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论文_汤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论文_汤斌

汤斌

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200

摘要:目的:探讨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提出最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常规预防,观察组30例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整体预防。对比分析两种措施的预防效果。结果: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中2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3.33%,采用整体预防措施的观察组30例患者中1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合理的预防,能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预防;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患病,则易造成脱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死亡。据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为20%-72%。国内报道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为44%,病死率为52%。鉴于该疾病致病菌/临床诊断与治疗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加上其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1,2]。本文主要探讨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适当的预防建议,确保预防效果达到最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为34-68岁,平均年龄(42.34±3.19)岁,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2.5年,平均病程(14.23±4.12)个月;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为45-73岁,平均年龄(55.37±4.18)岁,病程最短的1.5个月,最长的2年,平均病程(15.45±1.13)个月。本次研究为60例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诊断原理和诊断方法,获得其同意与配合。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经过研究,临床上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龄过大,各项身体机能衰退,自主修复能力差,对机械通气产生依赖;

(2)患者本身患有慢性肺疾病,卧床时间长,丧失意识;

(3)患者有痰无法自主咳出;

(4)机械通气时间长,且上机前使用过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引致菌群失调;

(5)消化道细菌易位,长期使用H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缺乏易于细菌在消化道寄生繁殖。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医院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连续机械通气者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比未用机械通气者高6-12倍。同时,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低血压也被作为判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3,4]。

1.2.2对照组30例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常规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处理,并做好记录。

1.2.3观察组30例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整体预防。

(1)在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使用抗感染治疗。研究表明,早期正确的抗生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应用联合方案治疗,待病原学培养结果回报后立即改用针对性的,敏感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治疗[5];

(2)免疫治疗。由于当前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漏洞,往往导致多重耐药菌株[6]出现,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基因治疗法,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力。

(3)予以营养支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确保患者体力充足,营养均衡。

(4)加强护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口咽部清洁;充分引流痰液;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等多个方面。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阶段。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4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所有的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以95%作为可信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预防效果具有差异,数据之间具有差异性。

2结果

针对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结果显示,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中2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3.33%,采用整体预防措施的观察组30例患者中1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常规预防和整体预防效果对比(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0)10(33.33)9(30.0) 6(20.0) 5(16.67) 25(83.33)

对照组(n=30)6(20.0) 4(13.33)7(23.33)13(43.33)17(56.67)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类型,面临的诊断困难超过其他任何一项医院感染。通常将肺组织病理学显示和微生物学发现病原微生物且二者相一致认定为VAP诊断的金标准[7]。该诊断标准需要创伤性检查不易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困难。基于该病的诊治面临极大困难,所以做好预防措施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适当的预防建议。通过对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行预防治疗,结果显示,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中2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3.33%,采用整体预防措施的观察组30例患者中1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全面合理的预防,能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珍,张新日,邢景才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2):129-130.

[2]邹友富,邓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状况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0):1550-1555.

[3]梁英英,钱小毛.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99-800.

[4]于洪涛,贾金广,王敏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1):69-71.

[5]黄玉晖,谭辉,朱大庆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2):1488-1491.

[6]杨钧,王海燕,梁惠等.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1):1239-1243.

[7]黎春常,李艳敏,蓝惠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3,34(17):2747-2749.

论文作者:汤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论文_汤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