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论文_马妮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论文_马妮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其实质是以保护企业为宗旨,改变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虽然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现在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具体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业务时,从业人员选择的会计政策不符合要求,因而影响会计政策的可靠性。此外,企业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都会操纵利润、虚估资产,使被暴露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措施

前言: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指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果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可能使企业不能释放帐务上的风险;而用之过度,又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同时使国家财政蒙受损失。

1.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

谨慎性原则的模糊规定易造成应用中的主观臆断性,由于相关条款不明确,很容易被操控。企业常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而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或滥用该原则以达到实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目的。比如一些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可以自行确定计提比例,或者在核算存货发出成本时,可以随便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这些都会导致当期的利润不符合实际情况。

1.2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由于谨慎性原则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并且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因此相关人员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所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能会使会计工作发生一些与客观实际不符的现象,具体为以下两种:一是谨慎不足。由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使利润下降,有些企业领导或地方政府害怕企业因执行谨慎性原则造成各项经济考核指标下降,影响他们的“政绩”,所以不使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而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利益。二是“过度”谨慎。一些企业出于避税及其他目的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应该计入账的不及时入账或者不入账,对应计提的成本费用的规定标准,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因此谨慎性原则成为了企业经营者隐瞒利润、逃避税收的秘密武器。

1.3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影响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另外,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也存在冲突。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根据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谨慎性原则却需要将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核心发生了冲突。因此在财务收支的确认,尤其是在收入的确认上,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收现象。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必须稳健经营,任何收入必须建立在可以实现的基础上,以防止和杜绝虚收。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体现在在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下,财产物资的计价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当出现物价变动情况,除了国家有另外的规定外,企业不得调整账面价值。但谨慎性原则要求存货可以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计价,市价指的是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存货计价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明显与历史成本原则相悖。这样两个本来各自成立的原则,在收支确认这个范围内就形成了明显的一对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2.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应用。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把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增强其具体应用的相对明晰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政策的协调一致为了促进企业合理地积极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协调统一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缩短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沟通协调中使税收合理化,减轻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导致企业纳税负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2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真正主体,因为必须由他们贯彻使用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使得会计报表反映信息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应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应用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避免主观随意性。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学习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道德质量,帮助企业显现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取得的成果。此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3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考虑到其他会计核算原则的运用,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顺序。因此,合理的确定各个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矛盾。在会计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只能在坚持真实性原则这个前提条件下进行运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中,客观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谨慎性原则必须在维护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或其他原则与谨慎性相互冲突时,选择什么样的原则是由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来决定,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时,优先考虑谨慎性,这样能够更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安排这些会计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

3.小结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谨慎性原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正确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呈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很重要。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才能为企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全面的相关信息,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才会更加的完善,才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委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2]孟宪宏.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7):61—62.

论文作者:马妮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论文_马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