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抗震加固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并且,不同的抗震技术有着不同的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地震灾害对建筑物带来的伤害,还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在土建结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土建结构;工程项目;应用分析
引言
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下,科技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人们对于高楼建筑的建造更加重视。而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尤其是地震,使得人们对于抗震加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土建结构中,更是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最新的抗震加固虽然是现今社会最受欢迎的一种技术,但是,它仍旧不是完美的,还需进一步改进。
1常见的加固技术
《规程》规定:对房屋抗震承载力不足时,宜采用的加固方法有:拆卸或墙设抗震墙,对已开裂房屋进行修补和灌浆,面层或板墙加固,外加柱加固,包角或镶边加固,支撑或支架加固;当房屋整体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的加固方法有增加墙段,设钢拉杆,增设托梁,增加现浇层等;对于易倒塌的部位,宜采用的加固方法有:增强连接,减少悬挑长度等。工程上用得较多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1外包型钢加固法
所谓外包钢加固法,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外部利用型钢进行包裹,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有所提升。这种加固法有两种类型,即干式与湿式两种。这种加固方法大多使用于混凝土截面尺寸无法增加,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又需要更高的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在使用这种加固方法的过程中,一般利用化学灌浆进行加固,此时需注意型钢表层温度应不超过六十摄氏度。此外,若是环境中具有腐蚀性能的物质,应及时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1.2预应力加固法
这种加固方法主要利用外部的预应力的钢拉杆等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承受能力要求高,但所占空间又比较小的建筑物。但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不适用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的建筑,也无法用于建筑结构收缩逐渐变大的建筑结构。
2 最新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
2.1基础抵抗地震技术
该技术是将能够阻隔地震的设备安装在混凝土的地基层与以上层面中间,使得地震波难以从最底层快速传递到混凝土上层,进而最大限度的减低地震的影响的一种抵抗地震的技术。当前,已有多种基础层的抵抗地震的方法被研制出来,部分已被大量推广和使用,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象。
2.2消能抵抗地震技术
原始用于抵抗地震的方式中,其基本原理大多是凭借混凝土构成的紧密性,使得地震的强度被削弱。这种方式的不足便是,地震虽被削弱了,但是混凝土这种土建结构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其实,这个原理是值得学习的,新型的抗震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不同功用的阻尼器,使得这一缺点能够很大的改善效果。其具体的优点是:第一,运作该技术的场所,不会有大范围的噪音、施工,使得之前的建筑不受什么阻碍;第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抗震加固的效果;第三,该技术无需大量的金额和人员,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等。
2.3新型减震加固法
减震加固的主要原理是在结构抗侧力构建中设置消能构建,大多采用阻尼器,借助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以吸收或分散地震力,进而达到对建筑抗震能力提升的目的。加固时能够选择的阻尼器种类较多,目前大多选择摩擦型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如图 1所示,摩擦型阻尼器是利用摩擦耗能装置,通过元件的互相滑动摩擦,以消耗掉原本需要结构承担的部分地震力。目前研发的这类阻尼器主要分为普通摩擦型阻尼器、pall 摩擦型阻尼器、摩擦剪切角阻尼器、多级摩擦型阻尼器等类型。摩擦型阻尼器通常在结构需要承受的地震力度较大时才会启动,也就是说,针对强度较小的地震力或其他自然力的防御能力与减震能力都比较低。
图1
2.4钢丝网联合砂浆层加固技术
该技术是指,首先对于基础的混凝土结构实施外在的清理,然后铺上一层钢丝网,再将整合型的高品质砂浆喷洒在上面,使得新加进的成分融合到之前的成分之中,共同起到抗震的效果。这种被使用在里面的高品质的砂浆,可以将混凝土成分的刚硬度、承受能力、抵抗裂痕等性质增强。这种方法在使用起来,很简易、很实惠,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新型抗震方法。
3抗震加固技术措施施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针对现有的土建工程项目具体构成结构施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应当使得建筑物整体牢固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可以使得新旧具体构成结构在相互连接位置之上使得设计需求得到满足,新旧具体构成结构在相互连接的位置上承载能力水平以及耐久性往往都是和耐久面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在土建建筑物加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和夹层之间相互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加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先加固再夹层,在夹层处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地基承载力处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作用的长期性,与此同时夹层处理结束之后的建筑物也需要经过整体性评估处理。针对待处理的建筑物加固结果可行性以及经济性展开分析在抗震加固领域当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项工作不单单和加固工作可否顺利开展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也和经过加固处理之后的建筑物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建筑物具体构成结构加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项工作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应当选择出来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在对我国现阶段施行的抗震减灾法形成一定的了解之后,针对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自然灾害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应当将评价防震的安全性能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在评价工作完成之后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能评价结果作为依据,设计出来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而后再去将抗震设防领域中的各项相关工作妥善的完成,尤其是在一些较为重要但是却较为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项工作就会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出来地震维修最小的地方,尽可能不要将建筑物放置在容易受到地震不良影响的位置之上,特别是在地基较为软弱以及液化水平比较高的施工现场当中,因为地震发生的作用之下容易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液化问题,从而也就会使得地基的承受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建筑物出现倾斜抑或是倒塌问题的几率自然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土建工程行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假如说抗震技术措施得到妥善的应用的话,肯定可以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为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和建筑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在对这一项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之下可以使得现代化土建工程项目的各项实际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心目当中形成比较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钟志昌.预制钢筋砼框架结构施工及对其抗震性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08:103-104.
[2]李振健.论变电站土建结构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26:113-114.
[3]蒋凯,王传.基于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7:59+61.
[4]沙蓓蓓.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智能城市,2016,212:27.
[5]张力.刍议土建结构中的抗震加固技术[J].建筑知识,2016,11:38.
论文作者:李鸿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土建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摩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