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2016年乡村医生执业情况分析论文_董亮1,王荣芳2,赵金桥1

临朐县2016年乡村医生执业情况分析论文_董亮1,王荣芳2,赵金桥1

1临朐县卫生计生监察大队 山东临朐 262600;2临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临朐 262600

乡村医生,最初名字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在严重缺少药品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提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赤脚医生,他们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病,曾和农村**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并称为中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根据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中国目前有乡村医生近百万人,而与他们紧密相连的却是8亿农村人口。2014年5月28日,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合格后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加快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研究制订提高偏远、艰苦以及少数民族等特殊地区执业乡村医生待遇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适时组织对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工作者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目前,我县乡村医生共有1443人,中心村卫生室共有369处,执业人员918人,其中乡村医生856人;一般村卫生室479处,执业人员636人,其中乡村医生有587人。

1.1 乡村医生年龄分布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县1443人乡村医生,20岁至30岁之间的有82人,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172人,41岁至50岁之间的有252人,51岁至60岁之间的有532人,61岁以上的有405人。

1.2 乡村医生的地域分布。全县有10个镇街,乡村医生各个镇街均有分布,在城区附近的乡镇东城街道有乡村医生213人、城关街道乡村医生203人、冶源镇乡村医生182人及辛寨镇乡村医生有192人;在偏远地区的乡镇沂山镇乡村医生95人、五井镇乡村医生122人;其他乡镇山旺镇乡村医生130人寺头镇乡村医生118人、九山镇乡村医生116人、柳山镇乡村医生104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医生待遇低。一是一般诊疗费偏低。医改前乡村医生主要收入来自药费差价,医改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对纳入新农合定点的村卫生室,由新农合基金按3元/人次给予一般诊疗费补助,出诊打摩的费用也不够。二是病源大幅减少。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进城打工或外出务工,常年在家人口大幅减少,从而导致病源减少新农合对村卫生室的冲击较大,当前病人完全自费看病的情况较少,加之很多村卫生室履行报销的能力较弱,又流失了一部分病源。

(二)人才流失严重。“现在物价那么高,我们每月收入平均不到2000元,养家糊口都很困难,很多人都不愿当乡村医生。”由于业务收入微薄,个人生计难以维持,不少乡村医生无奈改行,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年轻医生严重缺乏。

(三)医生职业自豪感下降。一是乡村医生的收入下降了,作为谋生致富的技能已经大不如前了。通过了解,很多乡村医生都认为医生治病救人确实光荣,可现在当个乡村医生特别苦,不分昼夜地出诊,而且风险特别大,许多病还不敢贸然医治,只好向医院推去。二是老百姓的医患维权意识加强了,一点不对就找麻烦,微薄经营受不起风险赔偿,使得医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救死扶伤的天职和自豪感都有所弱化。

(四)医疗软硬件设施设备落后,跟不上病理需求。一是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差,面积小,住院输液床位不足,且房屋陈旧、质量差,药房、诊疗室和注射室没有分开,有的和生活区混同在一起,达不到标准化要求。二是产权不清,一些村卫生室设在乡村医生家里,或由村医租赁房屋,政府出资进行装修装饰,添置设施,其产权无法明晰。三是医疗设施设备缺乏,没有氧气筒、高压灭菌设备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老三件”。

(五)受训供需失衡和实效不够。一是乡村需“全科医生”,他们盼望实际诊疗技能和临床指导,现主要以获得学历或行医资格为主,以临床培训为辅的一种短期职业教育,与村医的实际执业需求差距较大。二是部分培训内容不适宜,有些培训课堂上放的是大医院的手术病例录像,在村卫生室的条件下根本没法实践操作,看了也没用。三是培训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为基础,增强各级政府主体责任。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基石,对保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党的卫生医疗政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突出问题,实现广大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有力屏障,希望各级党政要站在惠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政府主体责任,统筹规划,落实措施,稳定医生队伍,牢筑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二)以引入培养为抓手,加强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水平建设。一要优化在岗人员。每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以适宜农村的中医药和全科医学知识、技能为重点的免费轮训;对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取得高一级学历并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误工、交通、食宿等补助,提高乡村医生参训率和培训质量。二要定向招录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乡(镇)卫生院聘(录)用编制,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要通过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免费培养大专层次全科医生,引进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年纪轻、技术高、高素质的乡村医生人才。三要返聘退休医生。根据双向自愿选择,返聘城镇退休医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

论文作者:董亮1,王荣芳2,赵金桥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临朐县2016年乡村医生执业情况分析论文_董亮1,王荣芳2,赵金桥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