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形态变迁的探讨论文

高校图书馆形态变迁的探讨

丁晓惠

(山东政法学院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对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相互依存,互补共存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重要性和营造“第三空间”的环境、发挥的作用、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图书馆;形态变迁;高校;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信息时代。在这种态势下,作为以读者为导向、以服务读者为宗旨的图书馆,必然会受到影响和冲击。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都是受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影响,而不断推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生存基础就是服务宗旨,为民众服务是图书馆立足之本,始终指引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从我国的古代藏书楼、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及当前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都是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推动其发展而形成的。从高校图书馆的情况看,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第三空间”的构建,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第三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的有力补充,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1传统图书馆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是图书馆文献采访、处理、存储、传递、利用等环节构成的工作体系,以纸质藏书、报刊等文献资料借阅服务的方式,传播知识和信息。文献资料是传统图书馆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基础,馆藏图书、报刊、服务管理人员及图书馆的房屋楼舍构成图书馆实体。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因此,其服务是在图书馆内部展开工作。传统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和范围、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规律和特点。

1.1 封闭的建筑模式

我国图书馆受封建时期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和收藏纸质文献的实际,图书馆馆舍的建设,是以更好地保存藏书的安全为目的。图书馆的藏书以妥善保管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馆轻用”的办馆思想。传统图书馆把保证藏书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图书馆的馆舍建设,是封闭的、保守的,一切从保证馆藏文献资料的安全考虑。

1.2 资源收藏为重点的服务理念

传统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料交流共享的现象很少,各传统图书都以搜集各自的文献保存文献为主要工作目标,追求更多的拥有文献资料为目的,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每个传统图书馆都力求自己拥有更多的文献资料。另外在对传统图书馆的评价标准,馆藏资源的数量和收藏资料文献的品种是重要的评估指标,这也是造成传统图书馆片面追求文献资料,追求“小而全”、“大而全”、“重藏轻用”的原因之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被动服务,等读者上门,服务模式就是购书、藏书、借书、服务形式单一,所有服务都是围绕图书馆馆舍内展开。

针对三道门,一是应该坚持法治化导向,落实国家有关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精神,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审查机制。二是废止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不合理规定,消除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各种隐性壁垒。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围绕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制度创新,加快研究出台减负担、降成本的政策意见,尽最大努力让企业轻装上阵。

1.3 相对固定读者群的服务对象

传统图书馆从采、编、加工、入库和管理等都是手工操作,服务管理也是面对面的手工操作。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书刊的采访、入藏、上架、流通,也要靠手工操作进行。图书馆的有关工作人员,从事这些重复式的劳动,劳动强度较大。读者借阅文献资料要先查阅检索卡片目录,然后将所需文献资料抄写下来,交给图书馆管理人员进库查找有关文献资料。另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在开馆时间、藏书数量、服务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

云南是多民族地区,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云南有26个,其中少数民族25个,形成了绚烂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岁时节庆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各个少数民族展现本民族特色项目,其中有苗族的吹枪、抢花炮、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等,这些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手工操作的服务手段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相对比较固定,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服务对象多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教师和大学生,专业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各相关专业的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群众。这些读者群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到相应的图书馆内查阅、借阅有关文献资料。

2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河湖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水生态的重要载体,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是强化河湖管护、维护河湖健康的生命线。但我省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滞后,目前普遍存在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界不清、水土资源产权不明等问题,导致一些开发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及人为活动随意侵占河湖范围,与水争地、侵害水域空间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河湖生态健康,损害河湖生态环境。

2.1 容量丰富的文献资料

数字图书馆存储的文献资料不仅有印刷体的文献资料,也收藏大量录像带、光盘、磁盘等文献资料。数字通讯技术的广泛应有,又把各种各样的、不同载体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图像、影视等多媒体数字资源,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储在磁盘存储器中,可以数字化的一切信息资料,都可以数字化,并收入其中,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而且占用物理空间很小。

2.2 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5个方面。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知识信息保存和传播的公共服务组织,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资料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各种信息汇集整理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都要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保存、传递;在各种信息汇集整理的基础上,都要努力传播各种文献信息资料,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大众的目的。

2.3 开放型的服务理念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区别在以下方面:文献资料载体不同,传统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都为印刷型纸质材料,其他载体的文献资料很少,而数字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都是数字化载体;馆藏资源获取方式,传统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需要,直接采购所需的馆藏文献资料,数字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购入方式,可以是购买所需要的数字文献资料使用权,也可以直接购买所需文献资料的所有权,购买使用权的数字文献资料还要适时进行更新;馆藏资源的保存,传统图书馆多为印刷纸质型文献资料,这种文献资料在注意防火、防潮、防虫蛀等多种管理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可永久保存,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以电子载体为基础,电子载体的文献资料保存条件很苛刻,要求很高,很容易造成数字资源的丢失和数字文献资料的损坏;服务方式,传统图书馆以图书馆这个特定场所和纸质文献资料为中心,图书馆馆员面对面的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借阅服务,数字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设置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是开放型的,既有多元化服务,又有个性化服务;工作中心,传统图书馆一切围绕各种纸质文献资料的流通和阅览为工作中心,数字图书馆以方便快捷为中心,侧重于使用;图书馆评价标准,传统图书馆追求的是藏书种类和数量,评价标准,也是以图书馆拥有的各种文献资料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而定;数字图书馆的评价标准,是以馆藏数字化各种文献资料的提取是否方便快捷为标准,重视数字化信息资料服务和咨询功能的发挥;信息资源传播方式,传统图书馆以纸质的文献资料为核心,数字图书馆以电子信息终端和网络平台为核心;图书馆馆员重点工作,传统图书馆主要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字资料,数字图书馆主要是信息的采集、管理、传播等。

3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而产生发展的。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今后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它们只能是并存发展,不可能有一方取代另一方,这也是我国图书馆长期发展的一种态势。

3.1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相同点

数字图书馆能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资料,已经为大家所认可。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信息获取方式是借助于电子信息终端和网络平台,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入图书馆网络获取有关的文献资料。数字图书馆打破了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查询文献资料。可以说,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彻底打破了物理空间、服务时间的限制。

3.2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型的,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24h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开放型,图书馆读者的延伸和扩大,服务内容从到图书馆内查询文献资料,向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资源查询获取文献资料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图书馆馆员不仅要高度树立“读者至上”和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仅包括图书馆专业有关知识素养,还要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的诸多知识,包括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英语、法律、经济、金融等知识,使图书馆馆员成为复合型人才。

表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

3.3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互补

“我从来不忽悠人,这样吧,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胜利大厦背后的故事,而且,是一个人的故事。”

数字图书馆是随着科学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和延伸,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对传统文献进行数字化,通过网络技术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知识服务。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影响到传统图书馆构成要素的方方面面,包括现在的馆舍建设理念、收藏文献资料的结构、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图书馆的组织与结构、馆员的服务观念和专业技能等方面。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共同的服务宗旨和工作原理。传统图书馆具有大量的馆藏文献资料信息,这些纸质文献资料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丰富宝藏和信息源,特别是传统图书馆珍贵的馆藏资源,如:珍本、善本等是重点保护对象,是国家历史资源的宝贵文物,这些珍本、善本保护是重点,使用为辅。这样做有利于珍贵馆藏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保管,但是,这样做大大降低了珍本、善本的利用率。通过对这些珍本、善本数字化技术处理后,既不影响这些珍贵馆藏资源的重点保护,又使广大读者有幸获取这些珍贵的馆藏信息资源。

4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是近几年来图书馆界研究探讨较多的问题之一。“第三空间”的构建给图书馆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构建“第三空间”不仅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有力补充和延伸,而且对活跃校园的文化空间、社交空间和休闲空间发挥了很大作用,得到了高校师生的广泛认可,使高校大学生在教室“第一空间”和宿舍“第二空间”之外,有了既能学习休闲娱乐、又能舒适轻松的“第三空间”。

4.1 营造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环境

高校图书馆在建筑布局和环境设计上要营造舒适、和谐、轻松的氛围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上,要具有学习空间、展览空间、研讨空间和休闲空间等多种空间。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使高校图书馆既有学习的场所,又有交流、交友、休闲、娱乐的场所,在环境的设置上,既要方便这些活动的开展,又不互相影响和干扰。要增加高校图书馆的休闲设施,如:沙发、方便桌椅、咖啡厅、茶吧等设施,还要配置电子阅览室、复印机、打印机等多种学习设施,为大学生学习、交流、休闲提供配套等服务。

4.2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发挥的作用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营造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是大学生教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学习平台。在这个环境里,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在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里,广大师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第三空间”的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阅读、阅览和参考咨询等多项服务,使广大师生很方便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②营造教育空间。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本高校的实际,营造开展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各种交流会和座谈会,使大学生交流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③营造交流空间。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为大学生打造了一个阐述个人观点,相互交流的活动空间。这一个交流平台,大学生们不仅可以促进知识层面的交流学习,还可以获得各种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交往,大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各种知识,而且增加了社会阅历,还结交了知心朋友,有助于大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充实和提高,也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发展。④营造休闲空间。高校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需要有一个身心能得到适当放松的空间环境。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平台,使大学生们能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在舒适悠闲的环境里,通过轻松交谈、休闲娱乐、结交知心朋友,使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到释放,心情愉悦。

4.3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途径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高校图书馆内部要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包括高校图书馆内部设施的布局和安排,营造“第三空间”的舒适环境和氛围,除具备多功能的小空间以外,还要营造多元素的活动空间环境,如书法、绘画、音乐、影视等。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还要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努力开发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网络互动。同时还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给大学生营造人性化的服务和学习活动的相关设施。②高校图书馆要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是营造校园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从有关高校图书馆营造书香校园文化环境的实践来看,主要通过以下活动展开:“校长推荐阅读书目”活动、“名家讲堂”活动、“读者俱乐部沙龙”活动、“悦正读书会”活动、“特别订单推荐榜单”活动、“馆藏优秀图书推荐书目”活动、“志愿者联盟”活动、“世界读书日文化节”活动、“电子文献检索技能大赛”活动、“名师在身边”活动。这些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高校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5结束语

图书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和形态变迁的历史看,图书馆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又要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而不断发生形态变迁,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需要。从当前来看,我国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相互依存,互补共存。“第三空间”的构建,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有力补充,是吸引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尤为重要,对高校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未实施改造前,尾气流量依据经验操作模式采用人工调节加热,平均0.8 h改变一次尾气流量设定值,劳动强度大,仪表自动化程度低。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该公司采取技术改造措施,目前炭黑温度的控制方案: 尾气流量和炭黑温度串级控制,加造粒水流量前馈控制,但该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造粒不稳定,造粒水量作为前馈参数波动很大,易引起尾气调节过程中蝶阀的快速关闭而使前工段主袋收集袋滤器箱体压力控制不及时而超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该控制方案需要增加1套安全联锁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玉珠.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3).

[2] 聂峰英.网络环境下的纸质期刊订阅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3,(5):50~52.

[3] 周世革.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5,(2):79~80.

收稿日期: 2019-05-18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7—0106—03

标签:;  ;  ;  ;  ;  

高校图书馆形态变迁的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