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论文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论文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

金丹丹,杨绯

(江苏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 镇江)

摘 要: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是一门涉及的内容丰富、知识点覆盖面广,学生学习时易觉抽象的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笔者基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多媒体应用最优化、案例教学法、情景演绎法、定期开展促学等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工程建设法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情景演绎法;促学

一 前言

《工程建设法规》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建筑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法律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中。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建设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建设法律、法规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学生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以文字陈述为主,与他们的实践操作联系不大,有的甚至相去甚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实际上,《工程建设法规》是一门信息涵盖量大,实用性强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内容。

㊻《魏书》卷六七《崔光传》,中华书局1974 年版,第1487 页;同书卷六〇《韩显宗传》,第1342页。

研究该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时很被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始。若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谈不上主动去学。

根据近年来在《工程建设法规》教学中尝试的几种教学方法,从自身教学经验总结,浅议《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一、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二、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三、真实情景演绎教学法;四、定期开展促学的教学方法。

二 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

笔者从事《工程建设法规》课程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口述式,罗列式等教授方法已经产生接收疲劳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其中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所谓最优化就是以一种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呈现课程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利用电脑,粘贴ppt文档,而是教师需要用心花费一定的精力去构建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结合,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呈现给学生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是按照教学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达到动感性强的教学环境。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协调,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向。也可以给些适当的提示,因为毕竟学生接触的是新知识,让学生跟着问题去讨论,去查阅相关的知识点,探讨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适当提示问题的讨论要点,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多媒体可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笔者通过对《工程建设法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尝试。明显感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案例教学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其中,且一般案例都带有点故事情节,学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有时还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案例教学法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中需要经常用到案例,却是要合理应用案例,否则可能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后精心设计和收集案例,要使得案例针对性强,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本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学生既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展示,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另外一个注意点就是案例一定要具备启发性。这样的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突出,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也符合《工程建设法规》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

(二) 多媒体可增加课堂信息量

光分路器的雷响主要有五中,分别为盒式光分路器、机架式光分路器、微型光分路器、托盘式光分路器和插片式光分路器,这些光分路器粉笔在不同的场合下适用,比如盒式光分路器比较常用于光缆交接箱及分光分纤盒之中;机架式光分路器经常适用于标准机架之中;微型光分路器经常被适用于光缆接头盒之中;托盘式光分路器经常适用于光缆交接箱之中;插片式光分路器则经常适用于光缆交接箱以及光纤配线架之中。

三 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倘若学生觉得课堂“枯燥 ”“无聊”,那何谈教学效果?“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干自己的”这是最无效的课堂,也是浪费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录像、网络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 、易懂。比如,在讲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FLASH等形式 ,将合同签订过程展现出来,再加以举例说明,使枯燥的理论一下子变得直观。

从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学时普遍受到压缩,课程内容有繁多,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现有的课时显得急促,要想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教授知识,则必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做到。但同时也对教师作出了更多要求。老师需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提取知识信息。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 学生讨论

举个例子,笔者在给学生讲述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这一章节时,展示了许多关于开标现场的照片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整个招标投标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随之讲解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要走哪些程序,要有哪些原则。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内容之前得到激发,此时再以视频的形式逐步展示招标投标的主要环节,学生更能有针对性地去学。对多媒体教学实现最优化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它,黑板解决不了的问题,电脑可以。口述解释不清的问题,网络可以。再比如,学生对工程招标程序的各个环节听得混乱,则可利用多媒体连接网络的功能,课堂上上网,展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官方网站上对采购设备、仪器等的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等等,学生顿时觉得贴近实际,也真正地将招标程序的各个环节理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 知识整理,讨论反馈

要求学生根据每组讨论结果进行现场汇报,每组派代表陈述意见,组员可以补充。通过多媒体,将各组所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教师首先要表扬课前案例准备和课堂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点明案例中的关键问题,理清该案例中用的知识要点,以及该案例要锻炼学生哪方面的思考能力。再次以老师为主导解读案例,然后分点分细节地讲解案例中存在的不妥。

四 真实情景演绎教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些主动帮助,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如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建立一个qq群供师生一起讨论,可以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帮学生解答疑问,学生有问题能尽快解决,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促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活动,是个很好的促学平台。

五 定期开展促学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尝试用20分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尝试以案件模拟的方式开展实际演绎。让学生自己找相关案例,可以是具体的某一工程纠纷起诉书及判决书,主动查阅相关知识,分组合作,角色扮演,这部分内容可让部分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大多数学生是观众。通过学生扮演的角色让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建设活动中不同角色需要遵守的法律制度。比如有的同学充当建设单位,有的同学充当施工单位,有的同学充当设计单位,他们之间演绎的一些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些案例的重现,根据相关具体的工程法规制度去辩论,也能够使他们了解到很多问题的相关程序,自发地去解读一些知识难点重点。笔者针对该教学方法对自己开课教学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96人),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81人)赞成该方法的实施并认为行之有效,仅2名学生表示不赞成,其余学生表示弃权或者无所谓。从调查结果看,学生也较为接受该教学方法。

六 小结

《工程建设法规》是一门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单纯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感觉教师高高在上,则容易产生单方面的灌输现象,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伴下腔静脉癌栓临床罕见,术前易被误诊,手术难度大,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还可以间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 ,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观念。

教育观指的是人们对教育及其有关事物的看法。在国民教育中,继续教育是三大体系之一,人们在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对其教育观形成多种认识,主要有:满足成人需求的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保证,努力完善自我并不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员核心职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教育,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教育。在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中,正确树立教育观是第一要务,这就必须科学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因为没有学员就没有质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是无从谈起,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汪洋.工程建设法规[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3.

[2] 曾联进.浅析以多媒体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229-230.

[3] 霍琳.民办高校“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26):45-46+51.

[4] 刘伊生.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徐占霞,雷红宁.多媒体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5):254-256.

本文引用格式: 金丹丹,等.《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9,6(69):157-15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65

作者简介: 金丹丹,女,汉族,浙江金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标签:;  ;  ;  ;  ;  ;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