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庞莉

庞莉

(四川省都江堰市地矿局四0五医院 四川 成都 611830)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的原因,研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的145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和无心律失常患者的不同。结果: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体制方面相差不大,检测结果不同之处有: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年龄、低血氧症、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相差显著(P<0.05);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8.62%。结论:年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是并发心律失常的六大因素。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要消除诱发因素,用药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

【关键词】 慢性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00-02

慢性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高发,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胸廓慢性病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加,造成肺动脉的压力增高,致使心扩张、肥大或造成心衰竭。我国这一疾病主要由慢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心率失常指的是因为窦房结激动不正常、窦房结外激动,造成激动传导缓慢、异常通道传导,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奏失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心肌纤维肥大、广泛萎缩、间质水肿等问题,容易造成血管炎症、通气功能障碍灯问题,造成心率失常。肺心病造成以上几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心律失常。本院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的145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69例,年龄在53~77岁之间,平均年龄(65.7±3.5)岁,病程在4~21年之间,平均病程(11.8±2.6)年。支气管哮喘45例,肺结核例37,胸廓畸形12例,慢性阻侧性肺疾病51例。全部患者诊断均符合第三次全国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107例患者并发心率失常。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监测、胸片、血糖等。在治疗7~10d后复查以上项目。记录患者心率、心律、心律失常类型等临床信息。

1.2.2分析方法 对比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和无心律失常患者的不同,项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心力衰竭、电解质情况等8项。

1.2.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确定发病的原因,实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纠正心力衰竭、预防肺部感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缓解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心律失常如:房性早博、室性早博、室上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分别选用地尔硫唑、西地兰、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身体状况转好、下肢浮肿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心律失常消失、心率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啰音减少、下肢水肿减少、心律失常时间、频率明显减少、心功能等级提升1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心律失常未得到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本次观察中,共有107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占总案例的73.79%,多种心律失常并存,详见表1。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体制方面相差不大,检测结果不同之处有: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年龄、低血氧症、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相差显著(P<0.05),详见表2;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8.62%,其中,28例患者治疗显效,77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

表1 心律失常类型所占比例

3.讨论

本次观察发现,共有6种因素会诱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从年龄上说,年龄的增高会导致心肌细胞 受体数量降低,心肌硬化明显,心脏的传导系统会产生产生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加大;肺部感染方面,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容易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对肺管壁、管腔造成损害,使肺血管的压力增大,形成肺动脉高压[1]。又会引起肺气泡壁破裂等一系列的损害,最终会造成心肌兴奋性增大,造成心率失常;从电解质上说,血钾异常会造成心肌细胞自律性和兴奋性的变化,造成心律失常;地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会造成肺血管的收缩和痉挛,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心肌兴奋,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会降低心肌射血能力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损害心肌细胞,造成心律失常[2]。

对于并发心率失常的治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首先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基础疾病与诱导因素。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用药情况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马金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3.

[2]赵红香.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4):127-128.

论文作者:庞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庞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