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常见病修改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病论文,技巧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类信息的常见病及其修改
(1)问题部分归纳不准确的修改。一是定性不准。问题类信息的问题部分一般由几个问题并列构成。每个问题开头一般都冠以一个概括性的小标题。有些小标题的归纳与所叙述的内容不相吻合。如,有的"帽子"大"身架"小,有的"帽子"小"身架"大,使人产生前后矛盾之感,影响了信息的可信度。修改这类毛病时,应重新依据事实,进行不夸大、不缩小的实事求是分析,力求归纳出准确的小标题。二是问题混杂。问题部分没有全部围绕主题来说,而是混杂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如主题是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方面的问题,一些与此无关的改制中的问题、质量管理问题等也混在其中。还有的把原因、后果也混在问题部分中一起谈。修改时,应注意分析剥离。一些结构较全,有原因、有后果的信息,应依据因果关系对问题部分进行逻辑分析,将其中属原因、后果性的内容剥离出来,分别放到原因、后果部分。此外,多个问题并列时,要注意按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排列,使重点问题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2)原因分析不当的修改。一是因果联系不紧密。原因分析不深刻,或关键原因没找到,只谈了一些皮毛。分析原因时要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同时要抓住关键原因,防止面面俱到。二是原因部分的结构不合理。问题类信息的结构一般是先集中谈问题,再根据问题分析原因,依据原因提建议。有些信息往往采取谈一个问题分析一下原因的方式,这种表述方式极容易导致信息内容的混乱。因为有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其共性,一个问题一谈原因,其共性原因便形成了叙述上的重复,产生混乱之感。修改时,应将原因从问题部分中剥离出去,先集中谈问题,谈完之后,再将导致问题产生的各类原因进行集中归纳和阐述。
(3)建议缺乏操作性、可行性的修改。建议大而化之,缺乏操作性、可行性,是许多问题类信息的通病。如,"建议强化法制观念"、"建议进行一次财务清查"、"建议加强财务管理"等等笼统的话语,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如同开药方,既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诊治,又要遵循解决问题的规律,使建议具体可行好操作,还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无法可依或法规政策明显不合理的,要依据"三个有利于"原则,使建议合理科学,便于接受。
二、成果类信息的常见病及其修改
(1)成果不典型的修改。工作成果,如半年、年终以及单个审计项目成果的总结,每个审计机构都要进行。但是,有些审计机构的成果类信息采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工作成果确实不出众,难以起到学习和启迪作用;二是写作上有问题,诸如材料搜集不全、特点抓得不准、立意不高、角度选得不好等等问题,都会影响信息的质量。如属第一个原因,这类信息则无加工修改的必要。如属第二个原因,则可逐项检查:缺材料要补充材料;材料齐全后要选择有特点、高人一筹的内容进行重点加工;成果与外地或全国同类情况相比差别不大的,要注意在立意和写作角度上下功夫,使同样的成果产生不同的意境。如同是反映阶段审计成果的信息,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成果都写,使一些闪光的东西难以突出;而有的则注意分析比较,选择其中最有特点的情况进行深加工,稿件采用率也随之提高。再如,同是反映离任审计成果,有的只是简要地列举了一下离任审计的单位数,以及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离任者的安排情况;而有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目的、离任审计对离任者和接任者的影响作用等,使信息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2)个案审计成果说服力不强的修改。一些反映某一项目(单位)审计效果的个案审计成果,或因缺乏概括扼要的前因后果的背景交待,或交待过于繁琐,导致看不明白,使此类成果缺乏有效的说服力。修改时,应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对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内控评价产生显著效果的信息,要注意交待审计时该单位的效益情况、影响效益的主要原因,概要谈明所提的审计建议,采纳后的具体措施及产生的效益情况等等;对积极落实审计决定(意见)方面的信息,要简要写明当初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和提出的主要建议,具体写明落实审计决定(意见)的措施及效果等。总之,个案审计成果的写作既要注意写明前因后果,使人明白;又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三、经验做法类信息的常见病及其修改
(1)内容不新的修改。经验做法,很重要的是一个"新"字,有些审计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创出了一些经验做法,编写出信息后却没被采用。岂不知外地早在几年前就有了类似的经验,并且在有关信息简报上刊发过。还有的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后,又写出了此类内容的信息,但其经验做法却没有什么新意,这也难于采用。对于前一类情况,要注意重新搜集材料,通过修改加工,尽量体现自身的特点,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东西;对后一类情况,要注意通过进一步挖掘完善,创出比别人的经验更新的东西来,达到"人有我优"的境地。
(2)人为拔高的修改。有的信息为了达到被采用的目的,往往不同程度地扩大经验做法所带来的成果,或将刚刚形成的一些思路性的东西也作为已经实施的做法写出来。更有甚者,为追求经验做法的完善或高超,虚构了部分内容。检查文中有无拔高的作法,修改者首先要熟悉信息报送单位的情况,必要时与统计报表、审计报告及有关内容相核对,确保经验做法的真实性。
(3)缺乏归纳的修改。不少信息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一是乱。有的从头到尾全部写出来,什么都有,让人抓不住重点。二是轻重不分。有的经验做法,重要的地方介绍得太简单,让人看不明白。三是逻辑性不强。有些长篇的经验做法信息,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来写,看起来很散。信息所反映的经验做法,既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又要让人容易仿效学习。要达到这个目的,修改时,每段或每个部分要尽量推敲归纳出反映本段意思的小标题,按小标题的要求来增删、调整各自的内容。各个并列的小标题又要共同完成塑造主题的任务。
四、动态类信息的常见病及其修改
(1)内容平淡的修改。与问题类、经验做法类等信息相比较,动态类信息的分量要轻一些。加之各级审计机构采编的数量比较大(约占信息采编总量的1/3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的现象,从而使这类信息的内容容易产生平淡的毛病。如以会议为内容的信息,有的什么会议都编发信息,且内容面面俱到。再如以出台审计规章为内容的信息,不管这些规章是否值得仿效推广,均编发信息。对类似的情况,修改中首先要注意按信息的供需原则进行重新筛选,将无价值的剥离掉,对有价值的进行修改充实,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2)角度不佳的修改。有些信息往往按通常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就事论事,没有研究从什么角度去反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如召开内审工作会议,部署内审工作,从"某市采取几项措施强化内审工作"的角度人手,就比"某市召开内审会"好得多;反映开展某项活动,如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公开某个热点问题的审计结果、制定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等等,应注意从转变机关作风、搞好审计工作、体现为群众服务、加强审计执法的角度去挖掘、体现。
五、讲话类信息的常见病及其修改。
(1)剪裁不当的修改。各级领导有关审计工作的讲话、批示很多,内容也比较广泛,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有的信息在反映领导讲话内容时,舍不得剪裁,不加修整地全部编发,或不加选择地剪裁其中一个部分编发,难以引起注意。修改时,要注意研究讲话原文精神,并根据信息需求情况,选择面上最有指导意义、最有见地的部分加以编发,既能指导工作,又能提高信息采用率。
(2)讲话"变味"的修改。领导讲话大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保持得好的话,可以进一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而有的同志在编写此类信息时,按自己的口味做"菜",把这种风格给处理掉了,导致"千人一面",这是很可惜的。修改中,要仔细研究、揣摩讲话稿的内容,筛选、保留其中最有特点、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以增强领导讲话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