”[4]491。与此同时,中国外交由“一边倒”逐步调整为多边外交。

二、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源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毛泽东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科技的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苏联科技的发展对打击美国的侵略气焰、对增强保卫和平的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波匈事件后,社会主义国家人心不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共产党退党,议员落选。在毛泽东赴莫斯科前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毛泽东鼓舞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的士气提供了契机。他说:“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以前,社会主义国家在人心归向、人口众多方面已经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占了压倒的优势;而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以后,就在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部门方面也占了压倒的优势。”[3]325毛泽东分析指出,苏联试验洲际导弹成功,苏联成功发射卫星,这都使得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他说:“美国怕苏联三分,因为苏联有原子弹。美国也怕我们一分,因为我们有影响,当然我们也有点怕美国。”[1]4毛泽东通过反复比较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分析世界形势,充满了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信,提出振奋人心的“东风压倒西风”论。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激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在战术上,毛泽东辩证地分析帝国主义的危险性。早在1955年3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就指出,虽然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的,“但是我们应该了解:帝国主义势力还是在包围着我们,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9]39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必将发生变化的判断越来越自信,但他反复强调不能对帝国主义掉以轻心,要有时刻警备。“基本的情况是帝国主义不敢打。两方面都怕,只说帝国主义怕我们不合事实,我们也怕他们”[1]260—261。1958年12月23日,毛泽东听取谭政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会议情况的汇报时,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提醒说,我们对世界局势的危险性要有准备,而预防危险性并不是说“东风压倒西风”“纸老虎”等论点就不符合形势了,其实还是符合国际形势的;什么事情都有两个可能性,“巩固或者崩溃”[1]564。因此,我们在战略上完全有理由轻视帝国主义,坚信帝国主义制度是要灭亡的,但在战术上要谨慎,每一个步骤都要好好地研究。因此,“东风压倒西风”论,既体现了毛泽东的宏大视野和高度自信,又体现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

显然,行政区域、地铁站以及学区都对房价有显著的影响,这都符合我们的直觉。其中,subway 的系数高达 6637.37,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临近地铁站的住房比不挨地铁站的住房贵 6637 元/平米。学校对房价的影响力度更大,临近学校的房价平均贵 12524.70 元。

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彰显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波兰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成立,极大地增强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1956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曹聚仁、张治中、邵力子、徐冰、童小鹏。他分析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许多国家得到了解放,产生了像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由共产党管事的国家,这证明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大规模发展鼓舞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员数量激增,极大地鼓舞了毛泽东。毛泽东以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为例,他指出,苏联二月革命的时候只有4万党员,十月革命的时候只有24万党员,“开头是稀稀拉拉的几十个人的小组,后来变成整个国家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开头是稀稀拉拉几十个人的共产主义者的小组,现在也是领导着整个国家,领导着六亿四千万人口的大党。几十个共产主义者的小组,现在发展成一千二百万党员”[3]327。另一方面,共产党组织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发展。1959年10月5日,毛泽东会见巴西、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等17个拉丁美洲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团时指出,“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没有共产党。再过十年、十五年,还会有更大的改变”[4]200。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上发表讲话,他说:“现在全世界踏上十月革命道路而赢得胜利的,已经有欧洲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包括了九亿多人口,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早已丧失了优势,社会主义早已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3]315社会主义呈现出蓬勃生机,因此,毛泽东判断,当前世界总的形势是社会主义力量压倒了帝国主义力量。

四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反侵略斗争和亚非拉国家反帝、反殖民主义斗争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格局,鼓舞了毛泽东。毛泽东指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越南在越南战争中反抗法国和美国侵略的胜利,都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胜利。在印尼、印度、缅甸等亚非国家中,民族主义者所领导的运动使这些国家成为独立自主或者接近独立自主的国家;在苏联的支持下,帝国主义国家进攻苏伊士运河与叙利亚阴谋的破产;英国退出亚洲、非洲很大一片土地;荷兰退出印尼;法国退出叙利亚、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等等,都说明资本主义力量在不断被削弱。因此,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转折点,“一定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因为西风是那么微弱。一定是东风压倒西风,因为我们强大。”[3]327

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是他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在对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其本意是指当时社会主义力量对帝国主义力量所占的优势,反映了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和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坚强决心,是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资本主义扩张的重要战略战术思想。对于毛泽东在莫斯科大会上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观点,赫鲁晓夫最初没有明确表示意见,但随着中苏矛盾的加剧,他对此论提出了质疑。在1960年6月24日至26日布加勒斯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质问:“什么东风?东风从哪里来?东风是不是从你们中国来,是不是中国的风压倒我们苏联的风?”[2]76显然,赫鲁晓夫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力量压倒帝国主义力量的“东风压倒西风”论,误读为中国对苏联的打击。1960年8月10日,毛泽东会见胡志明等人。胡志明试图调解中苏关系,并把苏联对“东风压倒西风”的误读转达给毛泽东:有些同志对“东风压倒西风”的说法有误解,他们认为“东风”指中国,“西风”指欧洲社会主义阵营。毛泽东解释说:“西方、西风指帝国主义;东方、东风指社会主义阵营,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西方记者和政客也自称西方国家、西方世界,说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等等是东方国家、东方世界。”[4]4408月19日,毛泽东再次会见胡志明。胡志明向毛泽东介绍了他到苏联劝和的情况,并告知,苏联担心中国人口越来越多,军力强大起来,这就更有可能要压倒“西风”了。毛泽东为消除苏联的误会,再次向胡志明解释“东风压倒西风”论的实质观点,并说明我们的兵力是自卫的,我们的正规军也是保卫国防的,是“用来防御的武装”[4]443

一是基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及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思考。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8]177,是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是他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与著名的“纸老虎”论相辅相成。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也鼓舞了毛泽东。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都有新的增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57年6月提前两年半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1961年)的工业总产值,预计1958年工业产值将比1957年增长16%。至1958年,苏联40年来工业生产增长了32倍,而美国40年来工业生产只增长3倍,英国、法国增长不到1倍。1958年上半年与1957年同期比较,社会主义阵营工业生产平均增长了13%,而美、英、法、西德、日本5个国家平均下降了4.6%[6]。越南民主共和国1958年上半年国营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了33.2%。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兄弟国家,1958年经济建设事业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1%。阿、波、捷、罗、匈、保等国1958年上半年工业生产都较1957年同期增加了8%到18%[7]。毛泽东在莫斯科正式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论之前,与各国共产党广泛交换意见,向赫鲁晓夫了解苏美实力的对比情况。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在高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领先些,但就整个经济方面看,还是美国领先。但毛泽东认为,历史从来就是“首先由人心向背来作决定的”,“从来就是弱者战胜强者”[4]200,社会主义是得到世界人民广泛支持的,是得人心的。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前提下,社会主义阵营要加强团结,打击帝国主义,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并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是基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科技的发展。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基于对当时国内外各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提出的。毛泽东本着维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目的,在综合考虑国际形势的情况下提出“东风压倒西风”,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三、“东风压倒西风”体现了毛泽东的斗争精神和战略思想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论,鼓舞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体现。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很明显。教师教得头头是道,学生学得没有兴味,原因是教为教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师过多支离破碎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整体认知。诗味、诗美难被发掘,和师生仿佛处于墙里墙外:墙里桃花盛开,春光满园;墙外苦心费力,探头探脑,难以接近。

1.2.1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我们应用Trizol法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总RNA。取1 μg星形细胞瘤组织或星形细胞瘤细胞的总RNA作为逆转录模板。按照K1622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逆转录。逆转录成后使用QuantiNovaTM SYBR○R Green PCR kit在QuantStudio3仪器上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具体操作步骤遵循对应试剂盒说明书。引物:GAPDH (product length=123 bp) Forward 5’-GCCTGCTTC

毛泽东相信,只要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团结一致,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的车轮前进,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315

苏共二十大后,社会主义阵营一度出现不同的声音,世界出现“反共”潮流。毛泽东担心社会主义阵营由分歧走向分裂。他在1956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现在全世界是否要来一个反共高潮,我们也没有办法。人家要反,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我们自己要硬着头皮顶住。”[2]10要顶住“反共”潮流,首要的一条是在国内外树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形象,树立社会主义力量比资本主义力量强大的信心。如果苏联加强了,如果“社会主义国家都靠在一块儿”,社会主义阵营就会得到加强和巩固。在社会主义阵营强大的形势下,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已不是那么容易,帝国主义要发动战争就不能不考虑利弊得失[8]92。他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有困难,帝国主义也有,而且帝国主义的困难比社会主义更多。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阵营得到了爱好和平的世界广大人民的支持,反帝国主义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毛泽东访苏时,为了给兄弟党打气,说:“社会主义各国的政府和人民是和平的新生活的建设者。我们完全不需要战争,并且坚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地为和缓国际紧张局势而努力。”[3]316

毛泽东会见伏罗希波夫时说,面对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大肆攻击,兄弟国家一定要团结一致,好好总结一下如何搞好社会主义。10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表示要把莫斯科兄弟党国际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开成向帝国主义示威的大会[2]63。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攻击甚嚣尘上,扰乱视听,蛊惑人心。他分析说:“最近这几年,西方世界非常猖狂,利用我们阵营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匈牙利事件,在我们阵营的脸上擦黑,我们的天上飞起许多乌云。但是匈牙利反革命被镇压下去了。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苏联的警告也起了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西方擦黑我们的脸的目的,依我看,主要是想‘整’各国共产党。在这一方面,他们也达到了一部分目的。”[3]32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还利用舆论攻势蛊惑人心:“西方国家无数的报纸、广播电台天天吹,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等等吹得神乎其神,于是乎造成一种假象,欺骗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我们就要揭穿这种欺骗。”[3]3221958年9月5日,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两次讲话中指出:“国际形势,我们历来有个观点,总是乐观的。后来总结为一个‘东风压倒西风’。”[3]407在“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下,帝国主义怕社会主义多一点,社会主义阵营利用帝国主义的困难争取和平是可能的,而且和平时间不会是很短的,争取比较长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

一是体现了毛泽东敢于反击资本主义国家攻击、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是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和战术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三大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广泛地进行经济建设,大量兴办工厂,建设水利工程,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创办了很多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伟大力量。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解决,但“现在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具有优胜的条件”。因为共产党有强大的力量和很高的威信,对人民是忠诚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同人民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我们已经得到巨大的成就,并且将继续得到更巨大的成就”[5]5

在战略上,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内部存在危机,是虚弱的,所以说是“纸老虎”;正因为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所以社会主义力量是有优势的,是压倒帝国主义力量的,是“东风”压倒“西风”。毛泽东在1956年7月14日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他指出,虽然美国强了起来,但是西方国家的阵营总的来说是削弱了,而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增强。因此,他宣布:“现在美帝国主义很强,不是真的强”,“我看美国就是个纸老虎”[3]73。这个关于美国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判断,成为他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理论依据。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表讲话,在阐述“东风压倒西风”论的同时,还联系1946年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讲了个纸老虎问题。1958年8月1日,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谈到国际形势时说:“西方帝国主义是力量有限,困难甚多。它们表面上装腔作势,三板斧,打了以后就没劲了。”[1]3981959年后,毛泽东在各种场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纸老虎”和“东风压倒西风”论。他指出,美国帝国主义的兵力分散得很薄,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看,都扩张得太大,是纸老虎。现在是资本主义世界怕社会主义世界多一些,是“东风压倒西风”。因此,在战略上,我们可以藐视帝国主义。

(1)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峰谷时段划分方法。[2]利用隶属度函数进行峰谷时段划分是较为常见的峰谷时段划分方法。对于某一地区的日负荷曲线,必定有一个最高峰点和最低谷点,首先我们制定两条确定的原则:①在日负荷曲线中将最高峰点命名为b点,且最高峰点处于峰时段的概率为100%,处于谷时段的概率为0%;②在日负荷曲线中将最低谷点命名为a点,且最低谷点处于峰时段的概率为0%,处于峰时段的概率为100%;③在日负荷曲线中将最高峰点除外的另一波峰命名为c。曲线上其余各点的峰谷属性则可根据与a、b、c点的相对位置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的方法来判别其在峰谷时段的概率。

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胜利,证明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毛泽东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钢铁产量大大超越苏联,但最终还是请求苏联的帮助才打垮了希特勒。当时美国和英国有7000万吨钢铁,而苏联只有900万吨钢铁。“这件事很有说服力,说明物质力量多少不完全决定问题,人是主要的,制度是主要的”[3]323。毛泽东还举例说,雅尔塔会议协议请苏联出兵打击日本,也是社会主义力量强大的表现。

5.4 建议实施“海棠绿化”工程 通过乡村绿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等各类项目,对苹果主产县区的村边、路边、园边采用海棠作为绿化树种,大力推广栽植,改善苹果园授粉树不足的局面。市级整合林业、农业两部门资源实施。海棠不仅是宝鸡的市花,而且能给苹果授粉,提高果实品质,同时还能美化乡村,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本项目投资包括污水源热泵、污水换热器、循环水泵及其配套电气部分,污水引退水部分,供热面积50万m2,项目总投资为4290万元。系统投资明细如表4所示。

三是与毛泽东谋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相呼应。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论时,比较客观地从阵营力量、人心向背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的优势。但他同时也是冷静的,他认识到,社会主义阵营必须加快建设,实现“超英赶美”的战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东风压倒西风”的格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速度和成功,决定了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国内工作决定我们在国际上的发言权,我们要埋头苦干,把国内工作搞好”[2]202。为此,毛泽东在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论前后,发出了加快发展速度、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号召,并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

样品破碎和锆石挑选由廊坊峰之源矿物分选技术服务公司完成。样品经破碎后,人工淘洗保留重砂部分。对重砂部分进行电磁分选和重液分选,得到一定纯度的锆石样品,然后在双目镜下人工挑选出晶形完好、透明度高、无裂纹的锆石晶体。制靶时,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TEM同时放置。磨蚀和抛光树脂靶,直至锆石核心部位暴露再进行阴极发光显微照相,阴极发光图像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电子探针实验室拍摄,并结合透射光和反射光图像观察锆石内部结构。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他激励全国各界人士,“包括工商界、各民主党派在内,都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们在整个世界上应该有这个职责。”[9]500他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必须为人民树立足够的信心。而毛泽东气势非凡的“东风压倒西风”论,让人民相信在10到15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是可能的。1958年11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首都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周恩来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说明美帝国主义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无论在国内国外,都陷于空前孤立的地位,整个世界的局势更是“东风压倒西风”,“将来的世界必然是东风的世界”,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考虎”和“东风压倒西风”论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10],极大地坚定了人民保卫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当然,随着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毛泽东对超英赶美的时间估计是有变化的。但总的说,比较乐观,当时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全国上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多次讲话的精神,发表题为《乘风破浪》的社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的力量胜过帝国主义的力量,和平的力量胜过战争的力量”的形势下,强调“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并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同日,《人民日报》发表《十五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一文。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多次谈到,我们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后,就自由了、主动了。4月27日,在广州中共中央领导人及部分部委负责人会议上,毛泽东组织讨论“我们有无可能赶上美国”“‘赶美’的提法是否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5月19日,他引用苏联专家对“多、快、好、省”路线的看法,证明“超英赶美”战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因[1]354。在“东风压倒西风”论的鼓舞下,人们鼓足干劲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许多知识分子也认为,在经济力量对比中,经常起作用、并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发展速度而不是暂时的产量。195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指出:“在伟大的中国和以伟大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面前,什么美国英国,什么帝国主义阵营,真正不过是一些侏儒罢了。”[11]正是这种冲天的革命豪气和建设热情,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违背客观规律和事实的现象,并导致严重后果,毛泽东又先后提出了“五十到一百年”和“一百多年”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设想。

随着现代化建设战略的调整,毛泽东对外不再公开提“东风压倒西风”。1960年后,毛泽东会见外国友人谈到国际形势时,没有提“东风压倒西风”这一概念,而是分析说,帝国主义怕我们多一些。但1973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周恩来、乔冠华、王海容、章含之、沈若芸、唐闻生等会谈,提到中、苏、美的复杂关系时,他仍然指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调和的余地,这也是路线斗争[12]506。毛泽东始终坚信,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总是要胜利的。

总之,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鼓舞了毛泽东,他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基于对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论。这一论断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体现了他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也体现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东风压倒西风”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大肆攻击社会主义的形势下,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激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今天,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梳理和理解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论提出的背景及其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有助于我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助于我们增强斗争意识、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57—1992)[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6]萧鸿彦 “东风压倒西风”是当前世界形势的深刻写照——学习毛泽东同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体会[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58,(12).

[7]索因.东风继续压倒西风又一年[J].江苏教育,1960(2).

[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曹禺 伟大的文献——阅读“毛泽东同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J].人民文学,1958(2).

[11]人民日报[N],1958-05-29.

[12]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The Reason Why Mao Zedong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he East Wind Prevails Over the West Wind ”and His Relevant Strategic Thinking

LI Bin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003,China ))

Abstract :Mao Zedong’s theory of "The East Wind prevails over the West Wind" was based on his judgment of the world situ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ower balance between the socialist camp and the capitalist camp in the late 1950s.This theory embodied Mao Zedong’s confidence in the socialist road and system, and his desire to maintain world peace as well as his far-sighted strategic thought and fighting spirit.And also, this theory maintained the unity of the socialist camp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encourag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building socialism country during the period when socialist countries were challenged.Today,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undergoing profound and complex changes.Reviewing Mao Zedong’s theory that "The East Wind prevails over the West Wi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strengthen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and to enhanc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socialist ideology.

Keywords :Mao Zedong;“The East Wind Prevails over the West Wind”;connotatio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6431( 2019) 03-0001-07

*收稿日期: 2019-02-12

作者简介: 李斌(1975—),女,湖南道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985”建设专项委托课题“文化自信与毛泽东革命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7WTB31)。

责任编辑:立 早

标签:;  ;  ;  ;  

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缘由及战略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