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例输入型非洲锥虫病患者的护理论文_石丽萍,赵晓玲(通讯作者)

[8]一例输入型非洲锥虫病患者的护理论文_石丽萍,赵晓玲(通讯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总结一例输入型非洲锥虫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及坠床,提供营养支持,观察用药效果,适时心理护理,实施血液/体液隔离,做好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该例患者恢复良好,好转出院。

关键词:非洲锥虫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35【文献标志码】: A

Key words :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Nursing Care

人类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HAT)又称非洲昏睡病。它是由布氏锥虫引起的,经舌蝇传播,主要流行在非洲地区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Stich A, Abel M, Krishna S. 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J]. BMJ,2002, 325(7357): 203-206.]]。病原体分为两种,布氏罗德西亚锥虫和布氏冈比亚锥虫[[[]甘绍伯.非洲锥虫病[J].中国热带医学,2009,9(6)983-984.]]。该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虫者。HAT 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6 个国家[[[]Geiger A, Simo G, Grebaut P, etal.Transcriptomics and proteomics in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M]. J Proteomics, 2011, 9(74): 1625-1643.]]。目前我国没有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舌蝇[[[]陈希.我国首现非洲昏睡病,旅非人员须注警惕[J].光明日报,2014,5(1).]]。该病临床可分三期:锥虫侵入期、锥虫血症期、中枢神经受累期,睡眠周期紊乱是晚期阶段疾病的重要特征[3]。患者初期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皮疹、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出现严重头痛、反应迟钝、嗜睡等中枢系统症状,最终昏迷死亡。HAT 的诊断主要通过血清学检验是否感染锥虫,再通过脑脊液确定发病阶段,制定治疗方案[[[]杜金,朱明彦.人类非洲锥虫病的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154-1158.]]。2014年9月15日,我科收治我国首例从非洲务工回国的非洲锥虫病晚期患者。截至2015年4月,患者先后四次入住我科。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

1临床资料

1.1患者 男,工人,2013年3月在非洲工作时出现发热,最高38℃伴有乏力,皮肤瘙痒。2014年7月出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并出现嗜睡及性格改变。淋巴结活检:炎性增生性疾病;头颅及腹部增强CT:腹腔及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脏多发囊肿,脾大;心电图:2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少量心包积液;血涂片:非洲锥虫。首次住院查体:神志淡漠,T37.8℃,P82次/分,BP100/75mmHg,身高180cm,体重59kg,全身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血常规: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计数122×109/L;生化:白蛋白25.3g/L,血沉128mm/h。自患病以来体重减轻约15kg。护理评估:跌倒坠床[[[]叶美燕.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7(9A):1322-1323.]]评分1分,Brand[[[]Pang S,Wang TK.Predicting pressure sore risk with the Norton,Braden,and Waterlow Scales in a Hong Kong rehabilitation [J].Nursing Research,1998,47(3):147-153.]]皮肤评分18分,GCS昏迷评分13分: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期为中枢神经受累期。

1.2治疗经过 患者9月15日脑脊液:潘氏试验弱阳性,细胞计数60/µL,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给予依氟鸟氨酸静脉滴注。每日予氨基酸、钠钾镁钙葡糖糖注射液、复合维生素等营养液、白蛋白支持治疗;天晴甘美等保肝降酶治疗;胸腺五肽皮下注射增强患者免疫力。患者28天后好转出院,脑脊液复查细胞计数40/µL,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恢复期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CS评分15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张彦红,梁伟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用于筛查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7(5):431-435.]]28分。11月24日患者再次出现嗜睡住院,并给予依氟鸟氨酸抗锥虫治疗。9天后患者好转出院。全身淋巴结约绿豆大小。此后患者分别于2015年1月6日、4月1日入院复查。当天入院抽血、腰穿,次日出院,未予特殊药物治疗。4月1日复查:血常规、血沉正常,脑脊液潘氏试验阴性,细胞计数10/µL,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2 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首次入院时已经有意识障碍,伴多脏器损害。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每半小时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并记录;每四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晚夜间睡眠时除外)并记录。将抢救车、吸引器、除颤仪等急救物品、药品备在床旁。每班根据GCS昏迷量表评估患者。应用依氟鸟氨酸抗锥虫治疗后一周,患者神智恢复良好,嗜睡症状改善。抗锥虫两周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27分,嗜睡症状较前改善明显。患者神志恢复后,每班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并记录。每天观察全身淋巴结肿大情况并记录。

2.2预防压疮及坠床 患者神志未恢复前卧气垫床,骶尾部用泡沫敷料保护。每周更换床单元两次,有血液体液污染时立即更换。每两小时给予翻身一次,每天拍背四次,每次5分钟。拉起两侧床栏,预防坠床。为患者修剪指甲,避免因皮肤瘙痒而抓破感染。每天全身擦洗一次,保持皮肤清洁。每天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在患者活动自如后,撤去气垫床,并指导患者自行刷牙、洗脸、穿衣。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未发生压疮、坠床、肺部感染及口腔感染。

2.3给予营养支持 患者首次入院时偏瘦。日常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早餐给予牛奶、鸡蛋和馒头;中餐米饭,肉鱼、蔬菜水果,晚餐面条。鼓励每天饮水2000ml,杜密克口服15ml tid。出院时患者体重增至70kg。

2.4观察药物副作用 依氟鸟氨酸用于治疗冈比亚锥虫引起的HAT,连续使用2 周。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发热、头痛、及腹泻等[[[] Fairlamb H. Chemotherapy of 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curr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J]. Trends Parasitol, 2003, 19 (11):488-494.]]。输液时滴速控制在50d/min,为患者选用有弹性且粗直的大血管。每半小时观察患者用药反应,有无发热、头痛、及腹泻。第2天输液结束时发现该患者局部静脉红肿疼痛,立即予喜辽妥外敷,并更换静脉输液。此后三天患者出现同样情况,立即予颈静脉置管。置管处每周更换两次敷料,班班交接导管情况。每周抽血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该患者治疗第6天出现腹泻,予整肠生口服两天后大便正常。

2.5心理护理,增强康复信心 患者生病以来工作停止且花费较多,其妻整日愁眉苦脸。护士长、床位医生积极联系外援组织机构免费提供抗锥虫药物,使患者的治疗不因经济问题而终止。每天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将积极的检查结果告诉他们。治疗后期随着患者的苏醒,家属逐渐开朗,积极配合治疗。

2.6血液/体液隔离 目前我国没有非洲昏睡病的传播媒介,但是患者血液中存在感染性锥虫,故严格执行血液体液隔离,实施标准预防[[[]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9-471.]]。患者置于单间,向家属及患者说明隔离的原因。开展小讲座,向其他医务人员宣教此病隔离的重要性。为患者采血输液时、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破损的粘膜时,均戴手套。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床单衣服、物品等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再清洗。住院期间患者所有的垃圾用双层防渗黄色垃圾袋包装,最后焚烧。患者出院后,床单元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两遍,房间紫外线消毒1小时。

2.7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定期复查,锥虫病晚期患者需要复查脑脊液以确定是否治愈。指导其治疗后3、6、12、18、24月复查,共两年。每次复查脑脊液、血常规、心肌标志物、各种免疫及生化指标。有嗜睡症状时立即住院治疗。注意增强营养,进行适当的锻炼。

3讨论

该患者是我国唯一收治的一例非洲锥虫病晚期患者,通过对该例患者的护理,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除了做好病人基础护理,还要做好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出院时做好出院宣教,向患者强调增加营养、适当的锻炼、及复诊的重要性,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作者:石丽萍,赵晓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8]一例输入型非洲锥虫病患者的护理论文_石丽萍,赵晓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