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的构建_生态安全论文

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的构建_生态安全论文

建设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体系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必须依托于所栖息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提供了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源。面对肆虐两湖平原的滔天之水,面对紧逼京门的滚滚黄沙,面对严重缺水期即将来临的警告,面对这一切来自自然界的威胁,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所栖息的生态系统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源和庇护吗?在人们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而担扰、焦虑的时候,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生态安全应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成员,尽管已经掌握了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但是仍然像其他生命一样需要从生态系统获取各种必要的生活资料,需要生态系统提供各类庇护,即需要生态系统服务。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现并不需要通过市场交换,不需要我们为享用这些服务去付钱,因而使得人们忽视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生态系统服务的存在。生态系统提供这些服务依赖于其自身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又取决于系统内部的结构。所谓“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生态安全”的显性特征是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或(和)数量的状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或数量出现异常时,则表明该系统的生态安全受到了威胁,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因此,“生态安全”包含着两重含义,其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是安全的,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是安全的,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生态安全”这一概念阐明,人类为了获得生态上的安全就必须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我们有理由认为:生态安全应当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为其它三类安全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无法想像一个自然灾害肆虐,缺少基本生存资源保障的国家,还能谈得上拥有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

“生态安全评估”应该包括:建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划定生态功能区;逐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估,确定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安全阈值。所谓安全阈值是指在保持其正常功能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干扰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或)数量的变化来确定其安全阈值。根据安全阈值,可以监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或)数量所受到的干扰,根据这些干扰的“类型—强度—空间位置”,作出生态系统受威胁判别,进行“生态安全预警”。建立覆盖全国的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将是实施生态安全预警的最有效的方式。

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工程

建立以区域性站点为结点的生态安全预警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生态安全所受到的威胁常常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叠加、相互激励所致。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各种关于潜在威胁的定性和定量的判定信息,时间和空间的态势信息。

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以数字化生态系统为基础。“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基础是一个“数字化生态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建立包括地理、地质、地貌和气候等方面状况在内的多个数据层,作为环境背景。在此环境中实现包括动、植物的种群、生物群落和人类活动的时空动态的模拟,由此形成“数字化生态系统”。

(2)建立集成式评估系统。“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核心是生态安全评估。由于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可能来自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层面,而这些诸多因素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动态机制,因此将参考相应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选用不同的建模工具,建立各自的模拟模型、评估模型和预测模型,形成不同模块。最后将各模块集成,形成生态安全评估系统。

(3)实施多生态层面的监测与评估。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态层面如种群、群落,景观等所受到的损害,都可能会威胁到生态安全。因此,“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应该能够对多生态层面结构的变化实施监测;根据“变化—空间效应”,评价结构变化对系统功能的影响;进而做出生态安全受威胁评估。

(4)采取多种数据采集方式。生态安全预警所需要不同空间尺度数据,从景观,群落、种群到个体。因此,“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应该是多种的,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陆地测量等等。

(5)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各个结点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传输。

因为生态预警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服务,应该由国家组织实施;并且只有国家授权的权威机构才能发布预报消息,因此就像国家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一样,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将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工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也为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生态安全已经发出警报,应该尽快建立起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为我们的家园撑一把保护伞

必须指出:我国的生态安全的局势是严峻的。以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为例,这是一个空间跨度大,生态类型多样化的系统,其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水量调节,中上游的森林生态系统截留和吸收雨水,中下游的湿地生态系统吸纳过量水量。在洪汛期,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整个流域的洪水量。但是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所造成的严重损失表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提供的水量调节服务的能力已经被严重减弱,正在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对整个流域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长江流域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之所在,因此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构成了威胁。我们再看一下西北地区地域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是输出初级生物量和水土保持。但是由于过度利用,人为破坏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整个草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初级生物量输出减少,持续发展的潜力枯竭,同时水土保持的能力日益减弱。今年波及广大地区的沙尘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西部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维护西部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军事安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上面谈到的两个生态系统不但面积广大,而且对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们的现状足以表明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是何等的令人堪忧。

生态安全已经发出警报,应该尽快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为我们的家园撑一把保持伞。以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为基础,形成一个包括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决策与技术支持,预警和维护一体化的,具有应变能力的“生态安全维护体系”,使生态安全维护形成定性与定量目标明确,具有充分技术、人力和物力保障,以养护和保育为主、兼有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体系。

我们必须看到生态系统丧失其功能的速度,在许多地方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认为“等到经济上去了,再来保护生态系统”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届时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可能已经丧失殆尽了,而在很多情况下,丧失的功能是无法恢复的。即便是那些可以恢复的生态系统的重建,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生态安全所受到的威胁是迫在眉睫的,生态安全的维护刻不容缓。

标签:;  ;  ;  

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的构建_生态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