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论文_李娜

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论文_李娜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256600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工具学科,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必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新课改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调整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才能够帮助孩子们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学理念 课程 教学方法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基于新课程改革中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生打字、使用一些常用软件的单一模式,而是发展成为一门集自主性、创新性、非常规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创新性的思维、个性化的理念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1.教师课堂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的角色又重新定位,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回归原本角色,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进者、陪伴者。

2.课堂设计重心变化。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二、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网络的普及,学生在电脑知识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但是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空泛且滞后,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学技术”和“用技术”不能很好地融合,学生成长不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调整和不断丰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形成一个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比较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形成基本思路:以提示、启发、提问代替直接讲解;鼓励学生动手尝试、探索、观察、体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快乐;以主题情境式活动学习代替单纯的软件操作技能学习;设计隐含信息技术操作的真实、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问题情境。主题情境式活动或任务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兴趣和潜在的需求为着力点,以实用性强、生活化的主题活动为主线,并结合信息社会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最终形成趣味性强,能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知识体现相对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

三、生活情境体验项目式——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项目式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基于“情境”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题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思想,而提出来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情境模拟、体验式训练相结合,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感悟、思考,其关键是情境问题的运用和创设,主要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或实践来认识事物,用自己的情感去领悟和体会生活意义,探寻生命存在的价值。“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倡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它为学生感受、体验生活而设计,基于学生需求、兴趣去创设,整个的在体验中感悟、学习、成长、创造。早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就警告,专门化的教育(也即学校教育)内在地隐含着脱离生活的可能。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初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浑为一体。随着专门化教育的出现,教育从现实的生活中分化出来,教育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是在学校中进行。应当承认,至少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专门化的教育机构——学校还不可能废除,那有没有可能从这样的危机中走出来呢?这可能成为当代教育和课程改革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谕,也不是人们凭空架构、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回归生活——将信息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来实施教学,让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走向未来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欣 技术让我们今天生活在未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

[2]刘旭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美]安奈特.L.布鲁肖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方雅捷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5。

[4]郑也夫 吾国教育病理[M].中信出版社,2013,10。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