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管理的采油厂完井过程管理研究论文_简基芸

基于虚拟管理的采油厂完井过程管理研究论文_简基芸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马家山西采油作业区,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虚拟管理将计算机系统的虚拟技术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充分将互联网思维与企业管理结合,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资源的最优组合,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完井 虚拟管理 工作流

引言

采油厂油井的建设工程从选择井位至投入生产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其中完井是衔接钻井和投产的重要工艺环节。完井工序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由过去的射孔完井作业转变为从钻钻开油气层开始至投产作业开始的系列的工艺技术,其基本工艺包括钻井工程中的固井、采油工程中的射孔和投产措施以及开发工程的试井评价,。对完井作业过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完井质量,更是一口油井使用寿命和生产能力的前期保障,也是油田经济效益保障的基础。完井工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基础数据,对前期准备、设计方案、过程管理、测试验收以及物资管理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对生产过程、资源管理及物理现实模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虚拟管理的概念正是将计算机系统的虚拟技术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而产生的,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充分将互联网思维与企业管理结合,共享信息,通过实时交互的网络系统将组织成员联系起来,在工作中组织协调达到充分合作,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资源的最优组合,提高生产效率。

完井业务过程的虚拟化

管理过程的虚拟化首先要将完井过程的各个环节、参与者、设备、资源的要素进行抽象,建立虚拟模型。模型建立采用层次结构,其最高层是项目层,是管理过程的总体概括;第二层是任务层,将管理项目具体划分为独立的实施任务步骤:钻井、射孔、地质方案设计、下泵、下杆、投产及同步进行的地面基建,各任务都有具体的触发条件、实施主体等条件;第三层为活动层,将执行某项任务时具体实行的一系列活动行为,制定参与协同活动的小组成员。这样的层次模型将管理过程层层细分,最终将管理工作项目细化为一系列的相互关联、制约的任务网络,将活动执行者间的所有协作活动概括出来。执行过程中,顺序执行的活动将各任务实现完成,所有任务执行完毕后本项目自然完成。

虚拟化管理系统是负责具体实现虚拟模型及管理过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工作流管理联盟提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改变了传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工作流程的管理,加强了任务协同管理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工作流管理系统逐渐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更加智能化,在运行过程中完成自我学习,动态调整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超出预期的变化;任务的同步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实现对并行出发的活动的同步管理和协调;活动终端的服务和处理能力不断加强,为活动执行个体提供具体的同步数据分析服务;提高了活动状态的监测能力,实现不同任务量的人员、不从类型活动任务的动态分配,提高工作流执行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完井虚拟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简述

完井虚拟化管理应用系统是项目流程管理的具体实现,为管理工作提供操作平台。应用系统的主要组件有:建模工具,这是管理过程虚拟化建模的可视操作平台,通过该组件,可为用户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虚拟过程模型;模型流程运行规则的制定模块,建立流程的启动机制,流程实例的创建和流转机制,形成完整的、可调节的工作流程;流程监控调度模块,实时监测工作流执行状态,跟踪工作流进展,即时发现解决项目进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系统整体采用三层B/S架构模式设计,其中表示层为用户提供统一访问界面,接受指令,反馈工作流状态等实时信息;业务层由各个功能模块和组件组成,包括用户建模、流程控制、任务分配、监控功能等等;数据层设计为流程跟踪数据和业务参数数据,流程跟踪数据为流程监控、工作流进程评估、工作效率等管理项目提供过程数据。

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首先应为完井工艺流程建模,该模型应符合实际生产部门的工作需要,建立流程中的主要任务环节流程模型,并在各个任务环节模型中建立各自的活动流程,作为其子流程。流程模型建立后,要在模拟器中实验,进行验证。

工作流的动态调整模式设计的具体实现又以下几种方式:取回,用户可对标记为已完成的任务进行取回操作,信息补充完整后重新完成;拒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配的任务拒收,由系统重新分配;手动,用户在提交本次工作是可自主选择跳转至下一工作流程,继续工作。

统一用户界面的设计要考虑功能内容呈现的明确和界面风格的统一性,便于用户识别和操作,利用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策略为不同用户提供对应的用户界面和功能模块。项目总指挥具有建模、流程发布功能,各个重点环节任务负责人具有设计本环节子任务模型的功能模块。各管理人员均可访问所负责流程的实时状态信息,具有动态调整工作流程动态分配工作任务的权限。而个人任务界面则根据用户的具体角色分别显示其对应的工作流程任务功能,在其个人首页提示其当下工作的待办事项、协同工作通知、上一工作日成效等信息,其基本操作流程为接收工作——录入数据(查看任务参数)——完成工作。

总结

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是一个繁杂、浩大的系统工程,应在充分分析项目实际需求、工作流转方式和复杂程度、数据处理和呈现的要求、终端用户对计算机等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应用系统的应用培训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开发和呈现方式,既要全面实现工作流程的虚拟化管理,又要贴合管理人员工作实际,真正融入到生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为采油厂的完井工艺管理提供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完井过程的动态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晓林.油气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2002

[2]曲从锋,王兆会,袁进平.智能完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J].国外油田工程,2010,8(30):378-380.

[3]董小雷,路春光,孟丽丽,等.Web Service 技术及其在虚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8(3):156-162

[4]李掣.柔性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

论文作者:简基芸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基于虚拟管理的采油厂完井过程管理研究论文_简基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