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针织物纳米抗菌整理研究

棉针织物纳米抗菌整理研究

一、棉针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妮,孟家光,王红兴[1](2021)在《纳米银-壳聚糖抗菌棉针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用纳米银粉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通过络合处理制备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整理剂,并通过浸轧法制备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对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的表面形貌和抗菌、耐皂洗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抗菌整理剂最优制备工艺为纳米银质量分数9%、壳聚糖用量1.1 g、pH值为2、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50℃;抗菌整理最优工艺为浴比1∶30、温度50℃、浸渍时间20 min、二浸二轧、90℃预烘1 min,150℃焙烘2 min;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为4.76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4.820 mm,抗菌效果良好,且较好地保留了棉针织物的原有性能与风格特点。

郭锐[2](2021)在《染料植物提取物绿色合成纳米银功能化织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植物茜草根和山栀子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也是常见的植物染料原料。其提取物中的藏花酸以及茜素属于黄色系和红色系天然染料。纳米银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具有比银离子更高的抗菌活性,常被用于天然纤维的抗菌整理。纳米银的制备方法通常使用化学还原剂还原硝酸银实现,但常用化学还原剂还原性太强,制备出的纳米银尺寸不易控制且残留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基于此,本课题以茜草根和山栀子提取物作染料和还原剂和稳定剂,还原硝酸银制备出纳米银,并整理在棉、羊毛织物上。达到集染色和抗菌除臭功能性一体化,赋予织物颜色的同时提高其抗菌性。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栀子黄提取物合成纳米银整理棉织物。探究p H值、Ag+浓度等单因素对栀子黄提取物还原硝酸银以及整理棉织物工艺的影响,并对溶液以及整理织物表面纳米银沉积状态、抗紫外性能、抗菌性及其耐洗性进行测试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栀子黄提取物还原硝酸银优化工艺为:栀子黄提取液1:5稀释、硝酸银浓度1 m M、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p H=10;还原生成的纳米银粒径在20 nm左右,并均匀、稳定分散在溶液中;优化整理工艺为:染色时间60 min、染色温度70℃、染色p H=8,整理后织物表面呈亮黄色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和抗紫外性能,其UPF=48.5,UVA=2.07%,纳米银以分子间作用力固着在织物表面;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均大于7 nm,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且随着硝酸银用量增加而增大。但是整理后织物经10次洗涤后,抑菌圈略微减小,其抗菌耐洗性需要改善。(2)茜草根提取物整理经Ag+预处理的棉织物。比较Ag+不同处理工艺对茜草根提取物上染棉织物染色效果,并探究了茜草根提取物整理经Ag+预处理的棉织物过程单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以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整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Ag+预处理棉织物染色工艺效果最好,染色织物K/S最大,布样表面呈现灰褐色,其优化工艺条件为:硝酸银用量1 m M,预处理时间40 min,预处理温度80℃,染色时间50 min,染色温度70℃,染色p H=5。染色后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紫外性能,其UPF=219.32,UVA=0.33%;染色后织物抑菌圈均大于7 mm,具有抗菌性,且硝酸银用量5 m M时,抗菌效果最好。(3)茜草根提取物合成纳米银整理羊毛织物。探究了茜草根提取物还原硝酸银的最佳工艺以及不同整理工艺对羊毛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并对溶液以及整理织物表面纳米银沉积状态、抗菌性进行测试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茜草根提取物还原硝酸银优化工艺为:硝酸银浓度为3 m M,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80℃,反应溶液p H为9左右。合成的纳米银粒径在28 nm左右,在溶液中不发生团聚现象。茜草根提取物还原硝酸银制备的纳米银溶液整理的羊毛织物表现出抗菌性,且硝酸银用量2 mM时,抗菌效果最好。

周乐,王斌琦,聂毅[3](2020)在《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技术在纤维纺织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抗菌纤维是将抗菌剂加入到普通纤维中制备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复合纤维,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抗菌剂是人工抗菌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决定了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抗菌效果。基于此,针对人工抗菌纤维,重点探讨了近年来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新型材料抗菌剂用于人工抗菌纤维制备的研究现状,并对人工抗菌纤维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程桐怀[4](2020)在《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茶梗废弃物。本论文以废弃物利用及清洁生产作为出发点,从茶梗废弃物中提取天然功能色素,将之用于蚕丝及棉织物的染色及功能改性。简单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并重点探讨了茶梗提取物的染色工艺及其在染色织物上的功能性。结果表明,染色蚕丝及染色棉织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及紫外防护功能。由于首次发现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故而重点探讨了染色蚕丝的阻燃机理。此外,利用茶梗提取物制备纳米银,并成功将其用于蚕丝的抗菌整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用不同溶剂萃取茶梗有效成分,碱溶液的提取效率高于纯水及75%乙醇溶液。在pH 3及90℃条件下,蚕丝对茶梗提取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染色蚕丝的耐水洗牢度较好,但耐汗渍牢度及耐光色牢度较差。通过金属盐后媒染可以改善牢度性能。当茶梗提取物用量较高时,染色蚕丝具有良好的阻燃、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其中,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为首次发现。初步认为是多酚类物质在碱性提取过程中发生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增强了蚕丝的成炭能力,从而赋予蚕丝阻燃功效。金属盐后媒染进一步提升了阻燃性能及紫外防护性能,但对抗菌性能及抗氧化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染色蚕丝的阻燃性能及抗菌性能均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但抗氧化性能耐洗性较差。(2)茶梗提取物对棉织物的亲和力较低,为了提高其吸附量,利用阳离子改性剂CHPTAC对棉织物进行离子化改性,然后再进行染色和功能改性。优化后的改性工艺如下:CHPTAC 20 g/L,氢氧化钠10 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30min。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改性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染色性能均显着提高。对改性棉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发现在pH 4、90℃及90 min条件下,茶梗提取物在棉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当茶梗用量较高时,染色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经过金属盐后媒染,染色棉的耐水洗变色牢度及耐光色牢度有所改善,紫外防护性能继续提高,但抗菌及抗氧化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染色蚕丝类似,染色棉抗菌耐洗性较好,抗氧化耐洗性不佳。(3)利用茶梗提取物做还原剂及稳定剂,可以高效合成纳米银。在pH 9、40℃和30 min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度均匀、尺寸较小,并具有良好的存放稳定性。采用浸渍法将纳米银用于蚕丝功能改性,在pH 3、80℃及40 min条件下,纳米银在蚕丝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与原蚕丝相比,纳米银改性蚕丝表现出优异的抗菌功能和良好的紫外防护功能。经过20次水洗,纳米银改性蚕丝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高达92%以上。

丁慧慧[5](2020)在《负离子功能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气负离子对人体有着特殊的功效,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生长素”。但随着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越来越低,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开发一种能够释放空气负离子的功能织物,尤其是与人体密切关联的服用织物,成为纺织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本课题在充分论述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选取电气石粉为负离子添加剂,选取纯棉针织物为基布,运用二浸二轧工艺制备成负离子功能棉织物,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负离子检测仪、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等手段,对研制的电气石粉的功能和负离子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有以下三个方面:1、纺织品整理用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运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的方式,对现有市场上粒径过大的电气石粉体进行研磨改性,制备出均匀的、能够有效整理到织物上的分散液。结果表明:在球料比1:3、玛瑙球填充量为80%条件下,研磨时间控制在15小时最佳。研磨后的粉体粒径显着降低,负离子发射量提高25%,对应粉体整理到织物上之后负离子发射量提高近一倍。另外在球磨过程中直接加入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显示其有效接枝,缩短后期整理时间,提高制备效率。2、负离子功能棉针织物的整理效果研究。负离子添加剂使用量及浸渍温度对棉织物负离子发射量有较大影响。浸渍温度控制在50℃,4%质量分数的电气石整理液具有最佳的负离子发射性能,过量致使表面粉体覆盖出现团聚,过高温度破坏偶联剂与棉接枝效果,影响负离子释放效果。经测试,负离子功能棉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浸渍工艺,争取得到更好的耐水洗性指标。3、基于EEG的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性能评价研究。选取α、β、θ上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穿着负离子T恤前后的人体生理变化,α波的百分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增值5.6%。在询问受试者的主观感受中,受试者都感受到穿着负离子棉T恤更让人觉得心情放松。加强了负离子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并为以后的新的拓展提供参考。

王沥莹[6](2020)在《端环氧基改性树枝状聚合物PAMAM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需求升级,促使科学研究更加关注应用效能。在纺织服装领域,人们对于纺织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化。开发具有多功能性和耐久性的整理剂成为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树枝状聚合物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其支化结构和活泼端基以及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纺织染整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渐拓展、深入。其中对树枝状聚合物的端基改性和复合并用于赋予纺织品优良的多功能性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本论文以树枝状聚合物PAMAM及其端基环氧化改性产物与无机材料复合用于整理棉织物,制备不仅集抗紫外、光催化、抗皱等性能于一体而且具有一定耐洗性能的多功能纺织品。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第三代树枝状聚合物PAMAM与无机材料复合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性整理。通过SEM、FTIR等测试表征整理后棉织物结构,对比整理后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光催化、抗皱等性能。实验结果:SEM、FTIR和XRD分析表明PAMAM/ZnO成功结合在棉织物表面;TG分析显示PAMAM/ZnO复合整理棉织物热稳定性良好。经PAMAM整理的织物具有一定抗紫外性能;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3h后降解率为49.82%;折皱回复角为203°。由于PAMAM能促进ZnO与棉织物结合,经PAMAM/ZnO复合整理的棉织物抗紫外性能提高,UPF值达到50+,且光催化性能优良,反应3h后降解率为98.13%;折皱回复角达218°;经整理后的棉织物拉伸断裂性能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2)采用环氧氯丙烷(ECH)对PAMAM进行端基环氧化改性制备PAMAM-EP,研究了制备工艺中反应物投料比例和催化剂种类的影响。利用PAMAM-EP与ZnO复合整理棉织物。采用SEM、FTIR、TG等测试方法表征经PAMAM-EP整理后的棉织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合成PAMAM-EP最佳工艺:PAMAM与环氧氯丙烷比例为1:28,开环反应温度55℃;闭环反应催化剂4m L50%KOH,温度30℃,环氧值为0.325,产率为46.4%。SEM、FTIR图谱显示经PAMAM-EP/ZnO整理后棉织物表面结合了大量ZnO并形成了致密的PAMAM-EP交联膜;TG曲线表明整理后织物与原棉织物的热稳定性保持良好。经PAMAM-EP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有一定抗紫外性能;光催化性能一般,3h降解率为47.53%;折皱回复角达265°。经PAMAM-EP/ZnO复合整理棉织物,PAMAM-EP交联结合大量的ZnO,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表现良好,UPF达到50+;光催化性能优良,3h降解率为99.49%;折皱回复角达256°,同时拉伸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经PAMAM-EP/ZnO复合整理的棉织物皂洗后性能测试表现良好,30次洗涤后抗紫外性能变化不大,3小时光催化降解率85%,折皱回复角在210°左右。(3)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PAMAM/ZnO复合物并表征复合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能;然后将该复合物与PAMAM-EP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整理,测试整理后棉织物的结构和抗紫外、光催化、抗皱以及电磁屏蔽等性能。复合材料的TEM和EDS图谱,表明制得的Fe3O4/PAMAM/ZnO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为椭球形的包覆结构,中心层为Fe3O4,中间层为PAMAM,最外层为ZnO;紫外可见漫反射显示复合材料的光响应范围。整理后棉织物SEM图显示Fe3O4/PAMAM/ZnO复合材料在棉织物的PAMAM-EP的交联层上形成针状生长的立体结构,而且TG分析显示整理后棉织物的热稳定性依旧比较良好。性能测试表明复合材料整理过的棉织物抗紫外性能依旧表现优异;经整理的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光反应3.5小时对MB的降解率为99%;经整理的棉织物表现出一定的电磁屏蔽性能,屏蔽效能为-3d B~-40d B;机械性能依旧表现比较好,折皱回复角达243°,拉伸断裂强力达331N。同时也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洗性能。因此,PAMAM-EP与无机材料复合能赋予了棉织物的多功能整理效果,同时PAMAM-EP能有效地提高整理织物的耐久性,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应用空间。

曾林泉[7](2018)在《纺织品溶胶-凝胶整理技术的进展(二)》文中提出夏双双等[25]利用DNA水溶胶对聚乳酸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工艺流程是浸轧(带液率为70%80%)→烘干(50℃)。处理织物的性能按JISL1091—1999测试,结果如下:未处理的聚乳酸织物炭化面积为5.2 cm2,布样损毁面积较大;5 g/L DNA处理织物的炭化面积为2.0 cm2,与未处理织物相比有较大的改善,10 g/L和15 g/L DNA处理织物的炭

曹陈华[8](2018)在《耐久性纳米抗菌面料研发》文中提出为改善纳米TiO2在可见光与避光条件下的抗菌性能,以银、氮为掺杂元素,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在保持尿素与钛酸丁酯的摩尔比1:1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硝酸银的掺杂量,制备系列Ag-N-TiO2光催化抗菌剂。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征所制抗菌剂的光谱性质及微观结构,并通过抗菌性能测试,探索抗菌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125℃,硝酸银、尿素和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0.001:1:1时,所制Ag-N-TiO2光催化抗菌剂在可见光与避光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73%和96.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96%和99.97%,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为改善所制Ag-N-TiO2纳米抗菌剂与棉织物的结合牢度,以及柔性纺织品不耐高温的问题,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整理棉织物,使得所制纳米溶胶短时间内在棉纤维表面形成凝胶膜,并通过热处理,二者以共价键或范德华力牢固结合,改善了织物的抗菌耐久性。通过抗菌性能测试,探索了抗菌面料的最佳制备工艺,考察了织物的抗菌耐久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抗菌整理前后及50次标准洗涤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抗菌面料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负载时间3min,125℃热处理25min。经过抗菌整理后的棉纤维表面均匀附着了一层Ag-N-TiO2抗菌薄膜;50次标准洗涤后,由于机械外力,抗菌薄膜发生轻微破损,但整体仍较为完整,且破损后的抗菌薄膜在成为细小颗粒后依然吸附在棉纤维表面,持续发挥着光催化抗菌作用。抗菌面料经过50次标准洗涤后,仍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在可见光与避光条件下,对大肠杆的抑菌率分别为98.97%和98.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96%和97.60%,抗菌级别达到了AAA级水平。

张彤[9](2017)在《棉织物负载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耐久性抗菌面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纺织面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保健功能要求,尤其是在面临着近些年来各种疾病和病毒的传播,纺织品的抗菌功能整理应运而生,成为各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TiO2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光催化剂,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低廉的价格,已经应用于空气污染处理和水污染处理等方面;其次TiO2作为无机抗菌剂的一种,因其持久,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杀菌彻底和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应用于纺织品的抗菌整理中。为了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本课题对其进行了硫氮共掺杂改性,制备出棉织物负载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耐久性的抗菌面料,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课题以酞酸丁酯为钛源,尿素为氮源,硫脲为硫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TiO2光催化剂,研究讨论了温度对干凝胶粉体抗菌性能的影响。并以棉织物为负载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硫氮共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的抗菌面料,优化负载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征负载基体和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并分别测试了光催化剂和抗菌面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硫氮共掺杂TiO2粉体,吸收边带红移,禁带宽度减小,拓宽了光谱响应范围,提高了可见光响应能力。其中当烘燥条件为60℃时,粉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7%和100%。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棉织物负载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耐久性抗菌面料的最佳整理工艺为:负载时间为5min,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为80min。最佳整理工艺下的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3%和100%。在进行50次水洗后,抗菌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级别达到AAA级;20次水洗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级别均可达到AA级。本文图33幅,表10个,参考文献118篇。

乐志文,凌新龙,岳新霞[10](2016)在《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根据抗菌剂种类的不同,对抗菌剂进行了分类概述,并分析了各种抗菌剂的优缺点;对各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重点阐述;论述了近年来抗菌材料的发展,指出了未来抗菌材料研究与发展方向。

二、棉针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针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纳米银-壳聚糖抗菌棉针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2 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整理剂的制备
    1.3 抗菌棉针织物的制备
        1.3.1 棉针织物前处理
        1.3.2 棉针织物抗菌整理
    1.4 性能测试
        1.4.1 表面形态
        1.4.2 抗菌效果
        1.4.3 耐皂洗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设计
    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 织物表面形态
    2.4 抗菌效果
    2.5 耐皂洗性能
3 结论

(2)染料植物提取物绿色合成纳米银功能化织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
        1.2.1 天然纤维纺织品抗菌整理的重要性
        1.2.2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
    1.3 银系抗菌整理剂概述
        1.3.1 银离子的抗菌机理
        1.3.2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1.3.3 有机物制备纳米银机理研究进展
        1.3.4 纳米银抗菌织物研究进展
    1.4 栀子黄天然染料研究发展概述
        1.4.1 栀子化学成分
        1.4.2 栀子黄提取方法
        1.4.3 栀子黄提取物应用研究进展
    1.5 茜草天然染料
        1.5.1 茜草提取方法
        1.5.2 茜草提取物应用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2 栀子黄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整理棉织物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2 栀子黄提取物还原硝酸银工艺探究
        2.1.3 栀子黄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单因素实验
        2.1.4 栀子黄提取物合成纳米银染液染色单因素实验
        2.1.5 效果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栀子黄提取物还原硝酸银工艺条件优化
        2.2.2 XRD分析
        2.2.3 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
        2.2.4 整理织物的表观形貌以及EDS分析
        2.2.5 FTIR分析
        2.2.6 栀子黄提取物合成纳米银溶液染色工艺条件优化
        2.2.7 整理前后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分析
        2.2.8 不同整理工艺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2.2.9 栀子黄提取物-纳米银溶液整理织物抗菌性能
    2.3 本章小结
3 茜草根提取物染色棉织物以及抗菌整理
    3.1 实验内容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1.2 茜草根提取物对棉织物染色工艺研究
        3.1.3 茜草根提取物染色单因素实验
        3.1.4 染色正交实验
        3.1.5 效果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Ag~+处理工艺与直接染色效果分析
        3.2.2 Ag~+预处理染色工艺单因素影响
        3.2.3 Ag~+预处理染色工艺优化
        3.2.4 整理后布样的抗紫外性能
        3.2.5 整理后布样的抗菌性能
        3.2.6 整理后织物的表观形态
    3.3 本章小结
4 茜草根提取物-纳米银整理羊毛织物
    4.1 实验内容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2 茜草根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单因素分析
        4.1.3 效果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茜草根提取液还原硝酸银工艺条件优化
        4.2.2 还原后溶液的XRD分析
        4.2.3 还原后溶液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
        4.2.4 还原后溶液整理羊毛织物抗菌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无机抗菌剂制备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进展
    1.1 金属及金属盐抗菌剂
    1.2 光催化型抗菌剂
2 有机抗菌剂制备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进展
    2.1 季铵盐类抗菌剂
    2.2 季盐类抗菌剂
    2.3 胍类抗菌剂
    2.4 卤胺类抗菌剂
    2.5 两性离子化合物抗菌剂
    2.6 其他有机类抗菌剂
3 天然抗菌剂制备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进展
    3.1 天然植物类抗菌剂
    3.2 天然动物类抗菌剂
    3.3 其他天然抗菌剂
4 新型材料抗菌剂制备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进展
    4.1 石墨烯
    4.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5 总结与展望

(4)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染料简介
        1.1.1 植物染料概述
        1.1.2 从植物废弃物中提取染料
        1.1.3 酚类染料的功能性
    1.2 茶梗简介
        1.2.1 茶叶与茶梗概述
        1.2.2 茶梗的应用现状
    1.3 蚕丝与棉纤维简介
        1.3.1 蚕丝与棉概述
        1.3.2 蚕丝与棉的功能改性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茶梗提取物用于蚕丝染色及功能改性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茶梗色素的提取
        2.3.2 茶梗提取物对蚕丝的染色性能
        2.3.3 染色蚕丝的表面形貌
        2.3.4 染色蚕丝的增重率
        2.3.5 染色蚕丝的机械强力
        2.3.6 染色蚕丝的热性能
        2.3.7 染色蚕丝的功能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茶梗提取物用于棉织物染色及功能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棉织物的离子化改性
        3.3.2 茶梗提取物用于离子化改性棉染色
        3.3.3 染色棉的表面形貌
        3.3.4 染色棉的功能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茶梗提取物制备纳米银用于蚕丝的抗菌整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银的制备工艺
        4.3.2 纳米银的表征
        4.3.3 纳米银用于蚕丝改性的整理工艺
        4.3.4 改性蚕丝的表征
        4.3.5 改性蚕丝的功能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负离子功能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负离子织物研究现状
        1.2.1 负离子织物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1.2.2 织物负离子发射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负离子释放原料研究现状
    1.3 脑电检测相关生理研究现状
        1.3.1 脑电反应的生理指标
        1.3.2 脑电信号特征分析方法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流程
        2.1.2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研磨方式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2.2.2 研磨时间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2.2.3 偶联剂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研磨前后电气石粉的微观形貌与粒径分布
        3.2.2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微观形貌
        3.2.3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成分分析
        3.2.4 负离子功能棉织物的负离子发射量分析
        3.2.5 质量分数对织物负离子发射量的影响
        3.2.6 浸渍温度对织物负离子发射量的影响
        3.2.7 负离子棉织物的耐水洗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EG的负离子功能服装评价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研究对象
        4.1.2 实验前准备
        4.1.3 数据采集
        4.1.4 信号处理
    4.2 基于EEG的负离子织物穿着感受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端环氧基改性树枝状聚合物PAMAM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树枝状聚合物的简介
        1.2.1 树枝状聚合物的特性
        1.2.2 树枝状聚合物的制备
        1.2.2.1 合成方法
        1.2.2.2 合成现状分析
        1.2.3 树枝状聚合物的改性应用
        1.2.3.1 改性方法
        1.2.3.2 改性应用
    1.3 无机材料
        1.3.1 ZnO简介
        1.3.2 光催化反应原理
        1.3.3 ZnO的光催化机理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PAMAM与其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3.1 PAMAM的制备
        2.2.3.2 纳米ZnO的制备
        2.2.3.3 棉织物的预处理
        2.2.3.4 棉织物的整理
        2.2.4 测试与表征
        2.2.4.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4.2 热失重分析(TG)
        2.2.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2.4.4 X射线衍射晶型分析(XRD)
        2.2.4.5 织物抗皱性能测试
        2.2.4.6 织物拉伸强力性能测试
        2.2.4.7 织物抗紫外性能测试
        2.2.4.8 织物光催化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AMAM的制备机理
        2.3.2 PAMAM的结构表征
        2.3.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2.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
        2.3.3 PAMAM及其复合物整理织物的结构表征
        2.3.3.1 扫描电镜分析(SEM)
        2.3.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3.3 热重分析(TG)
        2.3.3.4 X射线衍射晶型分析(XRD)
        2.3.4 PAMAM及其复合物整理后织物性能测试
        2.3.4.1 抗紫外线性能变化
        2.3.4.2 光催化性能变化
        2.3.4.3 抗皱性能变化
        2.3.4.4 拉伸性能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MAM的端基改性及对棉织物的整理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3.1 PAMAM-EP制备
        3.2.3.2 纳米ZnO制备
        3.2.3.3 棉织物的预处理
        3.2.3.4 棉织物的整理
        3.2.4 测试与表征
        3.2.4.1 红外光谱分析(FIIR)
        3.2.4.2 热失重分析(TG)
        3.2.4.3 环氧值分析测定
        3.2.4.4 热裂解气质联用色谱(PY-GCMS)
        3.2.4.5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2.4.6 织物抗皱性能测试
        3.2.4.7 织物拉伸强力性能测试
        3.2.4.8 织物抗紫外性能测试
        3.2.4.9 织物光催化性能测试
        3.2.4.10 织物耐洗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AMAM-EP的制备
        3.3.1.1 反应物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
        3.3.1.2 反应催化剂对环氧值的影响
        3.3.2 PAMAM-EP的结构表征
        3.3.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2.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
        3.3.3 PAMAM-EP及其复合物整理织物结构表征
        3.3.3.1 扫描电镜分析(SEM)
        3.3.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3.3 热重分析(TG)
        3.3.4 PAMAM-EP及其复合物整理织物性能测试
        3.3.4.1 整理后织物抗紫外性能变化
        3.3.4.2 整理后织物光催化性能变化
        3.3.4.3 整理后织物抗皱性能变化
        3.3.4.4 整理后织物拉伸性能变化
        3.3.5 整理后织物的耐水洗性能
        3.3.5.1 抗紫外线性能变化
        3.3.5.2 光催化性能变化
        3.3.5.3 折皱回复性能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e_3O_4/PAMAM/ZnO的制备及对棉织物的整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3.1 Fe_3O_4/PAMAM/ZnO复合材料的制备
        4.2.3.2 棉织物的预处理
        4.2.3.3 棉织物的整理
        4.2.4 测试与表征
        4.2.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4.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4.2.4.3 紫外可见吸收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4.2.4.4 热失重分析(TG)
        4.2.4.5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试
        4.2.4.6 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性能测试
        4.2.4.7 织物抗紫外性能测试
        4.2.4.8 织物光催化性能测试
        4.2.4.9 织物电磁屏蔽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e_3O_4/PAMAM/ZnO复合材料的表征与测试
        4.3.1.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4.3.1.2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分析(EDS)
        4.3.1.3 紫外可见吸收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DRS)
        4.3.2 Fe_3O_4/PAMAM/ZnO复合整理棉织物的表征与测试
        4.3.2.1 复合材料整理后棉织物结构表征
        4.3.2.2 复合材料整理后棉织物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纺织品溶胶-凝胶整理技术的进展(二)(论文提纲范文)

4展望

(8)耐久性纳米抗菌面料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TiO_2光催化抗菌剂的共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1.3 纳米TiO_2在纺织品抗菌整理上的应用
        1.3.1 纳米TiO_2的低温制备
        1.3.2 纳米TiO_2在纺织品上的抗菌耐久性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制备
        2.2.1 Ag-N-TiO_2光催化抗菌剂的制备
        2.2.2 棉织物预处理
        2.2.3 Ag-N-TiO_2光催化抗菌面料的制备
    2.3 材料表征
        2.3.1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UV-Vis DRS)
        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3 抗菌织物扫描电镜分析(SEM)
    2.4 抗菌性能测试
        2.4.1 实验原理
        2.4.2 标准样的制备
        2.4.3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2.4.4 接种菌液的制备
        2.4.5 实验操作步骤
        2.4.6 结果计算与评价
    2.5 织物的抗菌耐久性评价
    2.6 抗菌面料服用性能测试
        2.6.1 顶破强力
        2.6.2 透气性
        2.6.3 白度
        2.6.4 弯曲性能
        2.6.5 pH值
3 Ag-N-TiO_2光催化抗菌剂的制备与表征
    3.1 制备工艺优化
        3.1.1 热处理温度
        3.1.2 银离子最佳掺杂比
    3.2 材料表征分析
        3.2.1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UV-Vis DRS)
        3.2.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 抗菌性能测试
        3.3.1 试验准确度的判定
        3.3.2 大肠杆菌(E.coli)
        3.3.3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
    3.4 Ag-N-TiO_2光催化抗菌机理探究
    3.5 本章小结
4 Ag-N-TiO_2光催化抗菌面料的制备
    4.1 制备工艺优化
        4.1.1 负载时间
        4.1.2 热处理时间
    4.2 面料抗菌耐久性评价
        4.2.1 大肠杆菌(E.coli)
        4.2.2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
        4.2.3 扫描电镜(SEM)
    4.3 面料抗菌耐久性机理探究
    4.4 耐久性抗菌面料的服用性能测试
        4.4.1 顶破强力
        4.4.2 透气性
        4.4.3 白度
        4.4.4 弯曲性能
        4.4.5 pH值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主要成果
    创新点
    课题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9)棉织物负载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耐久性抗菌面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棉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2.1 棉纤维的结构
        1.2.2 棉纤维的性能
    1.3 抗菌剂的种类及添加方法
        1.3.1 抗菌剂的种类
        1.3.2 抗菌剂的添加方法
    1.4 负载纳米TiO_2 可见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负载基体
        1.4.2 负载方法
        1.4.3 纳米TiO_2 光催化剂的掺杂改性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2.2.1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UV-VisDRS)
        2.2.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3 扫描电镜分析(SEM)
        2.2.4 抗菌性能评价
3 干凝胶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3.1 制备
    3.2 表征
        3.2.1 UV-Vis DRS分析
        3.2.2 FT-IR分析
    3.3 抗菌效果评价
        3.3.1 大肠杆菌(E.coli)
        3.3.2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
    3.4 本章小结
4 耐久性纳米光催化抗菌面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4.1 复合材料的制备
        4.1.1 棉织物的预处理
        4.1.2 溶胶液的制备
    4.2 制备工艺优化
        4.2.1 负载时间
        4.2.2 烘干时间与烘干温度
    4.3 耐久性抗菌性能评价
        4.3.1 大肠杆菌(E.coli)
        4.3.2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
        4.3.3 抗菌机理探究
        4.3.4 抗菌织物的SEM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主要成果
    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10)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剂种类及特性
    1.1 无机类抗菌剂
    1.2 有机低分子类抗菌剂
    1.3 天然产物类抗菌剂
    1.4 有机高分子抗菌剂
    1.5 复合抗菌剂
2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2.1 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2.2 有机低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2.3 天然产物类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2.4 有机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2.5 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3 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
    3.1 无机抗菌材料
    3.2 有机低分子抗菌材料
    3.3 天然产物类抗菌材料
    3.4 有机高分子抗菌材料
    3.5 复合抗菌材料
4 展望

四、棉针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纳米银-壳聚糖抗菌棉针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J]. 刘晓妮,孟家光,王红兴. 针织工业, 2021(06)
  • [2]染料植物提取物绿色合成纳米银功能化织物的研究[D]. 郭锐.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1)
  • [3]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周乐,王斌琦,聂毅. 化工学报, 2020(10)
  • [4]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D]. 程桐怀. 苏州大学, 2020(02)
  • [5]负离子功能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丁慧慧. 苏州大学, 2020(02)
  • [6]端环氧基改性树枝状聚合物PAMAM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D]. 王沥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7]纺织品溶胶-凝胶整理技术的进展(二)[J]. 曾林泉. 印染, 2018(15)
  • [8]耐久性纳米抗菌面料研发[D]. 曹陈华.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9]棉织物负载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耐久性抗菌面料研究[D]. 张彤.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5)
  • [10]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乐志文,凌新龙,岳新霞.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2)

标签:;  ;  ;  ;  ;  

棉针织物纳米抗菌整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