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究

鲍敏 青岛胶州市胶莱镇人民政府(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摘 要] 公共部门是向社会提供基础服务的机构,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利于社会整体发展。文章从公共、公开、服务等方面阐述此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并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人才划分、岗位配置、绩效考核、能力开发等环节阐述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路径

当前,人才资源在各项管理工作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公共部门不同于普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按照人才的能力特征以及部门发展情况进行,可促使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更好质量的服务,促使社会稳定发展。因此,探索出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

首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公共性,其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属于非盈利组织,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各项基本生活保障,部门运行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其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公开性,可受到社会群众的监督。在人才选拔环节,由国家统一考试,人员需要通过笔试与面试才可进入到公共部门。最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服务性,在管理过程中追求提升社会效益,担负的社会责任较大[1]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

(一)更新管理理念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公共部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保障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应首先从管理观念方面入手。例如:可将新公共管理、市场化等管理理念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在公务员的管理体制当中将价格机制以及成本收益等融入其中,促使人员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使用新的管理理念不但可提升公共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精简公共部门员工数量,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二)创新管理机制

公共部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刚柔并济,才能充分展现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管理机制的创新方面,应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在岗位的分配方面,应重视人才能力以及岗位实际需求。可使用人才双向流通、竞争上岗,公共部门择优录取方式进行。其次,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可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按照阶段工作质量对人才进行评价,促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动态化,促使人才组织不断循环,转变传统硬性管理机制。动态化的管理可将公务人员置身于良性的竞争环境当中,促使人才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促使公共部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后,在人才开发方面,应不断加强机制的创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培训以及挖掘能才潜能是管理重点内容,按照人才能力的差异性,对人才展开针对性培训,不但能提高人员能力,还可将公共部门人才组织整体能力进行整合,促使人才价值观念与组织价值实现统一,形成良性人才潜力开发管理机制。

(三)合理划分人才等级

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时刻将人才能力作为管理中心,在岗位分配方面,充分按照人员能力,将人才划分等级。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对人员能力的概念有明确掌握。其具体是指人才具有的专业能力、潜能以及智力水平等。公共部门的工作属性相对特殊,在管理时,要按照员工在实际工作岗位服务公众能力将人才能力加以划分。然后,建立具体的岗位职能体系。只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员工能力有明确了解之后,才可按照其实际能力为其展开岗位划分。在工作岗位的划分方面,应按照公共部门职能以及性质,将工作岗位能级加以区分,按照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岗位特点等,明确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对员工能力和岗位需求进行衡量,判断其是否和岗位要求相符,然后对员工能力进行测试。例如:可使用书面考试、情境测试、组织考核等方式,按照考核结果对公共部门人员能力做出综合评价。通过以上管理方式将人才能力按照等级加以划分,为优化岗位工作配置奠定基础[2]

参照文献[7], 它的耗散另行在ξh=π处设置r=10加以限定. 改进B最终的系数为al= {-0.032 803, 0.225 61, -0.885 98, 0.110 61, 0.720 07, -0.159 24, 0.021 742}, 如图1所示, 该改进关于色散获得相当大的改善并在整个波数范围满足r≤10. 通过以上改进, 可在较短的距离内从主波面中消除原始的7点6阶中心格式的伪波, 见图2.

(四)优化岗位配置

3.历史传承原则。在进行民宿民俗旅游的环境设计中,要本着历史传承的原则进行环境设计。民宿民俗旅游当地最为独特的风景景观就是历史人文,这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地区,往往会给人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包括西柏坡、井冈山等多个地区,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当地的建筑语言以及空间形态等设计元素都会触发人们的感想。因此,在进行民宿民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调查以及分析,本着文化传承的精神来加强当地的民俗民俗旅游环境设计。在进行民宿民俗旅游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入现代化城市的细节,最大限度地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从而让游客在体会当地文化中了解时代的印记,尊重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五)完善绩效考核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属于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具体是按照公共部门人员在自身岗位工作实际业绩,以及管理过程中对人员预期能力的测评与考核,进而使用对应的奖惩措施,实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激励员工的主要目的。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应具备完善的考核制度,针对公共部门不同岗位职责,对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制定全面的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应遵循严格和公开的原则,保障考核过程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提升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在考核环节,要保障考核主体认真负责,以严肃的态度,将公共部门每个员工工作绩效正确测评出来。考核之后,要及时将结果向人员公示,同时由监督部门作出反馈,形成监督与考核互动的考核过程。只有完善的考核流程,才能让被考核人员准确了解自身当前工作状态,了解主要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的考核流程还能展现出考核环节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升结果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在考核之后,还应对考核客体的考核结果加以分析和说明,对其表现优异的地方加以肯定,针对工作存在的不足要提出具体意见。按照考核结果确定人员的薪酬,将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挂钩,当人员在自身岗位表现突出时,可获得更多的津贴补助。对于在岗位没有完成基本工作绩效的员工,可采取问责或者淘汰的管理方式。

公共部门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将工作岗位的人才选拔与匹配作为重点,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实现对公共部门人才的优化配置。例如:在管理过程,可遵循“能者有岗、贤者有职”的岗位配置原则。使用双向选择标准,既要考虑到岗位需求,同时将人才需要与人才能力等方面考虑其中,只有人才热爱自身岗位,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工作当中。在岗位需求方面,应遵循《公务员法》对公共部门人员的要求,按照其部门岗位性质,例如:管理岗、技术岗、执法岗等,选择专业的岗位人才,达到专才专用的目的。只有岗位和工作人员能力最大限度相匹配,工作人员才可在岗位中将自身长处充分发挥出来,高效完成本职工作。除此之外,在人才的升职方面,应按照人才为部门创造出的具体效益,实行升职奖励,可在岗位配置过程中激励员工,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机制。

(六)重点开发人才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才能力的开发指的是针对公共部门人员展开培训工作,不断挖掘员工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再教育培养,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整个过程中,都涉及人才的能力开发,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内容。首先,对员工展开综合培训。这种能力开发方式适合公共部门所有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潜能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由于公共部门属于为公众服务部门,因此应将公平服务作为价值取向,在培训环节重点提升人员政治、文化素质以及服务公众的职业精神,转变其传统官本位的思想,使其能在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为民服务当中。其次,对人员展开专业技能培训。这种培训方式适合专业岗位的人员,主要目的是提升其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各种技术、知识等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公共部门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才能提升服务质量。最后,按照人才工作能力以及所属职位层级等展开定向培训。例如:对于领导人员重点提升其决策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对于基层人员重点提升其服务能力[3]

三、结语

要实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就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管理意识。健全管理机制,按照人才能力对人才岗位合理配置,使用完善的激励制度,促使人才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重点开发人才能力,促使公共部门人才系统更加完善,有效提升公共部门工作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为民而生,也一定要为民所用,美国政府包括医改在内的改革措施如果不得民心、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其前景就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

参考文献:

[1]杨秋妍.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8(21):140.

[2]孙蕾,滕玉成.国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态势分析——基于Citespace 的计量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29(5):80-90.

[3]王磊,齐晓云,宋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以中国民航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8):1-4.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志码: A

标签:;  ;  ;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