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领域翻译交际目的探究-基于功能派目的论视阈论文

环境科学领域翻译交际目的探究-基于功能派目的论视阈论文

【经贸教育】

环境科学领域翻译交际目的探究
——基于功能派目的论视阈

汪 颖 李 济

(蚌埠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 全球化背景下,环境科学领域交流日益加速,凸显了环境科学翻译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立足功能派目的论视阈,以环境科学领域翻译的交际目的为中心,提出在介绍和引进环境科技信息时保留源语的先进术语和概念;忠实原文,译文与原文实现信息等价转化;译文契合目的语语体特点;译文应达到顺应环境科技语境及标准的目的;译文应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等。探讨其翻译的有效策略及方式,以期为提高环境科学领域翻译质量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 功能派目的论;环境科学;翻译;交际目的

功能派翻译理论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提出,之后汉斯·J·弗米尔(Hans J. Vermeer)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目的论,功能派翻译模型更加详细与具体,也使得功能派目的论的发展日趋成熟。功能派翻译理论引入中国伊始,就引起中国翻译界的极大兴趣,并激发广大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如早期桂乾元[1]的《记联邦德国的三位翻译家》、张南峰[2]的《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陈小慰[3]的《简评“译文功能理论”》、钟伟合与钟钰[4]的《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以及张春柏对《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莱斯著)的评论、张美芳对《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的评论等,都为功能派目的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环境科学旨在研究环境质量控制及改善的相关原理和工程措施。水土流失及污染、人口增长、资源储备下降、营养物质的耗竭等现状凸显,人类理想的生存与发展愿景面临窘境。在此背景下,环境科学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协调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和文明社会,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美好夙愿。本文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环境科学领域翻译的交际目的为中心,探讨其翻译的有效策略及方式,以期为提高环境科学领域翻译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功能派目的论对环境科学领域翻译的启示

环境科学问题关乎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属科学技术研究范畴, 也是社会关切热点。翻译作为语言转化活动,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消解文化差异。环境科学领域翻译,对于加强国际环境科学合作交流、构建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全球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5]。环境科学文本,有自身特别的科技性和专业性,同时中文与英文各有自身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特征,因此,在环境科学领域翻译中,要准确把握翻译要实现的目的,熟练运用翻译语言,结合环境科学文本特点,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顺利转化。

翻译被功能派目的论视作交际行为。整个翻译行为过程需决定于翻译行为要实现的目的。功能派目的论与传统翻译思想不同,该理论把翻译研究的范畴定位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从而使翻译研究视野得以拓宽。环境科学领域翻译的终极目的是传递客观、详实和严谨的信息,该领域信息传递的内容和效果是翻译关注的重心。因此,功能派目的论的应用契合了环境科学文本的特点。

功能派目的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翻译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源语材料的选取理解,翻译策略、原则、技巧的选用等,都与选择的确定相关。决定翻译过程中各种选择的因素,就是翻译的目的[6]。目的论核心人物费米尔把翻译目的细分为三个层次:译者的目的;译文交际的目的;使用特殊翻译策略目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指译文交际目的,即译文依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在译入语文化背景下,对译入语读者实现交际功能。功能派目的论需要译文促成其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译语的文化语境,如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审美习惯、意识形态、居主导地位的文本体裁、写作规范等,在翻译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际目的制约着翻译材料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译文的生成以及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般投资者,投资游戏股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从稳健角度出发,选择龙头股腾讯控股(00700.HK)以及网易(NTES),但均不在A股上市,对投资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二是从单一爆款产品的角度出发,11月29日,吉比特(603444)新游《贪婪洞窟2》,上线10天稳居Ios付费榜第一、并进入畅销榜TOP40,成为付费游戏的现象级产品,股价因此出现上涨,但这需要对游戏产品有一定的先知先觉判断能力。三是以行业政策变化为导向,从板块的角度出发去投资,短线把握板块内资金面最强的个股。

二、环境科学领域翻译的交际目的

(一)介绍和引进环境科技信息,保留源语的先进术语和概念

在环境科学文本互译中,译文要遵循该学科语言的约定性、科学性、单义性和系统性,使该学科系统的概念体系能在术语的译名中体现出来。基于此目的,译文可以利用构词法,如派生、合成、转化、缩略等,发挥科学的创造性,对术语进行翻译。如,“生态系统”的译文已经统一为“eco-system”,此构词的合成规律可进行参照,以适用于该领域的相关翻译。如“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可以译为“eco-engineering”和 “eco-agriculture”。译文还可以依据此目的,使用合成法组成新术语,如“生态密度、生态幅、生态等值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力”就可以分别译为:“ecological density, ecological amplitude, ecological equivalent, ecological factor和ecological force”。再如 “oil-bearing(省油的)、heat-treat(进行热处理)、silver(镀银)、chloral(三氯乙醛)”等。

对于一个已知几何形状的压头来说,接触面积AC是接触深度(hC)的函数,当压入深度小于6μm时,压头可以作为理想压头,计算公式如下: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其中,词汇最为敏感和活跃,因此,术语本身会发生变化。环境科学术语也有自己演进的过程,译文需要对此予以关注。如“silviculture”曾为“造林学”之意,现在中文译名已统一被称为“森林培育学”[7]。在术语翻译中,还需科学辨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如“沙漠化(desertization)与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国有林(national forest)”与“国有林区(national forest area)”等。

环境工程的“三通”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台湾海峡两岸的三通”(Three direct links of trade, mail and 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而是指环保工程建设上的“水通、电通、路通”,“一平”指“场地平整”。因此可以用“three supplies and one leveling” (supply of utility services, telecommunications and paved roads, and leveled ground)。

(二)忠实原文,译文与原文实现信息的等价转化

目的论忠实法则要求,源语文本与译文之间应遵循语际连贯一致。环境科学文本主要是向读者传播科技信息,这种信息以客观性为主要特征,拒绝主观性的参与,尽量使信息清晰和明确。环境科学文本蕴涵较高的科技含量,关乎严谨的科学实践,译者需把握忠实于源语的原则,避免任何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的翻译失当。

在此文本的翻译中,要注意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用合乎习惯的衔接手段,在译文中体现出句子结构的关联或者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译文行文流畅达意、逻辑缜密,实现原文的功能目的。“非理性开垦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是“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形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侵蚀”的具体化,也就是如若“人类对土地的开发=非理性开垦利用”,那么,“土地资源的直接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由此,“非理性开垦利用造成的”修饰一串短语。

1)以远景2030年作为水平年,基于岛内电厂协议供电约8 MW和“十三五”内新增47.5 MW的规划气电,进行建设本地气电和柔直联网的供电方案研究。

例(2):认识到每一吨纸的回收等于挽救17棵树,会推动社会回收纸张。为了使大部分的再制浆作业有利可图,这种无偿劳动是必须的。

例(2):实质上所有的磷酸盐通过生物作用最终都会回复到无机磷形式,在构造高能物质中为植物重新使用。

译文:All phosphates in nature will, by biological action, eventually revert to inorganic forms to be again used by the plants in making high-energy material.

例(3):三元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

译文:Ternary Activator (Purifier) for Automobile Exhaust.

“三元”在源语的内涵是“三重净化汽车尾气的措施”,而不是品牌的名称,因此不可译为“Sanyuan”,应遵从其真实概念表达,选用“Ternary”。

“写之”则是对于“游之、记之、悟之”过程的最终总结和归纳,只有前边三个方面是准备充分之,才能得“写之”之乐趣,“写之”是得心应手,自我抒发的最佳体现,是表达自我,感受自然万物的精神所在,以笔墨为载体,自由地抒发和表现出来。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设计了一款实验用四频带带通滤波器。滤波器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33,厚度为0.8 mm,机械尺寸小于21 mm×32 mm,大约为0.18λg×0.13λg,其中λg表示滤波器第一通带中心频率处的基板上的导波波长。

例(4):燃煤是一种能源浪费。一个电站的燃炉中燃烧一磅煤产生的蒸汽,可驱动一台发电机产生供一支电炉丝工作三小时的电流。

译文:The burning of coal is very wasteful of energy. One pound of coal burned in the furnace of a power station will raise enough steam to drive a generator that will produce enough current to light a one-bar electric fire for three hours.

以上四个文本的翻译,是按照忠实法则的要求,传递了源语要表达的客观真理或事实,体现出环境科学文本的拒绝主观性和臆断性。

(三)译文契合目的语语体特点

作为两种语系,汉语及英语在词汇、语法、句法、修辞层面有着各自鲜明特征,这些特点存在着诸多差别,也呈现出一些共性[8],如环境科学领域的中英文文本存在着以下共性:文本注重叙事连贯、语言表述明细通畅、杜绝文字隐晦生硬、文字结构严密、语言严谨、数据确切等。英文文本的典型特征有:省略人称、较多使用被动结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居多、较多使用结构紧凑的长句或复合句等。汉语文本的典型特征有:省略句少、完整句多、被动句式少、文本连接更关注意合等。功能派目的论的连贯法则,强调译文在目的语读者中的可读性及可接受性。对于环境科学文本,连贯法则要求译文语义连贯,译文应该充分考虑目的语语体特点,使译文能达到预期交际目的。

例(1):人类对土地的开发,映射出人类文明水平,但同时也形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侵蚀,如非理性开垦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令人忧心。

国际上有关环境管理和绿色生产的标准有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SO14000的标准认证机制在内部建立起低碳生产和绿色管理的新体系,将企业生产、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控制、包装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系统调整和重新建设,发挥出各方面、各部门在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上的优势和积极性,真正建立起企业生产、供应、管理的绿色链条,在企业内部将低碳经济转化为可以执行、操作和实施的操作和行为。

译文:Exploitation of land resources reflects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a civilization, but it also directly destroys the land. The destruction is often a result of unsound cultivation practices that causes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r soil pollution. Soil erosion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通过阅读,能积累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技巧方面得到提高。由于在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方面有所欠缺,许多学生在写作方面无法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文章整体水平下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点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句子的仿写中学习写作技巧,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

例(1):If the service reservoirs are adequately designed to meet these capacity considerations, then the supply conduits leading to them generally must only be designed to carry approximately 50% in excess of the average daily demand of the system of subsystem.

译文:如果地区水库的容量被设计成能满足上述有关水库库容方面的考虑的话,则只需将通往这些水库的供水管渠的输水能力设计成比该配水系统或子系统的每日平均需水量大50%左右。

环境科学领域英文文本常借助于复合句进行表述,因此,在译文中可以采用同位语从句,以that引导,使文本的重心realization得以诠释。

译文:The realization that each ton of paper recycled saves about 17 trees from the ax often prompts community paper drives. This type of tree labor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keep most re-pulping operations solvent.

例(3):声音是一种扰动,其波数会随着功率增大而提高,同时,它的频率或音调也随之增大。

译文:The higher the wave, the greater its power;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waves a sound has, the larger is its frequency or pitch.

表示不同事物的程度同步递增,英语中可诉诸于比较级并列且前置的方式,以突出该类同步[9],因此可以分别用到“the higher, the greater和the larger”。

例(4):A number of schemes have been devised which attempt to take such factors into account in measuring or predicting people’s reaction to noise.

译文:已经设计出一些旨在测量和预测人们对噪声反应的技术路线。

环境科学领域英文文本常用被动态,但对应的中文文本习惯接纳主动态。在翻译中要注意语态的转化,以使译文契合目的语语体特点。

(四)译文应达到顺应环境科技语境及标准的目的

环境科学领域英文文本中,存在着一定数量源于文学英语的词汇,其词义清晰简单,当用于环境科学语境时,具有特殊的内涵。在翻译实践中,需关注其专门语境的顺应,才能准确表达其内涵。 “Refuse”在文学英语中是意为“拒绝;拒受”的常见动词,在环境科学领域,其身份转变为一名词,意为“弃物、垃圾”。再如“extraction”,在文学英语中,作名词 “血统、家世”之意,在环境科学中,特指“提取法、萃取法”。

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成蚜后,平均寿命低于对照;LC30处理成蚜后,其平均产蚜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 LC10和 LC20处理成蚜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2)。

例(1):没有较充分理解分解,就不能理解与影响溶解氧含量的污染物有关的问题。

译文: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ollutants which affect the dissolved oxygen levels cannot be appreciated without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decomposition or biodegradation, part of the total energy transfer system of life.

为保障水资源论证工作有序推进,松辽委会同各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多次奔赴项目区开展“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资源论证前期调研工作,重点对各类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项目总体布局、水资源匹配状况、现有水源井布设、节水工程典型设计、项目实施后新增取水量及水源工程等情况,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进行指导。

环境科学中的“分解”,有着自己的专属内涵,在英译中,需要符合其专业语境,在译文中需对其含义进行特别诠释,才能为汉语读者更好地接受。因此,在译文中可加上“part of the total energy transfer system of life”予以解释。

例(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译文: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GB18918-2002)

此例是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的权威文件名称,其发布时带有该英译标准,是该专有名称的组成部分,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在翻译中注意遵守该标准。

由表1可见,保存条件及时间对总磷的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加酸样品室温保存、冰箱保存7d总磷测定结果均不变。保留72h后不加酸比加酸保存的结果略低,原因可能为[3]:(1)酸性环境可以抑制自然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总磷的降解作用;(2)总磷的吸附性强,酸性环境可以避免部分总磷吸附于采样瓶壁上。不加酸室温条件下保存的水样,7d后总磷偏差也在允许范围内(≤10%),但考虑到不同水体中微生物对总磷影响的不可控性和环境温度对微生物活动的不可控性,总磷水样最好应在5℃以下低温冷藏,保存时间不超过3d为宜,如需更长时间保存,则需加酸保存。

(五)译文应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环境科学文本翻译涉及环境工程、企业生产环保、日常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公示语等,具有综合性和跨文化性的特征。只有把握源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功能才能进行精准的翻译,这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所在。因此,环境科学文本翻译的过程,需要熟悉相关的文化底蕴及环境背景,广泛熟悉和掌握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地理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要实现该领域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做到语言的转化,更要实现环境科学的跨文化信息传递。

例(1):三通一平(某环保项目公示要求)

嗅闻试验结束后,立即将小鼠移入自主活动测试箱,记录5 min内小鼠的活动总路程(TD)、平均速度(MS)、静止时间(TRD)。

此译文在完整保存源语名称的同时,对其涉及的文化、经济、政策内涵加以诠释,实现了译文的整体文化传真。

例(2):Because of the circuitous and directional flow of waterways, railways often have an energy advantage over barges.

译文:由于河道迂回曲折,且具有方向性,铁路运输相对于水路运输而言,常具有节能的优势。

“Railways”意为“铁路”,“barge”意为“驳船”,在汉译的过程中,应顺应汉语读者生活中所熟悉的文化,翻译成“铁路运输”及“水路运输”更为合适。

例(3):The complex question of which contaminants in waste water must be remov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o what extent must be answered specifically for each one.

译文:对每一个事例而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回答如下复杂问题:废水中的哪些污染物需要被去除?需要处理到何种程度?

对于汉语读者来说,疑问句更能唤起其内心的思考和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因此,英文源语中的陈述句在译为中文的疑问句后,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心理期待。

例(4):全降解植物发泡餐具开发/生产

译文: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fully-degradable and vegetable fiber-foamed tableware.

有人说:“光有学问而没有德行,这样的学问就跟狗尾巴一样没有用,它既不能遮住屁股眼,也不能用来赶走蚊子和马蝇。”因为良好的德行源于德育,德育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具体的途径可以是通过“STEM”课程,此类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不仅突出了科学知识的整体性,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再者,可结合科学史(如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过程等)带领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尝试分析每个科学探究过程的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不可忽视的是,生物学中的实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探究教学模式,设置提出问题、建立假说、设计研究方案、检验假说、表达或交流结果等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整体认识,在设计中提升思维品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分析中提升批判性和深刻性,多维度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中的“全降解”,在此文本中的深层语义为“可完全被降解的”,用“副词+形容词”结构的fully-degradable进行翻译更贴切,也更为简练。另外,语言中的意义成分(meaning components)蕴涵(packaged)于词汇单位(lexical items)中,源语中的一个词有时候需要用目的语中的几个词来解释。如“植物发泡”的含义为“通过植物纤维发泡来生产的”。应增译“纤维”一词,用vegetable fiber-foamed来翻译,更能揭示其技术原理,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用foam或者froth,来表示“发泡”,而不能使用在其他领域常见的blister一词。

三、结语

环境科学是一门相对较新却又发展迅速的系统性学科,亦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学科,因此,该学科领域翻译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目的性,其译文应在功能派目的论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交际目的,精准、客观、充分地传递原文信息,为环境科学领域交流交际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桂乾元.记联邦德国的三位翻译家[J].中国翻译,1987(3):47-49.

[2]张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J].中国翻译,1995(4):15-16.

[3]陈小慰.简评“译文功能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5(4):23-24.

[4]钟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5]彭举威.新编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0:67-69.

[6]Christiane Nord.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3.

[7]夏光.中国环境政策述评报告(2014年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6:28-30.

[8]扈畅.环境科学新词试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53-55.

[9]袁周敏,陈新仁.环保类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0(1):76-80.

On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Wang Ying Li J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Bengbu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00)

Abstract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deepen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highlights the translation on this field, what’s more, it sets the higher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From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the paper focuses on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lation, and explores the follow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dvanced terms and concepts should be preserved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equivalent transformation between original version and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hould be achiev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faithfulness to original versio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hould agree with genre features of target language;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houl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plying with genre and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hould properly fulfil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aim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lation.

Keywords : Skopostheorie;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Purpose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 2019) 06-0139-04

[作者简介] 汪颖(1997-),女,安徽绩溪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翻译、外宣翻译;李济(1980-),男,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翻译,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 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1305131)。

(责任编辑:郭丽春 刘茜)

标签:;  ;  ;  ;  ;  

环境科学领域翻译交际目的探究-基于功能派目的论视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