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论文_刘树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论文_刘树涛

刘树涛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月湖小学 266600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要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紧密合作,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呢?

一、情境创设的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增添情境设计的艺术性,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其不由自主地走进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探究。

1.创设生活情境。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让学生溶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

1.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来进行,所提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教师随意地发问,以致学生不动脑筋地随口唱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地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以免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

3.提问要有逻辑性。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达不到预想的课堂效果。

三、教学环节的艺术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烦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如果我们忽视学生个性的积极参与,教学就可能会单调和刻板。因此,我们应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通过“罗列——调整——生成”三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创造一个思维碰撞,让学生的注意力与思考的方向集中到教学的重难点上。

如在讲授《统计》时,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1.出示三年级同学喜爱的五种书。

2.制成每格代表100个单位和每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图。对比得出,每格代表100个单位的统计图,直条的高度差距不明显;每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图,又会使统计图的直条太长。

3.讨论:如何既能保持直条高度差距(即每格代表5)又能使统计图的直条变短?

4.引导学生发现,当样本的数据太大并且比较接近时,可以使用起始格代表的数量和其他格代表数量不同的统计图。 通过环节1和环节2,罗列出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图1直条的高度差距不明显,图2直条太长。让学生经历思维冲突,自然引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如何既能保持直条高度差距,又能使统计图的直条变短,适于作图?

四、课堂板书的艺术性

板书是教师增强上课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板书的格式多种多样,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必须做到:

1.内容要确切,外形要规范。

2.布局要合理,新颖别致。

3.讲解要与板书、板图相结合。

总之,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就能把每节课的教学,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刘树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论文_刘树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