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应用初探论文_杨玉梅

园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应用初探论文_杨玉梅

杨玉梅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541001

摘要:本文综述了园艺疗法的慨念及其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并对在中国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园艺疗法表达了建议,以为延伸护理选用该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疗法;脑卒中;心理障碍;综述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脑卒中后约有55%~75%的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1],而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生活质量(QOL),还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认知障碍进而影响整个康复治疗的进程[2]。近年来,国外有学者引入园艺疗法进行临床实践和研究。

1.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与转归[3]。然而脑卒中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会使得其病情加重,而病情的加重又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严重者,患者会出现神经混乱或自杀的情况,故对脑卒中患者予以相应的心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4]。

2.园艺疗法的提出和应用

2.1园艺疗法的提出

园艺疗法产生于17世纪末的英国,许多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具有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身体方面三大功效。在精神方面,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能够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通过参与园艺活动能让人精神更加充沛,培养创作激情,抑制冲动,增强责任感,树立自信心。其次,参加集体性的播种、施肥、修剪或整枝能让参与者在劳动或鉴赏过程中产生共鸣,促进语言及思想交流,并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增强公共道德观念[5]。

2.2园艺疗法的应用

近年来,国外园艺疗法的研究强调通过五感作用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注重视觉、听觉和嗅觉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强化园艺操作活动和景物联想的应用,使之产生心理放松、增加身体功能与生理功能的效果[6]。对于该疗法在康复医院、家庭及延伸护理中合理运用、因人而异,便可将园艺疗法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3.园艺疗法的指导理论及作用机制

维多利亚的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The Royal Children' s Hospital)已成功开展园艺疗法项目10余年[7]。此项目能够为有严重脑部损伤、中风、退行性脑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有目的的、逐步演进的、“正规的”活动,为其他情况的患者提供放松、康复、社交的机会。

园艺疗法的“治疗师”是植物,由植物来完成真正的治疗。一棵植物就是一个生命,可以给病房带来浓郁的生气。而植物的荣枯和人的生老病死是类似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却往往被人忽视,患者观察了植物从抽芽到开花结果,最后枯萎,化作肥料,滋养新生命的过程,会产生对生命的体悟,从而解开心结,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从而达到心身一起康复的终极目标[8]。

园艺活动的开展应针对不同的年龄群及功能障碍程度选择不同的园艺劳作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可取得更好疗效。经过园艺活动后,人们的身体状况都有所改善,血压、脉搏、体温等测量数据都趋向于“最佳值” [9]。

4 园艺疗法实施方案设置

4.1环境设置

种植室内植物可以“营造”良好的小气候,虽然有空间的局限性,但是水体本身的宁静柔和以及植物的清新淡雅有助于患者精神得到放松。

活动场所应该有益于开展对象的身心状况,发挥出相应的效果。根据患者兴趣爱好不同选用不同种、色、形的植物素材,采用科学的造型设计、栽培、修剪、管理等技艺对植物予以创造,培养集季相美、图案美、几何美于一身,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和表现力的植物作品。

4.2方法

4.2.1对象的评估与长期治疗目标

园艺疗法的对象要进行评估,包括躯体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等多方面,评估方法除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还有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康复评定量表,评价出结果,建立档案,为制订园艺疗法方案提供依据。

4.2.2植物选择

不同颜色的花产生的情绪有所区别,不同情绪特点的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有区别的花卉种植。此外,对过敏和有哮踹的患者也应该进行评估,不能引起过敏和哮喘发作。当然每一种植物都有自身比较突出的应用特点,在园艺疗法中,并不是某一种植物发挥单一的功能,应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宜的植物搭配,观赏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3技能的实现的可行性

园艺种植要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设计方案,让患者在园艺实现中有一定难度,但仍然可以完成。不能所有患者种植水平要求一致。可以设置园艺难度等级,或设置园艺疗法类型,让低能力患者种植容易上手的植物,同时尊重患者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种植类型和规模,以达到合理治疗。

4.2.4体力上的延续

园艺疗法活动诸多,从家庭播种、扦插、上盆、种植,到整地、浇水、施肥等,时刻都在使用眼、手、足,亦即它是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适度的疲劳,增加体力与促进心脏机能,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0]。

4.2.5评估与修正

脑卒中患者园艺疗法要反复评估和修正方案,要注重园艺过程,不注重种植结果,要从“不放手”向“放手”过度。

4.2.6园艺疗法形式

园艺疗法形式多样并且富于趣味性[11],既有单人作业如人造花、植物美术拼贴、干燥花等,也有需要合作的项目如游戏和户外教学。既可在室内打理小盆栽、小水栽,插花,也可以到户外进行植物栽种、苗圃耕作、景观维护。

5 园艺疗法的展望—康复花园

康复花园是具康复和观赏性质的理疗机构,其主要是减除家属和探访者在医院环境中的压力、焦虑感及担忧等负面心理作用,为人们的心身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植物环境条件[12]。

现代医学分化过细,注重疾病,反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关怀,可以通过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为媒介弥补这一缺点,如园艺疗法、艺术疗法、音乐疗法等。所以,将园艺疗法结合整合医学进行研究推广势必有着广阔的前景。

6 小结

综上所述,园艺疗法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效果已得到证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植物所构成的景观效果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促进身心疾病的恢复,景观具有物态性、全面的通感性、四维的时空性,对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在诸多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中,因身体功能的残障而造成的心理障碍,而多种园艺种植干预被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心理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及护理人员的关注。建议在中国开展相关园艺研究,以探索园艺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识别最适宜脑卒中患者的园艺方式。目前针对脑卒中恢复期心理障碍患者采取的园艺干预较少,因而我们需要拓展研究领域,找到更适合脑卒中恢复期心理障碍患者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恢复率。同时各国园艺疗法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要提升社会对园艺疗法及其疗效的认知度。虽然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园艺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但一直缺乏专业机构、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的支持,提高现有项目的质量,会对此有所帮助,也将展示出园艺疗法对个人和更广泛群体的健康效益。

参考文献:

[1]Kim M S,Lee S J,Kim T U,et al.The influen of laterality of pharyngeal bolus passage on Dysphagia in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J].Ann Rehabil Med,2012,36(5):696-701.

[2]Sibolt G,Curtze S,Melkas S,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Execu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Are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f Ischa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3,36(5/6):336-343.

[3]王晓璐. 心理康复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2:452-453.

[4]胡玉兰,周清珍,郭圆圆. 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1:107-108

[5]蔡小东,李松丽. 论园艺疗法在农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27:75-77.

[6]杜菲. 园艺疗法的发展[J]. 职业与健康,2014,06:846-848

[7]约翰·雷纳,史蒂芬·韦尔斯,林冬青,雷艳华. 澳大利亚的园艺疗法[J]. 中国园林,2009,07:7-12.

[8]郑晓燕. 从中医特色浅析园艺疗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3:31+33.

[9]金韬,郑丽,艾万峰,李梦春,柯燚,高飞. 试论园艺疗法在整合医学中的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5,22:152-156

[10]贺学勤. 园艺疗法在美国的历史、现状及在老年疾病康复中的应用[J]. 现代园林,2013,10(4):20 - 22。

[11]熊常初. 《老子》中的中医养生之道[J]. 光明中医,2013,28(1):1 - 4.

[12]熊云. 康复花园在长沙市综合医院的应用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12(2):24-28

论文作者:杨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园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应用初探论文_杨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