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计量分析_增长速度论文

关于利率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计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速度论文,利率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莱分析了1700—1913年间英国工业生产统计资料,未发现价格的长期趋势对整个工业生产指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于是提出下面的问题:假设凭借一种适当的经济手段,可以保证一个固定的价格变化率P, 那么,这个变化率对实际消费的国民收入总量会产生什么影响?〔1〕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一方面,产量水平是受利率支配的,例如阿兰·盖尔伯(Alan Gelb)1989 年在为世界银行所做的综合性研究中得出了下述结论:每当实际利率上升1%,经济增长率就上升0.2-0.25%;〔2〕另一方面,利率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尽管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销价格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把上面两个命题合在一起,我们就有下述假设:

价格增长率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生产水平。在一个动态均衡过程中,价格水平和生产水平分别按照一个固定的速度变化,阿莱提出了符合经验资料的货币与资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建立了一种动态均衡过程的分析模型。阿莱模型有一些重要结论,其中之一是,如果用i[,0]表示动态均衡状态下无风险投资的纯利率,用x[,m]表示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名义GNP增长速度,那么

x[,m]=(1+e)i[,0]/2=(1+2.718)i[,0]/2=1.859i[,0]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名义利率逐渐地增大,但是利率的变化速率比产出增长率的变化速率小。尽管实际产出水平取决于价格的增长率,但是实际GNP的增长率与价格增长率无关,即对于动态均衡过程, 经济增长独立于通货膨胀率,决定实际增长速度的是潜在产出水平。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增长与利率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1.适度增长率对应的利率水平

1985-1993年,中国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持续增长,实际 GNP的年增长率是9.6%,并伴随8.73%的通货膨胀。对于年均18.33%的名义增长率,根据阿莱的均衡分析,要求9.86%的名义利率。事实上,1985-1993年名利率平均水平是8.303%,与此对应的GNP名义增长率应该是15.43%。过高的名义产出增长率导致平均-0.336%的负实际利率。1985年、1988年与1993年,出现了严重的负利率和高通货膨胀。这三年,实际GNP取得了12.8%、11.3%与13.2%的高速增长, 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上运行,引起后继年份经济运行强烈波动。1982年、1986 年与1991年这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8.37%,通货膨胀率3.79%,名义增长率是12.16%,这可能是今后若干年内一个理想的调控目标, 这个增长速度对应的名义利率是6.54%,实际利率是2.75%。

2.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的变动规律

首先计算利率的年平均值序列,具体结果见表1中的最后两列, 其中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分别是1年期与8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年度平均值,在本文的计量分析方程中分别使用符号i[,1]与i[,8];变量GPIg是GNP缩减指数的年度变化率。

表1 中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

注:本表中的GNP与FAIN序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第32页,《中国统计摘要》,1994年,第27页数据计算。 利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人民银行历年来公布的数据

所用符号含义如下:GNPng为GNP名义增长速度;GPIg为GNP 缩减指数的年度变化率;GNPrg为GNP实际增长速度;FAINrg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速度;GPIg为通货膨胀率(用GNP平减指数GPI的增长速度表示);r为实际利率;i为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i[,8]为8年期储蓄存款利率。

1981-1993年间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拟合方程是

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前一期的一般物价上涨率GPIg(-1)进行调整的,具有平均一年的滞后期。

3.增长速度的计量分析

1983年,中央银行增设了8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档次。我们利用 1983—1993年之间8年期存款利率作为长期利率变量i[,8], 仍用一年期利率作为短期利率变量分析经济增长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计量分析显示,名义GNP的增长速度与长期利率变量不相关, 后者对实际经济增长产生正影响。

(1)中国GNP增长速度

①名义GNP增长速度(GNPng)

经济意义:1983-1993年,一般物价水平与GNP 名义增长率同方向变化;短期利率是调控经济波动的主要工具之一,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减速两个百分点。

②实际GNP增长速度(GNPrg)

经济意义:计量分析显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相反的作用。这告诉我们,短期利率是即期经济控调的重要参数;稳定长期利率是经济实质性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

(2)西方工业国家(七国集团)的经验。80年代,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相似的波动周期。我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分析了七国集团80年代的经济增长。

经济意义:计量分析表明,80年代,货币总量指标M[,1]、M[,2]与 GNPrg的相关度不高,相比之下,利率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

80年代,工业化国家利用利率和汇率政策对经济波动进行调控。由于越来越重视汇率目标,加之在金融改革和创新的环境中,解释货币总量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一些国家降低了对货币指标的重视程度。这一时期,短期利率有较大的波动。

我们利用中国与西方工业国家80年代以来的数据分析了利率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下的短期波动,说明了长期利率水平与短期利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用中国的数据对莫里斯·阿莱的均衡分析提供了经验事实:经济的实质性增长独立于价格波动,稳定的长期利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为经济进入持续增长过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表2 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指标年度变化率(%)

注:本表数据摘自IMF:《世界经济展望》,1991年5月,第140,141,143,152-4页。

结论:80年代中国与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增长过程显示:

(1)经济增长相对独立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 后者是直接引起短期利率变化的因素。

(2)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是用利率调节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动态均衡。

(3)经济增长与长期利率正相关,与短期利率负相关, 这就解释了我们的经验与发展金融学家的结论之间的表面差异,他们的长期经验指决定一国实际利率水平的长期利率。

注释:

〔1〕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

〔2〕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发展报告-1989》,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页。

1995年8月

标签:;  ;  ;  ;  ;  ;  ;  ;  ;  ;  

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计量分析_增长速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