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类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及管理对策论文_陈诗辉

建筑施工类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及管理对策论文_陈诗辉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顺应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增长较快,但建筑工程组织关系等特点复杂,加上施工技术的繁杂,对于招标、审计、施工以及竣工的财务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类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现状,并对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内部审计与管理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内部审计;管理;对策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基建的投资也非常大。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比较长,参与的各方主体也比较多,组织关系等特点复杂,加上施工技术的繁杂,对于审计、施工以及竣工的财务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要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本文将在这方面作详细探讨。

1建筑施工类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现状

1.1审计方法存在滞后性

自从进入21世纪,虽然有很多的审计软件逐步进入财务领域,但绝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仍以传统手工查账为基础。另外,对审计软件如何操作不熟悉,无法正常开展全新的计算机审计等问题也频繁出现。同时,内审方法存在的滞后性,使审计的工作难度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损害了审计程序的准确性,使得内审作用的发挥和审计进程的增快受到了阻挠。

1.2工程施工阶段事中跟踪审计不够深入

内审部门由于人手不足,难以深入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一般通过对基建主管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联系函、签证单、图纸等资料了解施工现场,没严格审查签证变更,把关材料设备的品牌、规格、参数、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有可能导致某些基建项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基建主管部门或监理未及时对施工过程已经变更项目进行签证变更或将不应该签证变更的工程进行签证变更,如某装修改造工程,招标清单中要求是预搅拌砂浆,并且施工单位的预算综合单价也是套用预搅拌砂浆定额,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施工使用的是现场搅拌砂浆,两种施工工艺不同,综合单价不同,未及时变更签证,导致竣工结算不准确,增加审计风险。基建主管部门为了“方便管理”直接委托正在作业的单位为增加工程的作业单位,未按制度流程规定将该事项及时送内审部门审计,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同时造成后续工程内审工作极为被动。

1.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但由于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及支持力度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到位,学习主动性较缺乏,对新生事物(如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学习与接受能力较差,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调整。

2针对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分析

2.1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取得了卓越成就,使得科技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领先位置。所以,内部审计的变革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来使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事中审计,完善项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

事中审计在工程审计环节的过程中,应重视监理管理、施工质量以及变更签证等方面审计,协助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对监理、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杜绝不按施工规范操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不良施工行为,保障工程的真实性和效益性,保证工程质量。(1)严格审核签证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内审人员应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对工期进度、隐蔽工程和签证变更进行不定期跟踪检查,提高对施工现场的工程项目签证的核对检查工作力度,保证其真实性和效益性。其中主要核实变更签证原因、变更范围、变更内容是否明确,变更签证的确认是否按照基建相关制度权限进行报批。同时,建议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相关的签证变更条款。变更应由建筑工程主管部门或监理单位发出变更指令,没有主管部门或监理单位的指令,施工单位不得进行变更,且监理单位的指令须事先会知基建主管部门同意,否则也不予确认。(2)严格把关材料真实性。不定时深入施工现场,核对施工单位使用的材料是否有原出厂证明和质量证书,是否有基建主管部门及监理单位的验收资料,其品牌系列型号是否与投标文件相符,对材料品牌变更是否有经过建筑工程主管部门的同意及签字确认,以保证工程质量,防止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3)积极主动与建筑工程主管部门沟通。内审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基建主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是否存在签证变更金额较大超10万以上的增加工程或者其他专业工程及其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未经招标流程直接委托,加强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遏制建设项目存在腐败的风险。

2.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引用,都需要不断地对工作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职业培训,营造企业良好的学习气氛,拓展内审人员视野,保证专业人员乐于并尽快尽好地掌握先进的内部审计工具,从而在先进信息技术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和反馈。

2.4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适当补充内审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建筑工程项目内审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审质量以及学校的效益。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鼓励其利用各种机会,接触造价理论的探讨以及造价行业前沿的研究,内审人员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灵活运用造价工具,同时掌握会计、风险、造价、法律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类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2.5构建出项目前期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提高业务指导性

财务管理部门能否将其自身财务监督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很大原因之一就在于财务管理部门信息存在不对称,对于项目基本信息了解程度不足,例如实施期、建设内容、概算总投资、招标方案、单项资产概算明细等等。在这种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财务管理,自然也就无法及时辨别出风险,更遑论如何有效控制,例如,假设不能及时发现单向资产投资超概,出现了概算外工程支出情况的话,自然也就无法按照财务管理要求来进行在内部控制。为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积极构建出一个项目前期信息共享平台,这样就能对建设项目前期各个阶段审批程序形成合理地把握,同时便于各个部门进行查询,以此来有效开展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背景下,建筑施工类项目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无法仅由传统的内部审计来支撑了。所以我们应当采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以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措施,来加快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步伐,迎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长远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毕婷婷.关于基建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纳税,2019,13(01):356-357.

[2]蒋庆立.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经贸实践,2018(1):85-83.

[3]曾理.浅析“内外结合”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J].中国市场,2014(30):215-216.

论文作者:陈诗辉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类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及管理对策论文_陈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