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冲挖在软土场地中的应用论文_杨继平

水力冲挖在软土场地中的应用论文_杨继平

浙江鸿翔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 314400

摘要:在河道清淤,疏浚等工作中,水力冲挖技术是一项较为成熟的工程技术,其自身具备高机械化、低噪污染、工期大幅度缩短等诸多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利用水力冲挖技术在软土场地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并对水力冲挖技术在软土场地中的应用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力冲挖;软土场地;土方开挖

引言:伴随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乡镇逐渐商业化、工业化,导致大量乡镇人口大幅度流入城市当中,随着人口进驻日益增加,导致目前乡镇河道淤堵较为严重,通过水力冲挖技术能够对这一情况有显著改善。水力冲挖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助水力作用应用到挖土、输土、填土上。通过高压泵水流产生压力,使用水枪采用高速水柱将土体切割、粉碎后土体将会发生湿化、崩解现象,使泥浆和泥块相混合,当达到足够均匀混合后,采用立式泥浆泵及其输泥管将其吸送并置入堆填场地。具体如下文。

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某县北部,项目区域总面积为57平方千米,人口约一万七千八百人,工程涉及周边六个行政村,存有河道四十六条,河道总长为47.78千米,工程级别为V级,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的二四十小时暴雨排放至农作物耐水淹深度,内泵站起排水位为1.7米,最高水位为2.24米,护岸、堤防等主要建筑物为五级,施工临时围堰等次要建筑物同为五级。此次施工设计内容包含清淤疏浚、清障、岸坡治理、加固堤防等,其中,清淤疏浚为30.81千米、疏浚土方为36.47立方米,河面漂浮物清理3.91万平方米、岸坡治理21.24千米、新建护岸11.81千米、新建11.81千米护岸、纯植物护坡6.40千米、加固堤防6.48千米、新建2处生态示范点、

2.施工方法

2.1施工流程

水力冲挖施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 8 个步骤: 施工准备( 主要包括场地规划、机械准备、管道铺设等) 、清水池蓄水、高压泵入水、冲水枪冲刷土体、形成泥浆、泥浆抽入土堆场、泥浆堆砌析水以及基坑休整的人工修挖。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基坑以及周边土体、管道等的变形与位移严加监测。

2.2施工测量放样

根据相关设计单位所提供基准点、基准线、水准点、基本资料、数据等,在工程开始前,应与工程监理人准确校对,同时依照国家对于测绘标准与本标工程施工精度相关要求对工程施工控制网测试,并展开平面控制桩与控制点布设工作,测量完毕后将相关测量成果报验。在施工前,应与监理单位对各河道原始断面实施联合测量,并签字确认,在施工开始后,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放样,同时对开始基坑开挖工作,在经过监理单位检验基槽后可开始下一工序的准备[1]。

2.3土方开挖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土体边坡、周边建筑、公用设施的稳定、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能够得到保障,本工程在施工方法选择上选用了机械化施工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快速缩短工期,从而使工程成本能够快速降低。而基坑土方的挖掘也以机械化为主,所使用机械为1m3挖掘机与推土机,在运输方面则使用5T自卸车实施装卸。

(2)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对施工迎水坡面与背水坡面按照上、中下、下翻个方向测放三个控制桩,并对控制桩设计高差标注。在机械挖掘工作开始前,施工人员应带线将控制桩引至开挖区以外,从而使可能会对控制桩造成破坏与干扰这一状况避免,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样桩的精确度加以带线监测。

2.4土方回填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在本工程当中,采用1m3挖掘机挖装,使用5T自卸车运输,同时使用推土机平土。

(2)施工方法:在基坑面经过合格验收后,便可开始对基坑填筑工作,5T自卸车将用料运送至施工部位,推土机将其填筑平整,在这一过程中,应保证填筑层厚度在30厘米以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要点

3.1现场清理

此工程地表表面存有树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杂物,直接对其使用水力冲挖不仅会影响到冲挖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极易造成机械损坏,有时甚至会造成输送设备与管道堵塞这一状况,因此,在水力冲挖施工前对现场清理,确保现场不存有任何对冲挖造成影响的因素。

3.2管道铺设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将泥浆泵输送管线铺设于平坦地带,并应注意在排泥管线放置时应使其平整顺直,避免死弯情况出现,除此之外,现场还应时刻保持排泥管接头的紧固与严密,以此避免发生泥水泄露这一事故。

3.3水力冲挖施工

在水力冲挖施工前期,冲挖现场应有相关施工人员在水源地使用高压清水泵对水实施抽取,随后使用高压水枪对土方展开切割与冲挖工作。在这一工作结束后,将高压水枪冲挖过后所产生的泥浆使用泥浆泵抽取,并排放至事先规划场地,并在此区域中开始初步泌水沉淀,使泥浆浓度能够有所提高。

3.4泥浆输送

施工现场外所存有泥浆应使用管道运输这一方式,同时输送管道型号应与输送距离、泥泵出水口扬程、流量、场地地貌等条件相互结合,输送路线应沿河道、绿化带等场所的布设,应最大限度避免横跨道路,以免造成当地交通不便[3]。

3.5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从中央到四周”这一顺序原则严格遵守,以期能够减少基坑最大开挖深度暴露时间,同时对基坑侧壁形状发生变化这一情况加以防控。而在开挖工作时,应严格遵循“分层、均匀、对称”这一开挖原则,特别是针对护桩移位与沉降方面的监测。

4.施工质量管理

4.1质量保证体系

为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应对健全质量管理与体系着手建立,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排施工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对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意识拔升,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强化。(2)制定对质量管理制度与目标合理设定,争取落实到个人与各班组。(3)通过专项质量检测小组的组建,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过高的项目加以研讨,同时对施工技术展开革新,对整个施工过程实现科学化管理,使工程质量能够得以保障。(4)对质检制度严格执行,在自检、互检、交接检这一基础上还需分层分段质量评定,并对隐蔽工程手续及时办理。(5)对原材料检验与试配制度严格执行,对材料的配比应做到精确。(6)在工程进入最后阶段时,应站看逐层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返修。

4.2质量管理措施

在工程开展过程中,项目工程师应组织全体人员对图纸仔细阅读,对工程设计意图、关键部位质量需求、施工措施等方面有所了解,并对图纸会审纪要、相关技术核定单、设计变更等方面学习,随后由项目经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会审工作的集中组织,并对各项工程质量措施保证条例实施拟定,严格对质量交底制度加以落实,同时对监控部位与要点标注。随后,现场项目部门需依据项目实际质量保证计划的需求开始具体质量控制体系制定,除此之外,还需对每道事前交底工序有所明确、中间与最后验收环节需求,严格执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对问题尽早发现,尽量整改,使工程能够防患于未然。最后,工程施工相关负责人应在施工开始前必须通过书面提出工程中需要受到重点保护的部位以及具体保护措施,在经过项目经理批准后需立即开展实施工作,而在实施前需提前与施工班组的交底,同时加强对施工质量监督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部位执行现场质量否决权[4]。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传统土方开外技术在软土场地开挖工作时往往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而水力冲挖技术则能够突破这一局限性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够对相关问题妥善解决,由此可见,水力冲挖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因工期过程而导致成本增加这一弊端,同时,高机械化、智能化的施工技术也是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一种显现。

参考文献:

[1]王沿朝, 陈清军.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软土场地Davidenkov模型参数拟合与应用[J]. 振动与冲击, 2019, 38(17):8-16.

[2]李亮辉. 深厚软土地区锤击管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9(4):114-118.

[3]胡军. 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 建设监理, 2019(4):66-68.

[4]刘宏伟. 基坑开挖中软土地基的支护与桩基施工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13):22-23.

论文作者:杨继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水力冲挖在软土场地中的应用论文_杨继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