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猛

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猛

摘要: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生产会带来较大的影响,还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重视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本文主要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在滑坡治理中台阶式进占法、抛石挤於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治理;台阶式进占法;抛石挤於法

前言:

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社会的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灾害的诱发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活动的破坏也加快了滑坡的发生,因此,对滑坡的治理工作不容耽搁。通过有效的方法治理滑坡的发生,将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

1、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

影响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受到雨水、河流的冲刷,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部分坡体本身的稳定性不高,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使土体或者是岩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再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地壳的运动会使岩层的硬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坡体的稳定性就会下降,另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尤其是一些工程的建设,会使地质环境遭到破坏,进而使滑坡灾害容易发生。

2、工程概况

本文主要以某灌区为例进行分析,该灌区的地貌属于丘陵,其中有两条流域经过,灌区中的沟壑较多,干渠各类的填方坝有320座,坝体的土质多为黏土。该灌区在建设时由于受设备以及技术的限制,很多填方坝的填筑质量都达不到标准要求,干渠在通水过程中,渗漏问题的出现容易使填方坝发生滑坡。而受到灌区通水期以及汛期的影响,在发生滑坡时需要尽可能快的治理,但是填方坝的滑坡治理由于交通限制以及沟道的阻碍,对滑坡体以及软基的清理,涉及到的土方量工程较大,治理的难度很大。为了能够使治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解决这一困难,工程中使用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进行滑坡治理。

3、填方坝滑坡治理的问题

在汛期和通水期填方坝容易发生滑坡灾害,在灌区的渠道中,填方坝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物,如果发生滑坡,就极有可能会使灌区出现决堤,进而发生二次灾害,对坝体周围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另外,发生滑坡时,干渠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使灌溉、输水以及防汛等工作都不能够正常进行,因此滑坡治理的时间越快越好。

3.1滑坡治理的方案不好确定

填方坝在发生滑坡后,土方在下部会形成堆积,下部的滑坡面就会被土埋没,土体中的含水量较高,滑坡面下部的滑坡体进行清理时的深度不好确定,在测算时,设备下挖的深度并没有达到滑坡体的最底处,因而精确的深度无法得出。开挖的深度以及工程量的计算没有明确的依据,因此方案的确定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3.2清理工程量较大

填方坝在发生滑坡后,对滑坡体的土体进行清理时的工程量很大,而且受到沟道的影响,交通存在限制,滑坡面下的土体很多并没有出现滑动,土体的含水量较高,软土体的清理深度不好确定,工程量很大,清理的土堆如果全部在近距离进行堆弃不能实现,而远距离运输会使滑坡治理的成本增加。

3.3滑坡面下软基的处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填方坝的滑坡面以下的土体通常是具有饱和的含水量,在进行全部清理时所用的成本以及工程量都会增加,而且施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基本上需要开挖整个坝体,然后进行回填,这样大大增加了成本,这种施工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4、滑坡治理过程

为了能够使滑坡治理的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工期减少,成本得到节约,尽可能的减少工程量,使用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进行滑坡治理,进一步提高了滑坡治理的质量。

4.1滑坡体的清理

顺着滑坡面将滑坡体全部开挖清理,然后在近距离的外沟道以及坝脚进行堆弃,这样能够使坝脚增强抗滑的能力,同时土方的运输距离减小,成本投入得到节约。一般滑坡体的清理深度需要达到滑坡面以下10--20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使用抛石挤於法对滑坡的脚基面进行处理

在滑坡的治理中,对脚基面的处理非常关键,对滑坡的坡面进行削坡时,坡度的设置要合理,通常的比例控制为1:1.5,坡度以缓为主。滑坡的脚基面土体中含水量较大而形成软基,在开挖时需要达到滑坡面以下,接着再进行平整以及抛石挤於。石料的选择主要使用普通卵石,铺设两层,每层的厚度控制在大约0.5m,卵石颗粒径大约0.1--0.2m。抛石过程中在滑坡的脚基面首先抛入大颗粒的卵石,使用相关机械设备将其压实平整,并且在压实的过程中边铺边碾压,然后将挤出的淤泥随时挖出,卵石的多次、多层铺入,能够将含水量高的土体挤出并挖走,这样就可以使基面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在超过90kN/m2后,脚基处的滑坡面还需要将软土体开挖0.5m的宽度,然后将反滤料填入其中,接着再将排水暗管埋设进去,再引到坝外。铺设大概0.4m厚度的砂卵石混合料,然后进行碾压,将具有适当含水量的粘土通过分层进行填筑,再一层层碾压。

4.3台阶式进占法分层填筑

处理完滑坡的脚基面,并确定完成反滤料填入以及排水暗管埋设工程后,就可以使用台阶式进占法进行分层填筑、碾压。这个过程的碾压通常使用外运来的粘土,含水量一般在15%左右。每层的填筑大概在0.3m,具体需要结合在现场进行试验的情况以及碾压设备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填筑了新的坝体后,要想使滑坡面上的旧坝体与新的坝体之间更好的融合,防止滑坡的二次发生,在使用台阶式进占法时,将土体填筑在新的层面上之前,需要顺滑坡面在填筑层的基面上向旧坝体开挖0.3--0.5m的宽度,实际施工时根据坝体外坡的坡度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只要进占的最终累积宽度不会超过基面边与堤顶内线的垂直方向的距离。

5、抛石挤於法和台阶式进占法应用的优势

5.1使工程量减少

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滑坡治理,能够很好的减少土方开挖以及回填的工程量,同时还能够使成本投入得到节约。使用以往的方法进行治理时,滑坡体的清理运输工程量非常大,需要将滑坡面下的软基淤泥全部挖走,然后重新填入具有适量含水量的土体,而使用抛石挤於法和台阶式进占法,开挖的土方只要到滑坡面,土方的挖填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概50%,能够明显的减少工程量,使成本投入大大降低。

5.2使工期缩短

填方坝的滑坡通常在通水期和汛期出现,而这一时期的土体含水量基本上是饱和状态,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多种,施工存在困难,工期就会增加。而使用这两种方法,滑坡面以下的土体不用开挖,仅仅需要处理脚基面,然后进行台阶式填筑和碾压,这样的施工操作相对较为便捷,能够加快施工的速度,使工期得到缩短。

5.3使坝体质量得到提高

在分层进行填筑时使用台阶式进占法,能够使旧坝体与新填筑土体之间更密实的结合,而且碾压层之间相互覆盖,滑坡面以下的土体不含水的重度能够得到提高,从而使坝体的质量得到增强。如果发生小的水流渗漏,也会被截断,坝体不会再次出现滑坡灾害。在坝体的脚基面使用抛石挤於法,使脚基面的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坝脚的抗滑坡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土体中的水分能够被挤压出来,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从工程的实例来看,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滑坡治理,坝体比较稳定。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滑坡灾害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更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滑坡治理非常重要。使用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具有很好的优势,而且对于滑坡治理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平.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04):165-166.

[2]黄静.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J].城市地理,2017,000(008):184-184.

[3]杜春彬.研究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7,000(018):46-47.

[4]郭淑娟.土体滑坡治理的合理设计与计算[J].环球人文地理,2014(8X):51-51.

论文作者:张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4 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台阶式进占法和抛石挤於法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