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滕洪茜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滕洪茜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 2517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解读与分析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开展中,需要在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教学理念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阅读教学的提升发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提升,推进阅读教学以及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把握阅读方向,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有人认为鉴赏文学作品主要是对形式上的美加以体味,至于作品的思想意义不在鉴赏之列。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不摒除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比如,不少人读了《红楼梦》却不能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认识上各取所需,诚如鲁迅所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悱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者的创作意图被扭曲了,作品中人物的审美价值也必然折损,阅读效果如何可想而知了,一部深刻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艺术巨作竟被扣上“诲淫”的帽子,这难道不足以令我们反思吗?真正的文学精品其思想意义和艺术形式双璧同辉,真正的文学鉴赏也不能舍此取彼或轻此重彼。从另一方面考虑,有些作品确乎有些艺术价值但思想内容却不健康甚至是反动的,如果我们不能洞悉其弊,所谓欣赏艺术的过程很可能成为受侵蚀的过程。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与花匠养花不同,花再美,它也不会干预社会生活。而文学作品创作的缘起与归宿都离不开社会生活;它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情感、人际交往、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它也必须反映出作家的情感、立场、观点。基于这个事实,高尔基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文学作品在反映人生与社会问题时又不同于政治宣言或训政说教,它是假借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实现的,所以,要想精准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又必须具有艺术鉴赏能力才行,二者是统一的、互相作用的。

鲁迅《祝福》的思想意义是什么?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往往不假思索地说,作者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典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的残害。这样说,不能算作悖理,但是不是真将《祝福》的思想意义把握住了呢?作者在创作时还有没有更深刻的用心呢?如果我们读得细一点,会发现有一个细节至关重要: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与祥林嫂阶级地位一样的女佣柳妈出场?而极为恐怖的精神折磨正是这位“善女人”庄严地“布施”给祥林嫂的,这又意味着什么?其后,祥林嫂便由自贱命蹇,自认“有罪”并虔诚地赎罪。这一细节难道没有更深的旨意吗?其实,《祝福》思想意义的深刻性通过这一细节得到充分体现。鲁迅以超人的洞悉力发现了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排铺着吃人的筵席,有吃人的,有被人吃的,被吃者有时也在帮助吃人者吃人。这正是罪恶的反动统治制度以及维护这种制度反动思想、观念、伦理对民众虐杀写照。柳妈出于“善心”劝戒她的阶级姐妹,其结果与“为虎作伥”毫无二致,这不光使作品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而且最深刻地把社会痼疾与民众病态心灵揭示出来了。

二、品选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1.从文章作者入手。高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的现代文有着较强的思想性,文章中都蕴藏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想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从文章作者入手。

2.从文章内容入手。文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若能合理高效地加以利用,就能够培养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涵盖了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等。只有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之上,才能将这些题目做出来,学生在掌握文章主旨以及清楚文章语境后,才能够深刻地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三、拓宽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仅靠课本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延伸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学生具有丰富全面的语文素养。为此,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推荐佳作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外,每周还要为学生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中国青年报》、《文摘报》、《语文报》或《语文读本》,让学生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感受时代气息,了解风云人物。总而言之,就是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进入阅读课堂,但学生阅读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有用的素材。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广为汲取,才能开阔视野,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社会生活是一本巨大的读不完的无字书。无论是社会中的人、事、物乃至思想感情,教师都应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处处留意,汲取到更加丰富的营养,从而全面地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在无限的“阅读”中去写作,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栋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6期。

[2]付宁 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论文作者:滕洪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滕洪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