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设谱系的新篇章--长沙市民族文明城市建设纪实_长沙经济论文

文明建设谱系的新篇章--长沙市民族文明城市建设纪实_长沙经济论文

文明建设谱新篇——长沙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沙市论文,纪实论文,文明城市论文,文明建设论文,新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现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及浏阳市。全市土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3万人,其中市区面积554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8%。

2000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6亿元,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3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回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总值分别为198亿元、307亿元、10亿美元,分别增长20.1%、14.1%和29.6%。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分别增长9.5%、5.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完成高新技术工业产值197亿元,增长35.1%,其中电子信息已上升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旅游和房地产带动第三产业继续走强,其中旅游收入增长50%,商品住宅销售增长44%;非公有经济迅速壮大,占GDP的比重达33.4%,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1.6:40.7:47.7。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企及国有控股企业整体上扭亏为盈,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基本实现。

2001年上半年,总体来说长沙市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型特征明显。1-6月,全市GDP累计完成329.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5%,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到20.4%,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9.29亿元,同比增长22.3%,占GDP比重达到了17.8%,增速快于同期现价GDP增速10.8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到达17.1%。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64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高于GDP增幅11.9个百分点,为近年之少见。

在文明创建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以建设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抓重点、提品位、攻难点、增“亮点”、强素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上,在树立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质上,在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上取得了明显进展,收到很大成效。

一、按照“西文东市、拓南兴北”的思路,大规模建设文明城市

按照“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原则,以方便人、关心人、服务人为宗旨,市委、市政府提出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长沙文明城市建设,确立了“一江两岸、西文东市、六桥三环、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高新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带动的方针,明确了长沙科教、商贸、文化、信息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制定了“东引西拓、优势带动、环境先导、城市提升”四大发展战略,提出了把长沙建成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力争3-5年,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城市建设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提升,社会环境大改善,经济工作大发展。按照这一目标,围绕拓城、通路、增绿、添景四件大事,实行“扩容提质”,掀起了城市建设新高潮。去年,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达60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今年城市重点建设工程计划23项,年投资达69亿元。目前,五一大道、长沙大道、雨花大道等“六路一桥”竣工通车。芙蓉路改扩、湘江大道、潇湘大道建设正顺利推进,黄兴路商业步行街、新世纪文化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全面施工,整个长沙拉开了大建设蓬勃局面。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建设,每年以50公顷的速度进行绿化,韶山路、芙蓉路等11条主要道路已全面进行绿化改造,新建白沙路、解放西路、四方坪、曙光北路、劳动西路等道路绿化,兴建了五一广场、芙蓉广场、锦泰广场等一批绿化广场,着力提升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等一批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点的品位,新建白沙公园。城区绿化率已达26%。最近国家环保总局正式下文批准我市作为全国生态城市试点市。目前,正在围绕山水特色、美化添景,全力建设湘江、浏阳河两岸风光带。

二、按照“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方略,严要求依法管理文明城市

近年来,针对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长沙市开展五大专项整治。一是整治违法建筑。以拆违还绿为目标,开展世纪大拆违。到目前,“拆违”实现了“四个延伸”,即由主干道向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延伸,由部分居民小区向所有居民小区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市中心向城郊结合部延伸,已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50万平方米,力争年内市区基本清除违法违章建筑。二是整治环境卫生。先后颁布3个《政府令》,清理三无人员,依法整治环境卫生和市场秩序。推行环卫改革,将城区167万平方米路面实行社会公开招标,全面推行“入场入店”经营,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三是整治户外广告。以五一大道、芙蓉路为重点,拆除有损市容的户外广告,高标准建设五一大道、芙蓉路2条广告管理示范街。四是整治交通秩序。推行以中队为单位的路段承包责任制,以出租车、中巴车、摩托车为重点,综合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乱行”问题。今年以来,纠正各类交通违章80万起,暂扣违章证件12万多本,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五是整治大气污染。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启动为民办环保10大实事工程,集中整治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等大气污染源,开展大气污染治理项目62个,投入环保资金近2000万元,新建了4个空气质量检测站,在《长沙晚报》建立空气质量日报制,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达到60%。

三、按照“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方针,分层次实施市民教育工程

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一方面,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主题,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市委学习中心组创办了“领导干部学习讲坛”,采取扩大形式,每季度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大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长沙讲学,以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困惑。认真贯彻中央17号文件精神,市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基层和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开展“二万干部下基层”大型调研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全面启动市民教育工程。市文明委提出《2001~2003年市民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开展市民素质大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市民教育,形成了具有长沙特色的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一是雷锋精神教育长年化。充分发挥雷锋故乡的优势,从1991年起,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区每年评选、表彰学雷锋“双十佳”(十佳集体、十佳个人),出现了“十万群众选雷锋”的场面,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二是思想道德教育系列化。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实施“三三”(三义、三德、三观)系列教育。坚持以德治市,从规范市民具体行为抓起,编写了《文明市民手册》,拍摄了《人人都做文明市民》社会公德电视教育片,对市民进行社会公德普训。实行“八要八不要”市民行为规范,倡导“五个做起”(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今天做起),争做“三好”(好市民、好职工、好成员)。重视市情教育,组织开展“百万市民看长沙、话文明”活动和长沙城市发展暨十五规划大型展览,开设“城市发展与文明建设论坛”,面向全国举办“长沙之歌”征歌活动,引导市民知长沙、爱长沙、建长沙。三是青少年礼仪教育课堂化。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百万青少年礼仪教育活动,编写了一套《礼仪教育读本》乡土教材,礼仪教育进入课堂,并向家庭、社会延伸。四是市民学校规范化。建立了市民学校总校,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顾问,主管副书记任校长,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任副校长的校务委员会。多方面组建市民学校,如电视市民学校、打工者夜校、公园市民学校、社区大学等,共500多所。市长谭仲池和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坚持到市民学校讲课。市文明办制定了统一教学计划,按照“八有”(有机构、有计划、有制度、有场地、有教材、有师资、有活动、有效果)要求,每年评选文明市民学校。五是群文活动经常化。建设了一批高品位的文化设施,如田汉大剧院、贾谊故宅、简牍保护中心、五一广场、芙蓉广场等。群众文化活动长年不断线,唱好“四季歌”,“长沙之春”、“长沙之夏”、“长沙之秋”和“春节灯展”等活动都为市民喜闻乐观、热情参与。今年元旦“万民同乐走进新世纪”大型群众活动,气势宏伟,参与群众达40万之多;纪念建党80周年,革命人永远年轻”大型晚会,在中央台连续两次在黄金时段播出。所有这些,构成长沙群众文化一道道亮丽风景,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陶治的有机结合。

四、按照“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全方位开展“三大创建”工作

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广泛开展“六创一争”活动(创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争做文明市民)。认真贯彻南京会议精神,市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文明社区创建列为文明创建重中之重,力争3至5年把城市社区全部建成文明社区”。市委专门下发了两件文件,即《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实施精品示范工程,每年确立了10个文明社区示范点,全面实施“七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一所市民学校、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全民健身场、一支文艺宣传队、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一个高标准宣传橱窗),社区创建由“五治”(治脏、治乱、治差、治穷、治本)向“五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序化)转变,积极创建无违社区、无毒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安全文明社区等,到目前,全市共有文明社区58个,其中省级以上9个。坚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广泛开展“擦亮服务窗口,争创文明行业”活动,实行领导联点、单位联建的办法,开展“满意在长沙”活动,共建文明示范窗口、文明示范点系列活动。整顿市场秩序,关闭了定王台等3个音像市场,建设了泰丰路“购物放心一条街”,韶山路“打假维权消费者满意街”,文明行业建设由造势向造福转变。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来势很好,今年以来,4个县(市)共投入10亿多元,对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新建了文化广场、商业步行街。

五、按照“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的要求,高标准构建文明创建机制

一是建立一把手负总责领导机制。加强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领导,市党代会、人代会把创建文明城市列为工作目标,市委作出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决定。建立了高规格的市文明委领导机构,市委书记任主任,市委副书记任副主任,市委常委和五大家主管领导任委员。全市普遍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负总责,确保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二是建立了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联点责任制,市领导亲自联系、指导文明创建示范点。100多个省、市机关与行业、社区签约结对共建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如驻红旗社区42个省直部门参建49个创建项目,投入近600万元。创建工作已形成党政齐抓、部门配合、条块结合、省市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逐步完善了投入机制。市里建立了文明创建专项指导经费350万元,各区(县)、市也建立了文明创建专项资金,共1500万元。今年,全市投入建设文明城市工作达1亿多元(不含重点建设工程投入)。初步形成了财政投入、单位支持、市场运作、自我发展的投入机制。四是健全了激励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制定了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奖惩办法。政府目标管理实行百分制,经济工作60分,精神文明建设40分。考核合格,市政府奖励各区30-50万元。同时,市文明委出台了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奖励办法,每年市政府文明创建表彰经费80多万元,同时,市政府给予奖励政策,凡评为文明单位的每人奖励100元,每拆违1平方米奖励10元,两项合计达1.5亿多元。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每年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组成督查组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并将情况以市委通报转发全市。

总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正在实现“四个转变”。即在领导格局上,由过去只是党委或宣传部门、文明办抓向在党委领导下几套班子合力抓和全社会一齐抓转变;在工作思路上,由过去缺乏系统性向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任务转变;在创建途径上,由单一形式向运用多种载体,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转变;在工作方法上,由过去偏重说教、以造势为主向德治、法治相结合,为民造福为主转变。

标签:;  ;  ;  ;  ;  

文明建设谱系的新篇章--长沙市民族文明城市建设纪实_长沙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