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报告_年度报告论文

2003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报告_年度报告论文

2003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开发区论文,评价论文,年度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是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的第二个年头。在科技部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高新区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经受住了非典疫情的冲击,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1.继续保持旺盛的经济增长势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比较,从发展总量和增长幅度上看,均有大幅提高。2003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2%;实现工业总产值17307亿元,比土年增长34%;工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增长幅度高出去年5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024亿元,比土年增长28%;实现各项税额964亿元,同比增长26%;出口创汇创历史新高,超过了500亿美元,增长幅度高出上年28个百分点。六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平均为37%。2003年,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工业增幅17个百分点。

2.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虽然西部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各项指标值在全国高新区所占的比重不高,但是同上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增长,成为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东北7个国家高新区在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东北地区7个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136.8亿元,同比增长之29.3%,高于东三省增幅(9.45%)19.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581.9亿元,同比增长35.8%,占东三省工业增加值的12.95%,占全部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的13.3%。

3.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3年,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达到41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4%,占到国家高新区产品销售收入的2.44%。区内企业平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238.3万元,其中,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达127.68万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1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目前有16家,其中,北京的投入超过了176亿,居于全国首位。国家高新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已达到59万人,比2002年多7万人。中兴通讯、联想北京、四川长虹等区内知名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上都加大了投资力度,技术创新优势明显。

4.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和集聚。2003年,国家高新区区内企业达到32857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238家,占企业总数的67.7%,营业总收入达16579.2亿元,占国家高新区总量的80%。区内企业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品种达36193种,明显集中在IT和新能源方面。其中,电子信息领域的产品占35.6%,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领域产品的比例占19.8%,二者的总比例占到高新技术产品的半壁江山还多。2003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360家,占国家高新区企业总数的7.2%,相应的营业总收入却占到了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86.2%。

5.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创业环境更为完善。在进一步完善国家高新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北京、长春、吉林、成都、西安、厦门等地的国家高新区还建立了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国内外许多大企业的研发中心也在国家高新区内落户。目前,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数量已经占到全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量的近一半,对推动科技创业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3年底,已有24个国家高新区取得了ISO14000的认证,其中,西安、威海、上海漕河泾等高新区被科技部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批准为ISO1400国家示范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名称 权重 名称 权重名称

权重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 50

科技 32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数和授权专利数 30

技 产出

单位面积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

20

术 R&D经费总额50

科技 28

人均R&D经费 30

创 经费

R&D经费占产品销售总额比例

20

40

新 R&D人员数 50

科技

20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30

人才

能 R&D人员数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20

力 科技 在孵企业数 50

孵化 20 孵化场地面积

30

毕业率(当年毕业企业数/在孵企业数)

20

经济 工业增加值 60

总量 40 产品销售收入

40

人均工业增加值 35

济 经济 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 25

30 质量

30

总资产贡献率(利税/年末资产) 20

发 产值利税率(利税/工业总产值) 20

经济 上缴税额

35

展发展30年末从业人数

35

贡献 上一年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例

30

综合概况(包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35

政策 企业自办科研机构数量25

创和

服务40 中介机构数 15

环境

风险投资企业数 15

高新区信息网络状况 10

创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内涵式)30

30

企业

培育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情况25

培育

40

状况

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资产增长率 25

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数20

高新区基建投资 30

硬件和

境 境外客商当年实际投资额 25

基础设 20

施环境

当年内资筹资情况25

环保状况20

6.吸引、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家高新区2003年年末从业人员数量为395.4万人,比之2002年增长了13.4%。全国高新区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量达到147.5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7.3%,其中,拥有硕士学历的9万人,拥有博士学位的1.63万人,吸引近1.3万名留学回国人员;很多投身到科技创新创业事业的人员都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家、科技专家和熟悉市场的杰出人才。同时,国家高新区在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安置周边地区劳动力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也发挥出了很大作用。

为更好地促进国家高新区切实落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新的战略阶段做出更大贡献,科技部按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对2003年各国家高新区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评价。

本次评价是根据科技部2002年修订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严格依据各高新区上报的年度统计数据进行的。其中,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今年还对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首次试评价。由于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涉及若干定性指标,该项评价是采取依据年度统计数据,结合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的。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各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将按照制定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加强对国家高新区的分类指导,与相关高新区一起有针对性地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在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发挥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高新区发展的引导作用。希望各国家高新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以推进技术创新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核心,搞好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并切实按照真实情况填报各项数据,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

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标签:;  ;  ;  ;  

2003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报告_年度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