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宝宝的必修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修课论文,宝宝论文,德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宝宝能接受良好的德商培养,这会有助于他处理和适应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他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但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以及父母对孩子心理发展特点不了解等原因,导致了很多父母错过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走入了德商培养的误区。例如:
误区一: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你和他讲什么品德呀,等他上学后,让老师好好教育吧!
对幼儿进行德商教育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2岁左右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德商教育,适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错过了这一发展的敏感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德商教育将受到一定的挫折。如,2岁多的幼儿往往会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家长不注意对孩子进行德商教育,使孩子及时体验到攻击行为的不良结果,就会使孩子的攻击行为保持下去,并最终导致孩子养成骄横跋扈,欺负弱小的不良习惯,为孩子的社会适应埋下隐患。
Healthy baby相关连接
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适应性时期(0~1岁)、品德萌芽阶段;(1~3岁)、情景性品德发展时期(3~7岁)、品德协调性发展时期(7~12岁)。
误区二:对孩子进行德商教育不如多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更实惠,只要学习好,德育也就好了!
现在的幼儿教育,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即使有品德教育,也更多是进行认知方面的教育,比如教幼儿一些抽象的道德标准和规范,让幼儿了解去记,去做。但掌握抽象的概念对早期的幼儿来说很难理解,所以导致幼儿不能够言行统一。
怎么办呢?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教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在活动中理解道德要求,愿意遵循道德约束,养成各种好习惯。
Healthyfhy baby相关连接
《幼儿园品德教育大纲(初稿)》中的有关规定
对3~4岁幼儿提出一些最简单的道德行为要求:对4~5岁的幼儿则要求掌握其本行为规范,并培养其社会情感;对5~6岁的幼儿则重于行为主动性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感的发展。
培养幼儿的德商,行动更重要
NO.1:教会孩子掌握关于情感词汇
一个德商能力非常高的孩子,具有分担和感受别人忧虑的能力,也就是同情心。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德商,父母要首先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情感词汇,并鼓励孩子使用这些词汇,以增强自己的情感和道德表达能力。
推荐游戏一:词语接龙游戏
做法:父母按一定的顺序,例如一些情绪词语在字典的出现顺序,说出一些情感词语的第一个字,如父母按字母表顺序说“安”的时候,让孩子说出“安”引起的情感的单词,如“安静”“安逸”;父母说出“气”,让孩子说出引起情感的单词,如“气愤”“气急败坏”等等。也可以让孩子先给出词语,然后父母接着说。
小提醒:亲子双方应约定游戏开始与结束,答对与答错的规则。
推荐游戏二:制作情感扑克
做法:找一些卡片,一面写上简单的情感词汇,然后帮助孩子一起从报刊、杂志或电脑上找出相应的图片,把它贴到另一面。先可以给孩子看图片,让他猜出感情。也可以父母先说出某个词,让孩子用面部或身体进行表演。
小提醒:这一游戏如果能够和孩子的识字结合会更好。
NO.2:培养孩子对别人内心的敏感性
道德的发展关键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理解他人的境地,尊重他人的情感、欲望的思想及行动,要能敏感地接受到别人传递的心理信息。
推荐游戏一:心理接触游戏
做法:将各种不同的心理描述词汇,写在卡片上。把卡片翻过来放在盒子里,家里的人,每个人轮流抽一张,每个人用身体姿态做出卡片上面的所描述的心理状态,不准说话。其他的家人则要猜出他所表演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小提醒:当表演与猜测出现了错误之后,双方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推荐方法二:默默无声地看电视
做法:让电视处于静音状态,然后一起看电视。从看到的画面,猜测角色的感觉。教会孩子从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面去了解人们的内在感受。
小提醒:最好限制在10分钟之内,以保持大家的兴趣。
推荐游戏三:观望他人
做法:在人流多的环境(商店,公园等),和孩子一起观察别人的面部和肢体语言。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情况下,去猜测他人的内部心理。
小提醒:关键在于理解他人的内部心理,而不要去议论他人的是非。
NO.3:帮助孩子学会道德判断
德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形成道德判断的标准,能够自我约束,所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非常关键。
推荐游戏一:做裁判
做法:父母可以找一个合适孩子理解能力的童话故事,对故事中所涉及的不同人物的不同道德水平,让孩子“做裁判”,评价各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小提醒:孩子的评价受自我道德水平的制约,家长关键是理解孩子的道德水平,采取适当的教育,而不是急于让孩子的判断标准和自己一致。
推荐游戏二;家庭小会议
做法:每天晚上的亲子娱乐时间,家人可以一起来“开会”,谈谈自己对别人看法以及自我对自己的一些要求等。
小提醒:这对大年龄的孩子比较适用。通过这样方式,家人互相督促,营造和谐民主而高尚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