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龙什么时候谈到电视剧市场何时会逆转倾斜的平衡?_电视剧论文

郑小龙什么时候谈到电视剧市场何时会逆转倾斜的平衡?_电视剧论文

郑晓龙一席谈电视剧市场何时扭转倾斜的天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平论文,电视剧论文,市场论文,一席谈论文,郑晓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观众也许会发现,今年以来,荧屏上的电视剧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均比往年有明显下降。从质量上看,迄今为止,屏幕尚未产生像《编辑部的故事》《和平年代》《儿女情长》那样的佳作;从数量上看,近年的电视剧产量已呈现出下降态势,电视台开始大量播放“库存”片及“老片”,观众普遍有“不解渴”的感觉。

从电视剧市场宏观情况看,电视剧已不再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金娃娃”,有人估算目前电视剧市场的状况是20%赚钱,20%持平,而60%则是赔钱。

应该讲,目前情况与前几年媒体所描绘的电视剧发展美好蓝图有很大的不同。曾几何时,“搞电视剧能赚钱”的口号是多么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对电视剧生产制作规律不是很了解的人。今天,当这些人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投入的资金可能收不回来时,会不会痛定思痛地想一想问题的症结呢?

电视剧市场究竟怎么了?它产生当前疲软状态的根源在哪里,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曾生产出《渴望》《北京人在纽约》《无悔追踪》等优秀剧目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郑晓龙,听他坦陈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郑晓龙首先认为电视剧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方变得谨慎了,因为“市场并不像想象得那样好。一旦被蛇咬过,就会变得十分小心。”但他认为实际上也是电视剧生产开始走向有序的一步。因为中国电视剧市场与国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重播出,不重生产。”

近年来,电视台迅速发展,从几十家到上百家,从两三个频道扩展到多频道,播出时间由8小时向24小时进军,电视台的楼越盖越高, 工作人员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以致在电视台工作成了一个很让人羡慕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电视剧生产单位依然维持着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为例,1985年生产《四世同堂》时,就希望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能够使电视剧的生产规模化、基地化,但在现在,这也仅仅是愿望而已。

电视台“致富”的钱从哪里来,靠广告,而广告播出的依据是什么,是电视剧和电视栏目,电视剧显然占大头。郑晓龙说,在美国,1 小时电视时间段中,有46分钟的正式节目,12分钟广告,2分钟的预告, 这是明确规定的,电视台无权更改。在12分钟的广告中,制作方一般要拿到7分钟,而在中国,生产方则最多只能拿到2分钟。这种政策实际上就造成了生产方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水平,无钱购买摄影棚和机器设备,以致制作滞后,难以想象一个只够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单位能够生产水准之上的作品。

郑晓龙将这一现象上升到知识产权的高度。他说:“制作方承担了各种风险却不挣钱,而电视台仅仅把带子插进去就挣钱,这是保护知识产权吗?”在国外,电视剧市场十分重视制作部门,事实上,有制作公司才有可能买下电视台,而在中国与此情形恰恰相反。

他把近年来电视剧市场特征称其为“两头大,中间小”。两头是指电视台和编导演等具体工作人员,中间是制作单位本身。这种极不协调的结构将直接影响投资人的积极性。在谈到前几年人们纷纷加入电视剧生产行列的现象,郑晓龙认为这有“爆炒”的误导因素在起作用。“一部戏好了,马上报纸有报道。但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赚钱有时嚷嚷,赔钱就不一定言语了。”

他认为“重播出,不重生产”产生最大的弊端就是电视剧制作部门与电视台相比,分配不成比例。电视台能赚大钱,而电视剧的生产部门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不是讲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吗?这不仅仅就是尊重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尊重艺术规律,在经济政策上对电视剧的生产部门给予扶持。”郑晓龙认为,如果长期不能纠正“重播出,不重生产”的偏差,那目前电视剧供大于求的现状将很快就被打破,电视剧的产量还将下降。

他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了要用电视的思路来考虑电视剧的生产,而不能用拍电影的思路来拍电视剧。他说,电视是光电技术的产物,它的优势就是多机拍摄,当时就可以接起来,迅速播出去,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质量。国外电视剧生产部门正是充分发挥电视剧生产的这个优势,才使像情景喜剧、室内剧、肥皂剧成为电视剧的主流产品。而我们却恰恰相反,仍然沿袭着拍电影的方式来拍电视剧,像我们看到的《北京人在纽约》《和平年代》这样的优秀作品就是用拍电影的方式拍出来的,其实它们本不应该成为电视剧生产的主流。

目前中国电视剧的生产、分配环节存在某些不适合电视剧形成良性市场的方面,那么它的交换有没有问题呢?在每年电视剧交易会上,我们假设一位公正的购片人会以严格的目光挑选各制作部门呈上的电视剧,但他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公正而已,但却并不见得准确。因为电视剧的交易情况与购片人个人的好恶与本身的鉴赏眼光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很难使极少部分人看好的电视剧能符合大范围播映时观众的欣赏趣味,因为收视率只有等片子开播后才能见分晓。但在美国,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郑晓龙讲,美国电视剧的交易一般首先要确立一个参数,这个参数是电视剧在小范围试播时,根据收视率统计出来的。有了参数,交易中许多模糊的东西就变得透明了。他认为,在中国要做到这些也并不是很难,比如可以在大的公司内部的闭路电视上统计收视率,搞南方北方收视率统计,这样市场就可以量化。

此外,中国电视剧必须学会面向海外市场,郑晓龙说,面向海外市场,“就要把节奏搞上去,把文化底蕴留下来。”今年,北视已经或即将开拍的有《天鼓》《中国餐馆》《中华儿女》《天蝎行动》《罪证》《一年又一年》等。其中相当一批要面对海外市场,“面向海外市场关键是观念上的对路、把人类精神中那种共同的东西找出来。”郑晓龙如是说。

中国电视剧形成“市场”其实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正是方兴未艾之际。但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对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冷静的分析,只满足于在无序中分一杯羹的话,那过不了多久,投资者可能就会发现它的味道并不美妙。“重播出、不重生产”,电视剧不能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生产、市场模糊无序等已严重制约了电视剧发展走向良性循环。在美国等国家,电视台自己是不得参与生产的,但目前,我们已有相当一批电视台自己生产电视剧,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这恐怕也是观众感到好剧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吧。

标签:;  ;  

郑小龙什么时候谈到电视剧市场何时会逆转倾斜的平衡?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