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的优秀工程--评郑公成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新工作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的优秀工程--评郑公成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新工作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的优秀工程——评郑功成新著《中国社会保障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新论文,中国社会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理论论文,优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1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最终被确定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然而,作为其维系与稳定机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却迄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导致了社会保障改革实践的莫衷一是,并正使社会保障成为一个瓶颈,阻滞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在这种形势下,由武汉大学郑功成教授撰著的《中国社会保障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列为重点图书于1994年9月出版,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保障界的一件大事和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该书分为导论、渊源篇、当代篇、发展篇、港澳台篇以及作者的自序、跋。导论概括了当代社会保障的六个本质特征,对社会保障作出了科学的理论界定,同时对后备基金、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意义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阐述,从而是全书的总纲。渊源篇系统探讨了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保障思想和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实践,并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由此可窥见社会保障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梗概。当代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划分和论证了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在深层次上剖析了其缺陷。发展篇从宏观入手,纵论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关系,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改革原则与目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构思,设计了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体系。港澳台篇对香港、澳门、台湾这三个属于中国的特殊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专题研究,从中揭示了港澳台社会保障制度与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可分割性以及与大陆的差异性。全书46万字,体系结构完备周全,逻辑关系十分严密,堪称中国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一项规模恢宏的工程。

社会保障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又是刚刚兴起的新学问。许多初步接触社会保障研究的学者一般站在各自的专业立场上将社会保障纳入社会学或经济学或政治学范畴,导致了研究成果的支离破碎;有的甚至将它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更是带来了十分有害的后果。《中国社会保障论》的可贵贡献,不仅在于将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且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一方面,该书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确如作者界定的社会保障范围一致,“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保障等社会措施的总称”,无论是古代、当代还是未来,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作者探讨的都是社会保障的整体而非局部,从而显示了该书的层次性和作者所站的理论高度,用一句充满溢美色彩但绝不过分的话来说:只有读了《中国社会保障论》,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保障的丰富内容;只有读了《中国社会保障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向。另一方面,作者不惜笔墨地论述了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保障学科,既是改革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学科既不能简单地归之于经济学范畴或政治学范畴,亦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社会学范畴”。因此,作者呼吁“学术界有责任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加以研究”,同时将其定性为“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主张“将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摆在首位”,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保障,以此“确保社会保障学科不受局限,促使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障理论从初创走向成熟”。作者正是从上述理论出发,揭示了社会保障独特而庞大的研究领域,为严重滞后于改革实践的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发展之路。

郑功成教授的研究成果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大业融为一体。作者在自序开篇中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关系,认为“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将人推向了社会,使人完成了从‘家庭人’、‘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发展进程”,强调“当代社会必须建立起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于后,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文明才会进步”,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的自由竞争+政府的宏观调控+完备的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在当代篇中剖析了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层缺陷及其与市场经济改革的严重不适应性;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保障从社会救助型到社会保险型再到社会福利型的三阶段发展论。在发展篇中更是对市场经济改革条件下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刻的研讨,提出同步改革乃至先行推进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以及企业改革、农村改革、财政改革、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公务员制度改革等与社会保障的关系;阐述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论、适度保障观与收支平衡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模式阶段推进论,设计了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等等。联系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尚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社会福利尚未社会化等诸多现象和整个市场经济改革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我们不能不钦佩作者的高屋建瓴和真知灼见。因此,《中国社会保障论》以市场经济改革为背景,从市场经济的崭新视角来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没有丝毫的媚俗和赶“潮”成分,恰恰充分展示了作者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做真学问的风采,反映了一个社会科学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中国社会保障论》的理论贡献,还在于为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中正确处理国外与国情、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作出了榜样。作者肯定,“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上,工业化国家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书中披沙简金地介绍了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学说及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然而,更强调社会保障“必须植根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和现实国情乃至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对中国人口众多且正步入老龄化、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经济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国情因素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并以此为研究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的出发点,真正达到了走中国特色道路的崇高境界。在如何处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上,作者主张“既不能囿于历史与传统,亦不能割断历史,而是需要有选择地继承历史遗产,保持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定的延续性”,论证了当代社会保障与历史上的社会保障的渊源关系,揭示了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所走过的从创建→调整→挫折→恢复发展的曲折历程,构思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战略。因此,该书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植根国情、借鉴国外、面向现实、着眼未来、兼顾历史与传统的科学学术思想,这在近些年出版的社会科学著作中是不多见的。

考证严密,资料详实,是《中国社会保障论》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作者穷十年之功,但又不是埋首书斋,而是“从1985-1993年间,历经20余省、市、区的调查研究和各种学术会议、讲学活动”、“与民政、保险、劳动、人事等部门广泛接触”,才使该书完成“从零散研究到集中研究,从个别研究到系统研究,从论文发表到成书出版”。在这部46万字的著作中,引注达500多处,列出的报刊、参考书籍名录达300余种,整理的数据资料表58个,社会保障体系图及管理体制图20幅。如此广泛的调查、如此严密的考证、如此丰富的资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荜路蓝缕之功和严谨治学、雍容大雅的学者风度。此外,该书单独列篇研究港澳台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补大陆学界这一研究之空白,亦是对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

当然,《中国社会保障论》的个别观点亦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它作为一部开拓性著作,确实把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完全可以称之为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中的一项优秀工程。

标签:;  ;  ;  ;  

市场经济改革理论建设的优秀工程--评郑公成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新工作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