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宋雪

黑龙江省林业二院 黑龙江伊春 153100

摘要:目的:探析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进行不等次数与不同剂量瘤腔注射聚桂醇注射液,随后观察患者6至24个月,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在92例患者中,55例患者显效,占59.8%,36例患者有效,占39.1%,仅1例无效,占1.1%,总有效率高达98.9%。结论: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良好安全性,疼痛之类性状发生率较低,组织坏死性状稀少,毒物副作用小。

关键词:聚桂醇注射液;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由其残余胚胎形成血管细胞,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大约能占至全身血管瘤60%,其中多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生于口腔粘膜、皮下组织以及颜面部皮肤,如口底、舌、唇等组织,然而发生于颌骨内及深部的血管瘤则较少。因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会影响其正常组织形态以及功能,对其治疗的难度也较高。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高,因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所以至今仍是外科中临床治疗的难点。以往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进行治疗的多种药物都获得良好疗效,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以及物理治疗等,其药物的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轻、创伤较小、操作简单等特点。血管瘤于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瘤易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该部位的血管瘤若持续发展将能对患者的面貌造成损害并导致器官功能的障碍。血管瘤是种常见良性肿瘤,好发于颜面部,而以婴幼儿更为多见,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若不予以治疗将损害面容及功能,甚至能够造成出血和感染等一些合并症从而导致生命危害。曾有国外相关专家指出,80%的血管瘤于儿童期能自行消退及缩小,因而不主张于5岁之前进行手术治疗,但国内还未有与血管瘤自行退化相关的统计资料[2]。我院曾对婴幼儿的血管瘤采用激素治疗或者不用药来观察,观察出血管瘤都随年龄而增长,如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期,将会增大手术彻底切除度。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办法很多,如硬化治疗、激光治疗、栓塞治疗、手术切除等,且通常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传统的硬化治疗只可部分满足患者美容要求,并且疗程较长,其不良反应率也较高。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硬化制剂,对于静脉曲张以及腿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效果显著[3],因其微局麻的特性,安全性较高,疗程较短,患者的依从性良好。我院对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中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现将其作如下报道: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5年9月-2017年6月共收治其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92例,男41例,女51例,年龄段2月~48岁,平均为12岁。92例患者中血管畸形为60例,占65.2%,淋巴管畸形为20例,占21.7%,血管瘤为12例,占13.1%.

2、治疗方法

对部分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进行聚桂醇注射液于瘤体内的注射治疗,按照瘤体的体积以平均每立方厘米注射少于1m L的方法来进行,首先采用注射器对瘤体内体液进行回抽并弃之,然后把聚桂醇注射液慢慢注入瘤腔,将注射针头的方向改变,为使硬化剂将瘤体布满,记录下注入瘤腔内的药液量。将注射针抽出后,将消毒棉球对进针点予以压迫防止药液溢出,然后进行卧床观察,注射后如出现短时肿涨和疼痛只需对症处理便可。大约2周后,依照瘤体的情况进行第2次相同药液注射,注射量仍然按照首次注射方法来进行,4次作为一个疗程,完毕后对其观察3个月,复查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首次治疗之前先进行常规体检,包括肝功能、心电图、血常规以及胸片,对患者全身的状况进行评定,往后的每次注射之前只需查血常规便可。

3、疗效评定

显效:瘤体消失或者基本上消失,其形态以及功能均正常;

有效:瘤体缩小至50%,形态以及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

无效:瘤体的大小基本上无明显变化,形态以及功能几乎无法改善。

二、结果

本组中多部位病变比例占28%。病体最大者11cm×11cm×9cm,最小者0.6cm×0.6cm×0.5cm,平均为4cm×4cm×3cm。首次的注射量最高为8m L,最低为0.5m L,平均为3.5m L。第4次的注射量最高为6m L,最低为0.4m L。超过4次的注射者有8例,占8.7%,最多注射为6次。最少注射为2次。其中多部位于大面积的病变者注射的次数大多在4次以上。在92例患者中,55例患者显效,占59.8%,36例患者有效,占39.1%,仅1例无效,占1.1%,总有效率高达98.9%。

三、讨论

聚桂醇在治疗血管瘤、囊肿性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内痔等,它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均已获得循证医学的验证。血管瘤的硬化治疗早在1932年便已开始,因硬化剂注射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故其发展一度停滞不前。德国医生于1967年开始把局部麻醉药液聚多卡醇即聚桂醇注射液应用于硬化治疗中,注射之后使其血管闭塞,促使血管腔消失。医生将此药液用于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时,意外发现对血管瘤治疗的疗效十分完美,因而给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带来了新希望。聚桂醇在硬化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具有显著的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毒性作用小、过敏反应低,成为国外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对于血管瘤的类型:血管性病变多年来其分类方法不统一,在此我们提出国内以及国外都较为公认的一种分类方法。血管瘤依照病理来分类,通常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两者均兼有的混合性血管瘤。依照血管内皮细胞特性,可归为两类,一是血管畸形,包括蔓状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现于刚出生时,无法自行退化,因而须尽早医治。血管瘤发病机制:血管内的皮细胞增生所构成的血管瘤其主要成分,是因对内皮细胞进行调节而增殖的单个或者多个体细胞的基因突变而导致。对于蛋白酶异常也为血管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已证实了增殖期的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其激素水平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增高,且组织内存在着性激素的受体,于体外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和发生血管瘤有密切的关系。二是真性血管瘤,即国内指的混合性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有些可以慢慢地消退,但依照观察,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退化很少,因而必须尽早医治。

聚桂醇注射液为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很广泛的硬化治疗药物,国内的临床工作者对于聚桂醇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同样也作出了积极且有效的探究,在对国外临床资料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新适应证的运用探讨,并积累了许多临床的数据以及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临床案例。显而易见,随着医疗药物方面的不断发展,随着聚桂醇应用于临床方面的认识越来越趋向成熟,其应用的范围将会更进一步开拓,应用的前景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朱声荣,李明,吴梅珍,等.高频彩超定位下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21:294-295.

论文作者:宋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