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建筑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不但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各项质量要求,而且还可能会拖延工期,现阶段BIM技术是最新的质量管理方式。因此,采用新型的建筑质量管理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应用装配式建筑,不但转变了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而且非常有利于BIM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大大提升了施工进度和建筑质量,本文深入探究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管理应用。
关键词:质量;BIM技术;管理;装配式;应用
前言:最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建筑领域发展提供了很多可能。BIM技术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针对传统建筑技术的改革,自BIM技术出现以来一直都备受社会关注。BIM技术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它不但整合了构建性能和几何模型信息等相关优势,而且还把建筑项目整个项目周期内所有相关资料都汇聚到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BIM技术通过三维工作平台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传递,这样不但能够为建筑施工一体化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给出良好的解决思路,从而更好地改善建筑工程整体性不高的情况。自此,建筑行业不断朝着精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于质量管理拥有良好前景。
1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
BIM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是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业界人士可以充分利用BIM技术来有效开展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管理,将模拟性和协调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不断优化装配式施工程序。装配式建筑同传统建筑相比存在很大不同,在施工之前,装配式建筑就已经开始建筑架构了,将各式各样的配件组合起来,就可以有效完成施工之前的预先生产。当进行到施工环节时,所有程序就变得更为简化,而且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各项配件采用的都是批量生产方式,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制作完成,不仅保障了建筑配件的质量,而且还有效改善了生产流程。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这种技术背景下,BIM技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应运而生,被广泛用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管理工作中,健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体系,使其在建筑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BIM技术的价值不容小觑。
2应用BIM技术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势
2.1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应用BIM技术之前,相关设计人员都是在二维环境下设计装配式建筑图纸的,同时还需要参照各专业人员之间的问题和各阶段的进度来及时调整和更新设计图纸,其中包括剖面图、立体图以及平面图。在反复修改和调整中,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同时也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虽然这样,不能完全保障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不出问题,配合密切,但是自从应用了BIM技术之后,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所有相关技术人员都将自己的设计资料传送至BIM设计云端,可以在一个虚拟的建筑环境中进行不断地完善,从建筑模型中生成所需要的图纸,有效预防了各专业人员在设计上面的意见分歧,从而大大提升了设计阶段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厂家从BIM建筑模型中快读提取相关预制构件的信息,进一步保障了制作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方便了与施工方的交流沟通,项目管理人员充分利用BIM移动端来搜集和编辑相关数据,进而实时了解整个现场的施工情况,大大提升了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率。
2.2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整个过程的信息共享
BIM技术将各个专业的设计进行有效连接,打破各阶段的碎片化,通过BIM连接各阶段的信息,各方通过统一的平台,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切实保障了各个环节中信息的有效传递,这也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新突破,更好地处理了装配式建筑过程中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共享问题,同时还让更多的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建筑设计当中,为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维护,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学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节约成本,减少损耗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应用BIM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仿真模型和图纸,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后期的修改工作,从而大大减少能源损耗,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此外,BIM技术还具有可视化建造管理和可视化模拟的优势,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更加智能化的进行规划,从而有效提高文档质量。BIM技术还可以模拟碰撞试验,有利于相关人员检查建筑漏洞,进而及时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有效预防返工。
2.4改善库存及现场管理
在预制构件的生产中,分类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分类生产和储存,很容易出现问题。通过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RFID技术直接查看预制构件的信息,然后与安装位置相比较,进而不断提升预制构件安装的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2.5参数化BIM管理实现精细化
相较于CAD技术,BIM技术是将建筑物视为一个生命来对待,可以将建筑物所有构件都清楚地表达出来,集中管理相关数据信息。由此可见,BIM技术是有效管理建筑信息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施工期间,在进度计划、工程变更、工程量统计、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参数化,管理者能够清晰地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切断施工项目中的灰色效益链。
3装配式质量管理BIM技术应用方式研究
3.1信息方式管理
以BIM技术为质量管理核心,进行模型构建,将其数据信息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将大量信息保存在BIM模型中,合理性提高信息组合。当建筑工程有质量问题出现,能够准确及时的定位,且得出处理方法,构建编码化施工管理。由国家的眼光来看,通常可以采用FSC标准划分类型。然而,必须符合其资源层、核心层和共享层,对模型展开抽象性描述,将构建类型表达出来。
3.2技术方式管理
若想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灵活的使用IFC技术,确保合理性的构建编码。以RFID为技术支持,读取实况信息,使得实时性BIM技术被确保。在我们的生活中RFID技术十分重要,其实指的是我们常用的视频识别技术,其有着储存量大、抗腐蚀性、强适应性、便捷安装和多样化形状等良好特点,能够很好的适应信息和质量的管理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BIM技术具有极高的质量管理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设计方法的更改次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质量,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升预制配件的质量,同时更好的整合和保存相关配件的生产信息;不断健全构件生产流程,切实提高施工效率;为建筑后期维护保养奠定坚实基础。不久的将来,施工单位、建筑单位都会深刻地体会到BIM技术的质量管理作用,势必会将BIM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续工程维护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合理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的各个单位需要共同努力将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及时发现建筑工程设计和维护期间的问题和不足,从而第一时间给出处理方案,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为广大业主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保护好广大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建筑行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虎军,李庆达,赵欣,等.基于BIM技术和工效数据库的施工线性计划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1):106-109.
[2]黄超峰.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3):202.
[3]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4]曹江红,纪凡荣,解本政等.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3):108-112.
[5]张雄.解读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17):264.
[6]白伟,朱文祥,吴志敏,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2017(S1):29-30+42.
论文作者:耿庆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信息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质量论文; 模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