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论文_尚艳坤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及裂开原因进行研究,探讨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选择剖宫产、顺产的产妇12681例进行研究,将顺产妇、剖产妇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与实验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顺产妇的年龄、体重、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检查次数、术中出血量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实验组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87%,感染例数为67例;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4.6 11.4)g/L、(78.7 15.1)min、(244.6 17.4)ml,相比于实验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血红蛋白水平(115.1 13.3)g/L、手术时间(58.2 3.4)min、术中出血量(125.3 13.3)ml,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对剖宫产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感染,通过术前评估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改善产妇贫血情况,减少手术时间、组织损伤,提高临床医师无菌操作意识,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控制,使得剖宫产手术效果更佳。

关键词:切口感染;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目前,剖宫产手术已成为妇产科分娩手术的核心手术之一,利用剖宫产手术能够极大的提高分娩效率,使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在运用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由于临床医师对产妇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能进行正确的把控,因此非常容易导致产妇在行剖宫产术之后发生切口感染[1]。对此,本文针对剖宫产妇切口感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详细探讨了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81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7627例,顺产5054例。将剖宫产妇分为实验组,顺产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7627例中,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5 8.5)岁;孕周39~42周,平均(40.5 1.5)周。对照组5054例中,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 7)岁;孕周39~42周,平均(40.5 1.5)周。研究中产妇的切口感染均按照我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通过调查产妇病历,利用回顾性分析,对产妇年龄、体重、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检查次数、术中出血量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1],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率、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包括:?记录产妇年龄、体重、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检查次数、术中出血量等相关信息[2],以便于研究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产妇年龄、体重、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检查次数、术中出血量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并总结切口感染主要原因;?针对切口感染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 检验。 ,表示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

在本次研究在,剖宫产占60.1%,顺产占39.9%。实验组7627例产妇中,67例发生感染,7560例未发生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87%。

2.2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由表1可见,67例发生感染的产妇与7560例未发生感染的产妇年龄、体重、检查次数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67例发生感染的产妇与7560例未发生感染的产妇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剖宫产手术的剖产技术、施术条件越来越先进,剖宫产作为一种妇产科处理各种难产,保障母子平安的有效手段,被很多妇产科医院及妇产科单位广泛应用。在剖宫产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些产妇会发生切口感染,经过仔细研究,我们证实了剖宫产切口感染与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紧密相关。对此,必须给予剖宫产产妇制定合理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案,使得剖宫产手术效果更佳。首先,临床医师必须在术前对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评估,改善其贫血情况,并对剖宫产适应症产妇进行产前指导,使得产妇的BMI在可控制的理想范围之内;其次,医务人员必须提高手术意识,适当的对产妇进行术前产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密切关注产妇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等情况[3],防止临床医师对剖宫产手术感到猝不及防,并使得手术时间得到有效的掌握;最后,临床医师在操作剖宫产手术时,尽量对手术时间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非必要的组织损伤,一方面有效的控制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另一方面合理的减少了感染源,使得剖宫产手术效果发挥到极致,更使得妇产科手术服务变得更加到位。在本次研究中,有12681例产妇有7627例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其中有67例发生切口感染,其切口感染原因主要是血红蛋白水平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高。

3.1切开裂开防御对策

(1)临床应严密监护产妇的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严格按照剖宫产手术要求实施手术,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素养和责任意识,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发生。诸多研究证实,临床医生与助产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率具有较大关系,所以提高其业务素养非常重要。(2)胎儿方位、扩大子宫切口、胎儿体重等都会影响子宫切口撕裂率,所以子宫横切口应尽量选择在胎耳上方或胎头枕骨结节,若子宫切口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临床分娩。胎头高浮或深定都不利于胎儿娩出,容易发生子宫切口撕裂,所以出现胎头高浮时,应适当将子宫切口提高,若胎头深定,则应将切口位置适当降低,避免子宫切口撕裂。(3)熟练掌握胎儿娩出操作,在实施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对胎儿娩出的操作应熟练,能够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对于肩先露的情况,应适当将切口位置提高,并先取双足以臂位娩出。若产妇的子宫下段在形成较差,或在破膜后存在子宫过度收缩的情况,可在产妇的子宫体上下段行纵切口,将胎儿娩出。

综上所述,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给予产妇在术前评估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改善贫血情况,提高临床医师无菌操作意识,并控制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才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手术的手术质量,并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罗云.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裂开的防治[J]. 河南医学研究,2016,(11):2017-2018.

[2]马平丽.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预防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31-32.

[3]周晓.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49-250.

论文作者:尚艳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论文_尚艳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