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毛乾云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毛乾云

宁波汇龙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道路桥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路基面施工对整个公路桥梁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与应用证实,市政道桥建设施工方法的规范性与技术的合理性,对于路面的沉降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改善沉降条件的有效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水平,使沉降路面的补强施工更加合理,必须对其工艺内容与使用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市政道路桥梁的质量与强度。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面

1 道桥工程沉降路段基面施工方法

市政施工中,具体工程建设条件的差异化内容,导致了施工方法上的不同。所以道路桥梁的路基的施工,必须以其本身的客观需求为基础,对材料、设施、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通过回填灰土加大强度、桥头搭板防止沉降、回填砂砾增加强度的方法,完成沉降段路基面的处理。在应用中,回填灰土可以降低路面超负荷带来的影响,使用时为了强化效果,也可使其与熟石灰或素土进行配合使用,对来自超负荷车辆的压力起到有效的缓冲。桥头搭板的方法下,可以在提升地基剪力强度的基础上,防止因台背填土不平整而产生的沉降问题。另外,在回填砂砾的方法下,需根据项目施工的方案,对砂砾的直径指数进行控制,使方法的科学性得到保证。

2 道桥工程沉降路段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建设中的道路桥梁,在过渡段经常会发生沉降问题,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台背的地基产生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在工程建设中,路堤的填筑工作,往往比地基要高出5 ~ 10cm 的距离,如果外力持续的施予一定压力,势必会导致地基发生沉降,并在路面山直接反应出来。第二点,如果建设施工中的填土容重不发生变化,在其高低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就会使得地基逐渐增大,而一旦黏土的规格达不到工程标准,或是压实工作不严谨,势必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降的问题。而鉴于此两点成因,必须作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沉降现象的产生。

2.1 填筑后台的稳定性控制

地基的沉降问题与路基的压缩变形,是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的主要内容。而如果地基的处理工作不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标准,势必会连带的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在高差水平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使结构产生明显的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跳车问题。因此,在进行基面施工时,应当对台背填方进行整体的加固,以此维护路基面的质量水平。建设中,首先就应当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其中作为填充材料的碎石与砂砾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水平。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也可以使用半钢性材料进行填充,以实现稳定性的提升。另外,在设备使用与施工工序的管理中,也必须注意,防止其不合理性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明显影响,使台背填土技术的质量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引发道路沉降的原因中,车辆的超负荷运行也造成道路基面损坏的重要条件,所以,可以使用压缩模技术缓解后续使用中的压力条件,并在其被车辆压实之后,通过压缩模量的变化,有效的环节了路面的变形,达到防护的作用与效果。在此方法下,不仅可以降低路面的变形程度,同时也大大的缩小了地基的施工消耗,使工程的成本得到控制,从而在减少处理范围,使补强处理工作的周期大大加快,为保证市内交通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是极为适用的操作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搭板与连接桥的综合运用

在对路基面沉降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配合着连接桥适用搭板。首先在填充材料上,为了防止搭板与桥台之间的连接点出现裂缝,同时也为方式工程处理时出现雨水渗入的情况,可在缝隙处填充适当的补充材料,诸如沥青麻絮、甘蔗板等,以此达到初步的防护效果。然后,工程人员可配置出浓度较低的沥青材料,对完成填充的缝隙进行浇灌。另外,道路的补强操作中,还应当在接近台端的搭板下方,铺设厚度条件为 2cm左右的油毡垫层,以此完成操作。注意,如果支座结构中,使用的材料使板式橡胶,必须将处理的间距条件控制在80cm 左右,并将油毡垫层的规格保持在(0.2-0.4)cm×15cm×15cm,以提高施工的补强效果。在道路与桥梁之间搭板是施工中重要的环节。因此,施工单位应高度的重视搭板的铺设,综合分析锚栓、支座等工艺,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特别是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钢筋等材料的合理设置,提升施工效果;而对于车辆承载力等问题,做出合理分析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搭板连接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连接的位置,尽可能保持路面和桥梁之间的严格平衡,同时使用合适的填缝材料填充在连接处,避免雨水流入,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问题,尽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沉降现象,保证了施工质量。

2.3 基面处理技术的科学性

在市政道桥路面的施工中,有着不同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方式进行沉降补强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基面处理的科学性。例如在对过度基底的处理中,需采用挤密桩与打入桩对基面进行处理,在方法上,可先完成过渡路段的挤密桩与打入桩操作,然后再针对桥台的基础桩进行补强处理施工,并同时进行基底、桥台、横向结构、相邻陆地、相邻隧道等结构的处理。又如,在进行高路基修筑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软土层较厚的问题,如果冒失的加入填充材料势必会使软土向测方向移动,会使基桩的压力条件上升,并进一步的引发桥台平移的问题,致使支座与设置好的伸缩缝发生损害。所以必须要在回填材质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的轻质化,并在充分遵守施工设计的基础上,处理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尤其是在软土条件下,必须控制地表径流条件,以免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影响。路基在整个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起着十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相关施工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地基及其处理方案对于提升道路桥梁路基承载力、改善路面桥梁的沉降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到符合相关工程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范,使用符合标准的施工形式和施工工艺,如水泥粉喷桩地基法、石灰改土法、换土作业等复合施工形式,有效地加强其稳固性提升地基强度和刚度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变形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符合相应地理条件的填充材料进行填筑处理,避免地基侧向挤动压力带来的影响从而在主观可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避免路基沉降及不均匀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承受能力。

3 结束语

对于市政路面沉降条件的控制,是保证市内交通持续稳定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道路安全的合理措施。因此,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填筑后台的稳定性、搭板与连接桥的衔接点等内容进行控制,并在选用适应施工要求的方法下,完成对沉降路基面的不强处理,以此防止跳车等问题的产生,提高市内道路交通安全属性。

参考文献:

[1]彭久东.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22+225.

[2]吕炜.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4(5):98-99.

[3]杜娜娜.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7(31):120-121.

[4]韩顺波.沿海滩涂地区的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51-52

论文作者:毛乾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毛乾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