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分析论文_彭伟

宁乡人民医院儿科 湖南宁乡 410600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80例,常规组患儿口服维生素D治疗,每天需口服2000-4000U,结合患儿病情实际情况,1月后改成每天服用400-800U,实验组实施维生素D3突击治疗,每5-6周注射一次,半年内需要肌肉注射2-3次,两组患儿乳牙萌出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乳牙萌出率较高,总有效率也较高,P<0.05。结论: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采用维生素D3突击治疗能促进其自身乳牙萌出,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D;佝偻病;乳牙萌出;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就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导致患儿机体钙、磷代谢出现紊乱,主要临床症状为骨骼位置出现改变,如果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则导致其自身骨骼畸形,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治疗,则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直接影响。有研究指出,该疾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采用合理的维生素D加以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自身乳牙萌出,改善预后,使得患儿病情得以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为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160例,随机分组各80例。实验组:男42例,女37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3.27±0.16)岁;常规组:男46例,女性34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为(2.31±0.25)岁。两组患儿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经检查发现,均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符,符合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治疗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所用药物过敏;对本次研究不配合家属排除。

1.3方法

常规组口服维生素D治疗,患儿每天需口服2000-4000U,结合患儿病情实际情况,1月后改成每天服用400-800U,家属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出现过敏等症状时停止用药且及时到医院就诊。实验组实施维生素D3突击治疗,采用维生素D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2021403),每次对患儿肌肉注射该药物50mg,每5-6周注射一次,半年内需要肌肉注射2-3次,后期结合患儿病情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增减药量[3]。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乳牙萌出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乳牙萌出情况:治疗后统计两组患儿乳牙萌出情况,乳牙萌出率越高治疗越显著。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患儿病情无变化,有加重迹象,有效率越高越好[4]。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分析数据,乳牙萌出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均以n(%)表示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乳牙萌出情况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患儿乳牙萌出率较高,P<0.05,如1示。

表1 两组患儿乳牙萌出情况对比[n/(%)]

3 结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营养性缺乏骨类疾病就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其主要原因在于患儿机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骨骼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骨基质钙盐沉着存在障碍,如果不能对该疾病患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则对其生长发育造成直接影响[5]。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患儿出现该项疾病往往夜间哭闹不止,浑身出汗,如果其自身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能会有行走迟缓等临床症状出现,甚至可能导致其自身免疫力逐渐下降,出现肺炎或腹痛等症状,因此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要告知其保持营养搭配均衡,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强化其自身钙吸收,尽量避免新生儿过早走路,防止骨骼脆弱导致出现畸形[6]。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对该疾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其病情得以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儿口服维生素D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其自身需要长时间服用该药物,机体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在短时间内吸收,与患儿身体代偿相不符,导致机体内有毒性出现,不利于全部吸收并消化所有药物,同时对患儿身体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造成其自身疼痛感剧烈,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因此相关医师在给予患儿药物治疗时要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果有不良反应出现时应该立即停止用药,为患儿生长健康提供可靠性保障。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儿往往采用维生素D3突击治疗,其注射时间合理,确保药物对肝脏的代谢能力得以缓解,半年注射2-3次有利于药物直接到达血液,迅速到达病变位置,短时间内及时对患儿病情加以治疗,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促进其病情得以早期康复,为患儿健康成长提供可靠性保障,促进其乳牙萌出,确保药效能完全吸收,从而在临床被广泛应用[7]。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乳牙萌出率较高,总有效率也较高,(P<0.05)。由此可证: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采用维生素D3突击治疗能促进其自身乳牙萌出,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艳,夏维波.维生素D与佝偻病/骨软化症[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01):51-55.

[2]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01):1-19.

[3]张惠玲.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59+63.

[4]俞月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8(02):14-17.

[5]张斌成,周琼.不同剂量维生素D_3对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比较[J].北方药学,2016,13(03):73-74.

[6]仰曙芬,吴光驰.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解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7):680-683.

[7]仰曙芬,吴光驰.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7):781-782.

论文作者:彭伟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分析论文_彭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