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姜波克[1]1994年在《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2年起,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讨论开始形成了一个高潮。人民币自由兑换呼声的高涨来自于叁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们深信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开放兑换限制,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于1993

黄懿[2]2012年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即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己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人民币经常项目开放以来,并没有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贸易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强劲。随后我国实施了QFII制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脚步明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呼声己越来越高,同时客观条件上也日趋成熟。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写作背景、目的、意义。第二章概述货币自由兑换理论,并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自由兑换的国际实践的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国家的开放经验。第叁章介绍了我国自汇改以来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政策推进,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的有效性,论述了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政策推进的成就和不足。第四章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国内风险和外部隐患,并参照KLR模型,建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中的货币危机预警体系。第五章介绍人民币自由兑换必要性和条件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推进的建议。取消目前尚存在的资本自由流动的限制,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外汇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资本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将会增大,严重的还可能在整个金融体系引发巨大动荡。面对这把“双刃剑”,只有制定更为稳妥的政策,积极创造实现资本项目的前提条件和确立合理开放步骤,才能规避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风险。

张健[3]2010年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国解除资本项目下的交易与汇兑限制,融入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趋势的关键性措施。由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在给一国带来潜在收益的同时,也将一国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充分暴露在外,使该国面临更多的外部冲击风险。因此,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政策搭配,合理安排政策次序,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着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资本项目可兑换理论研究入手,借鉴发展中国家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和国际金融学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和对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与风险、核心条件、资本管制的解除、汇率制度等配套性措施作了系统性的研究。由于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套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其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除导论外,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包含概念界定、收益与风险、顺序安排、汇率制度选择等基础性内容;第二部分在结合第一部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系统研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动因、条件、时机、顺序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第叁部分是有关中国资本管制的内容,与第二部分的逻辑关系在于,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系统的研究我国的资本管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部分系统的论述了资本管制的理论依据,并在回顾我国资本管制制度的历史演进基础上对我国的资本管制的目标、手段、有效性作出了判断。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问题,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需要与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匹配,两者的匹配程度决定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状况,因此,这一部分系统的论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并对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制度改革后,现行汇率制度在运行中的缺陷及未来取向作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以下几处:1.在辨析国内外学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定义的基础上,从通货兑换权的角度,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管制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2.提出资本项目项目可兑换不一定要同时满足所有的前提条件,但为了降低风险,必须要满足一个核心条件,对不同国家来说,核心条件的选择可能因经济金融的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本文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概念的新观点,认为对中国来说,这个核心条件就是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的提升。3.在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中,必须注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与汇率制度改革的有效匹配。这两者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两者的脱节将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降低,进而带来风险的累积。本文始终认为,任何将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制度改革割裂开来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向鸿丹[4]2002年在《关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探析》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即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可以为前进中的中国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但是也应看到,贸然开放资本帐户对一国经济还会造成剧烈震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面对这把“双刃剑”,只有练好内功,积极创造实现资本项目的前提条件和确立合理开放步骤,才能规避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风险。 本人用定量和定性、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列举大量实例和数据,着重对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及策略、外汇体制改革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互动性、实现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及开放步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依据具体国情,从宏观、微观七个方面总结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及循序开放资本帐户汇兑限制的五步走。资本管制只是权宜之计,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才是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在如何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等方面提出了个人创新观点。最后还用了比较分析方法,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本项目汇兑自由的经验及教训。 冀望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使人民币自由兑换改革能趋利弊害,循序渐进、逐步到位。

褚华[5]2009年在《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为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有不同的层次。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储备等领域广为使用,标志着该货币国际化进入高级层次。货币国际化本质是货币发行国在货币领域对世界财富和利益进行再次分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种货币趋于作为主导地位的国际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而支配其他货币。二次大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中心货币。虽然,日元、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一定的挑战,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特征仍为美元霸权。美元通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外围框架,通过利益获取和义务承担不对等方式,实现了对世界其他国家利益的侵夺。纵观美元、日元和马克国际化历程,货币国际化至少需具备以下条件:人们对该种货币发行国政治状况具有足够的信心;该国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该国国际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该国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发达的离岸金融中心。目前,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易中,被广泛用于边贸结算、旅游结算,其境外流通量已有一定规模。按照央行估计,2008年底,人民币境外流通量已达7700亿,存量逾2000亿。此外,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如央行在港澳提供人民币清算安排,在货币互换中引入人民币,允许境内机构赴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非居民境内持有人民币存款不设限制,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试点,而个别国家已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初级阶段,有望成为亚洲区域性国际货币,甚至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种全球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能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如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促进金融业发展;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等。人民币国际化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令我国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加大经济内部与外部平衡的矛盾,使宏观调控难度加大;金融自由化会增加经济运行风险,为游资冲击提供可乘之机。综合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和成本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势所趋,是必须要走的道路;二是货币国际化也会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要根据各方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循序稳步推进。人民币亚洲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目标。从人民币国际化特点来看,一是伴随境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已经超越货币国际化“先经常后资本”的经典模式,呈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步推进格局;二是通常货币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开放度不高、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开始步入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可兑换呈同步交叉推进格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突出制度性安排,采取“弱经济一强制度”模式。近期,应以推行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为突破口;从长期来看,还应从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等多个方面整体推进。

陈璐[6]2007年在《人民币逐步自由兑换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货币自由兑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关键性问题。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货币自由兑换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加快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纷纷放宽了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提高了货币的自由兑换程度。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从国际贸易和对华投资的角度,都要求我国放宽外汇管制。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放松资本项目外汇管制,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从货币自由兑换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入手,研究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印度、智利货币自由兑换的立法与实践,并在货币主权、经济安全理论基础之上,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行战略选择,结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沿革,对现行有关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状和立法进行分析和评述,进而就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具体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论述。

陈治国[7]2011年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频发的年代,各国都开始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反思,认为美元一家独大的不合理格局是导致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声音愈加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应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尽管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人民币虽然还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但是国际化的进程却由于市场自发需求的力量已经开始。鉴于中国经济长时间的快速稳定增长,人民币已经成为近期各种世界经济相关会议及论坛的焦点话题。种种事实已经表明,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其重点关注目标,不管我们是否正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人民币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不可避免,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江春[8]2003年在《论货币自由兑换的制度基础》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认为 ,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不只是一个货币问题 ,更是一个制度问题;货币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是合理的制度;实现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既不是最终目标 ,也不是最后的改革步骤 ,而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变革;中国要积极、稳妥地成功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就必须首先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

刘瑞荣[9]2008年在《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自由兑换就成为被市场期待的重大改革。2006年底,中国央行提出"藏汇于民"的口号,几乎等于宣布人民币正走在完全自由兑换的道路上。本文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机和应该作出的理性行为。

郁志丹[10]2004年在《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资本管制和汇率制度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在提高资本配置效益和消除因汇兑管制而发生的巨额行政开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1996年,中国成功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我国已正式加入经常性国际交易的多边支付体系,从而在解除外管制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依然保持相当严格的资本管制。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经济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已经成为扩大开放的一个显着制约因素。国际范围内资本管制的放松趋势则更是增大了中国及时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货币自由兑换的迫切性和现实压力。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深入把握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特征,取利避弊,防止或减少资本帐户开放带来的外部冲击,真正获得资本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利益,无疑是一个相当重大的现实课题。资本管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两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因此我们把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上述问题放在一起讨论,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文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着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资本管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机与进程做出分析与判断。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论述选题的意义、前人研究文献概述及本论文的创新、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较全面地对货币可兑换的一般概念及理论进行论述;第叁章讨论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资本管制问题。第四章深入讨论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密切相关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着重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进行了研究;第五章运用案例与实证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并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时机进行了探讨,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J]. 姜波克. 南开经济研究. 1994

[2].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研究[D]. 黄懿.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D]. 张健.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4]. 关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探析[D]. 向鸿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5].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 褚华. 复旦大学. 2009

[6]. 人民币逐步自由兑换法律问题研究[D]. 陈璐. 重庆大学. 2007

[7].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陈治国. 吉林大学. 2011

[8]. 论货币自由兑换的制度基础[J]. 江春. 管理世界. 2003

[9].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探析[J]. 刘瑞荣. 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08

[10]. 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资本管制和汇率制度选择[D]. 郁志丹. 复旦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