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_尹旭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人心血管外科三病区 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 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是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进行统计,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51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疼痛护理,对照组采用疼痛护理常规,进行为期7天的追踪观察,分析2组结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连续7天的VAS评分和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术后疼痛;心脏瓣膜置换术;个性化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病作为心脏器质性病变,是我国心脏病高发病种之一,现如今,随着科技水平,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瓣膜置换术作为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很多病人愿意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1]。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心功能等级低下;二是瓣膜置换术手术复杂,操作难度系数高,术后康复期长;三是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2]。这些特点导致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并且由于手术自身的特点,很多病人在术后会出现疼痛反应,容易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术后康复。术后病人疼痛时,由于自身应激系统被激活,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节律增快、颅内压的升高、血压的升高和瞳孔扩大等一系列躯体反应。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术后康复以及后续的治疗护理[3]。当病人出现疼痛时,及时的了解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和性质,并对疼痛程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以及能够造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疼痛的相关原因,进行有效和准确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就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疼痛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做出相关阐述,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的选取和分组

通过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进行统计,共203例,对具有心理问题、精神障碍、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性质的病人进行筛选,最终剩余符合标准的病人10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对102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疼痛常规护理,每组病人各为51例。观察组中男性病人27例,女性病人2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21岁-69岁,平均年龄为58.4岁;其中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1例,主动脉置换术患者17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分布区间为22岁-68岁,平均年龄为56.4岁;其中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9例,主动脉置换术患者16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6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的选取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病人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来减轻病人术后的疼痛,具体方法如下。

1.2.1 瓣膜置换术前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病人办理入院相关手续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及病人及家属病区相关情况,了解病区基本结构,认识主管医师及护士,并且需要根据其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4]。对手术缺少了解、预后过度担忧者,应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病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优点以及必要性,并向患者详细告知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尤其是术后疼痛的相关内容,向病人介绍我院手术技术的成熟性、专业性及主刀医师手术经验的丰富性,用我院手术数据统计结果更具体的让病人了解我院手术的成功率,向其列举一些同类病人的康复案例,让患者心安,缓解病人的术前恐惧,并告诉病人心理状态对手术的影响,认识到调节心理状态的重要性,降低术后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5]。此外,告诉病人术后需入住ICU病房监护,介绍ICU的环境,使病人认识到ICU对生命保障的作用,减轻病人的后顾之忧[6]。

1.2.2术后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出现部分症状不能马上消除甚至暂时性加重,且术后三天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等情况,极易导致病人对手术效果产生质疑,加重术后焦虑反应进而导致术后切口疼痛加重[7]。此外,术中放置的胸腔引流管以及导尿管等等的牵拉,也会导致病人出现疼痛,加重病人的恐惧与不安情绪。所以当病人术后送往ICU监护治疗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就需第一时间与病人进行沟通,告诉病人手术非常成功,现在你已安全转入ICU进行术后恢复,并告知可能发生的疼痛不适的原因,取消其心理顾虑。告诉病人各类监护仪器的作用,减轻病人的排斥感,适当调低监护仪器的声音,以免对病人造成心理压力。确保ICU环境的安静、舒适,利于病人休养。此外由于ICU病房的封闭性,探视制度较为严格,家属的陪护时间较短,病人极易产生孤独遗弃感,护理人员需热情、主动地关心病人,让病人的病情需求及生活需求都得到重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探视要求,让家属可隔窗探视,短暂失语者,可通过手势、卡片等形式鼓励病人诉说需求,用适当的肢体接触减轻患者的焦虑[8]。以上途径都可有效缓解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降低病人对自身躯体疼痛的关注度。

1.2.3 康复阶段心理护理

病人从ICU转入普遍病房后,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疼痛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必要的交流及心理支持,鼓励病人加强营养补充,增强机体免疫力,协助病人更换体位,防止病人因自己变换体位导致手术切口疼痛加重或者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9]。

1.3疼痛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连续7天监测)和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以“一般”“满意”“很满意”为分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满意程度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 2组患者术后7天VAS评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3.1引起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分析

3.1.1手术切口引起疼痛

心脏瓣膜置换术一般选取胸部正中线为手术切口,手术时必须以辅助器械锯开胸骨,如果手术选用横向切口,则需要以拉钩等工具扩撑肋间隙,这两种术后切口的选择,都会出现损伤肋间神经及其分支、手术切口周围炎性反应、心肌手术损伤、心包挤压等情况的发生。并且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胸部创伤较大,手术切口疼痛较为剧烈[10]。

3.1.2管道刺激引起疼痛

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一般采取全麻方式进行麻醉,需要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型号的不同个病人自身情况的不同导致病人在行气管插管术后会产生咽部的刺激感,例如咽部干涩、疼痛等。全麻病人在手术时会进行尿管插管导尿,大部分病人在行尿管插管导尿后会出现尿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术中会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引出胸腔内残余液体和手术切口处的渗液,引流管的留置会造成一定的牵拉痛。如果病人留置了胃肠减压管或者中心静脉置管等,也会造成手术病人的疼痛和不适[11]。

3.1.3体位引起疼痛

病人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由于各种引流管的放置、辅助器械的使用、自身身体虚弱无力、担心导管脱位等因素无法灵活变换体位,病人容易出现腰部、背部、双下肢的酸胀不适及麻木疼痛感。

3.1.4环境和心理因素

术后病人会常规转入ICU监护,由于病人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而且ICU各种监护仪器和灯光等原因,病人由于术后无法清洁身体,容易造成病人心中烦躁,疼痛阈值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自觉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12]。

3.1.5其他因素

病人由于术中气管插管和术后长期卧床,为了避免坠积性肺炎,病人需要咳嗽、咳痰且变换体位,情况允许时可适当下地活动这些都可以引起手术切口处疼痛和牵拉引流管造成疼痛。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时,忽略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造成疼痛[13]。

3.2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有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时VAS评分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在此次研究中术前对病人初步评估心理需求,根据其不同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术后在病人清醒后,向患者交代相关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及关注病人的情绪情感,降低病人对环境的陌生感和减少对各种引流管和手术切口的疼痛的关注。康复阶段针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目前自身对疼痛的认识及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疼痛护理计划,和病人进行必要的交流,积极给予心理支持。上述个性化心理干预都可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疼痛。

4.小结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疼痛的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疼痛发展的规律,综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人体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护理计划,给予科学的心理指导。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对病人术前、术后、康复阶段做出干预,结果证明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的病人,术后疼痛缓解迅速且对疼痛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杜阳,苏带兰,李慧敏,韦晓静.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15):1851-1853.

[2]顾建瑶,吴震群,潘丹丹,蒙伟平.心理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2):342-344+354.

[3]刘丽华.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09):1501-1503.

[4]周丽华,林玉琴.延续护理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9):1373-1375.

[5]梅赣红,黄燕,余娇,彭林敏,邓根英.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4-1686.

[6]陈静薇,林小丽,吴秋茹,张丽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34):148-149.

[7]吴芳玉,刘胜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理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08(04):484-485.

[8]胡云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不舒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04):15-16.

[9]蒋琛,陶翠菊,樊桂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0例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6(04):450-451.

[10]许乐,肖春秀.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05):491-493.

[11]李兆梅.心理干预用于瓣膜置换术患者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4(02):10-11.

[12]方文,陈永彤,梁继娟,陈如红,林玉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对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08):1106-1107.

[13]毕娜,姚梅芳,黄津芳,齐丽芳,王虹.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03):10-12+16.

论文作者:尹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_尹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