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政策研究综述_科技论文

我国信息政策研究综述_科技论文

我国信息政策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政策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述

国家信息政策(NIP)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各国政府愈来愈重视信息政策的制订和执行。现就我国信息政策研究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信息政策的定义及信息政策内容范围

1.1信息政策的定义

当前,对信息政策大致有5种解释: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息政策就是根据需要制订的,有关发展和管理信息事业的方针、原则和办法。2、从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出发,认为它是涉及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资源分配的有关团体和组织的决定。3、从信息活动出发,认为它应涉及到研究成果的传递、信息产业的津贴和资助,广播、电讯、图书馆和档案馆、政府信息源的组织、大众信息活动、计算机和信息文化等。4、信息政策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为处理信息和信息产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而制订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一系列规定的总和。5、信息政策是具有法令性的以保证信息系统优化运行和履行其社会功能的基本准则。信息政策的总目标是发挥国家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

1.2信息政策内容、范围

信息政策内容包括:1、保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科学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以促进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保证有足够的信息以满足政府和各类信息用户进行决策的需要。3、促进信息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4、提供针对当前需要的和未来的潜在需要的信息服务。5、促进国际间信息的交流和合作。

国家信息政策的范围:1、确定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重点。2、提出满足信息需求的措施。3、组织国家信息系统提高信息服务能力。4、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5、提高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能力,保证发展信息事业所需要的信息人员、物质和经费。信息政策主要包括科技信息政策、社科信息政策、信息产业政策、经济信息政策、新闻出版、邮电通讯、广播电视政策。

二、我国科技信息政策的研究

1、我国科技信息政策的三个发展阶段。

1.1科研导向阶段(1956-1979)

1956年国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我国信息政策的起点和早期雏形。1958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开展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方案》,该方案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部成形的国家信息政策,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提出我国科技信息工作的任务,并对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以及建立全国科技信息体系,发展专业和地区科技信息机构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到6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科技信息工作体系。1966年—70年代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陷于停顿状态。总起来说,从1956年到1979年,我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基本遵循着以为科研服务为主导的政策导向。

1.2开始调整政策导向,提出面向经济建设阶段(1980年—1984年)

1980年国家科委提出,科技信息工作应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开展服务的方针,这是我国科技信息政策导向实行战略转移的起点。我国科技信息政策的着眼点开始面向经济建设,强调科技信息工作必须紧密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随着科技信息事业的蓬勃发展,政策的制订研究工作也开始提到议事日程。

1.3进一步明确将主力投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政策导向,并着手制订系统的国家科技信息政策阶段(1985年至今)

1986年第七次全国科技信息工作会议提出《关于加强科技信息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明确了科技信息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指导思想。1985年国家科委开始系统研究我国的国家科技信息政策。1991年国家科委正式公开出版中国科技蓝皮书第6号《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这是我国第一份国家科技信息政策,它包括12个方面90个政策要点。这十二个方面是:1、完善和发展国家科技信息系统。2、加强文献支持系统建设,扩大信息和文献资料的搜集范围,合理安排文献资源布局,提高文献资料供应能力,保证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重点发展的需要。3、健全信息检索体系。4、积极采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情报手段现代化。5、加强信息研究工作。6、促进信息传递与流通。7、增强经济观念,深化信息服务。8、加强信息用户研究和培训。9、扩大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10、积极开展信息理论的研究。11、加强科技信息队伍建设。12、加强科技信息管理工作。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政策制订长期局限于为科研服务的单一导向,使科技信息系统建设与社会总体信息需求脱节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1、我国科技信息系统在科研导向阶段(1956-1979)由于国家力图在短时间内形成科技能力,国家采取了优先发展科技信息系统,强调为科研服务的政策策略。2、科研与生产脱节,科研单位不追求有经济效益的课题,企业信息意识淡薄。

2.2政策目标的衡量标准不明确。我国国家科技信息政策过去和现在都十分强调建立高效能的科技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存贮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不是衡量科技信息系统效能的标准,科技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效能的衡量标准。

2.3缺乏完善的政策信息反馈渠道

我国科技信息政策的制订以制订者与执行者关系为轴心,整个制订过程贯穿着自上而下的管理思想。我国科技信息政策的运行中缺乏市场因素,用户对政策的反馈功能得不到发挥。这样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政策制订机构,影响了政策的灵活性。

2.4政策调控能力弱,缺乏必要的政策资源,难以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

2.4.1政策调控手段和方式单一

我国科技信息系统长期以来对国家科技信息政策只存在一种弱的指导性行政控制,法律、经济等控制手段几乎没有。

2.4.2缺乏自我调控的市场机制。我国国家科技信息政策没有确立信息市场的调控作用,信息用户无法发挥对国家信息政策的控制功能。

2.4.3在组织资源上缺乏一个国家级的政策调控机构。

2.4.4在财力资源上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

2.5政策研究比较薄弱

原因在于:1、队伍素质不高。科技信息政策研究得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了解世界和我国科技信息政策的制度与执行情况,并掌握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2、研究机构不健全。

2.6政策缺乏立法性和稳定性。我们的工作常常由于政治形势变化、组织管理者的更易而不断摇摆和变动,致使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3、政策建议

3.1政策着眼点由偏重为科研服务转向为科研和为企业与生产服务并重。

3.2在国家科技信息政策中逐步确立市场机制,计划指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引导和促进我国科技信息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2.1改变信息机构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以国家科技信息机构为主导,发展民间机构,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信息市场的形成。

3.2.2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制订国家科技信息政策,首先要确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这是实现我国科技信息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

3.3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信息政策的实施机制。国家科技信息政策的实施机制,主要是指实施政策的手段与途径。

3.3.1发挥政策的领导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信息政策和一个国家级的政策机构,造成各信息系统在信息生产和传递活动方面不必要的重复。为此政府应考虑在信息领域的政策制订、执行、监督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合作;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除了对省、市各级科技信息系统负有纵向的领导职能外,还要加强它对各部委专业信息系统进行横向指导的职能,以便为科技信息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3.3.2健全政策的调控方式。经济上微观方面建立信息经费集中拨款控制手段,实现文献资源布局和服务范围分工的合理化;宏观方面逐步确立市场原则,依靠市场杠杆来调节信息的供需。法律上加强信息立法。

3.3.3保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

3.4在各级科技信息职能管理机构中明确反馈政策信息的职能,建立完善的政策信息反馈系统。

三、我国社科信息政策的研究

社科信息政策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制定我国社科信息政策的依据分为政策依据、现实依据。一、政策依据:1、社会科学政策。社科信息工作主要为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因而其政策制定必须与社会科学政策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科信息工作的方向不致发生偏离。2、信息政策、社科信息政策、科技信息政策与其他信息政策共同构成了信息政策系统。信息政策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国家的信息工作进行控制与调节,因而社科信息政策是国家信息政策在社科信息工作中的具体化与专门化。3、国家政策。二、现实依据:1、社科信息工作的前沿重地究竟应放在何处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社科信息工作的重点放在为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服务上,而对现实社会中有关实际问题的信息需求显示出不应有的冷漠。2、社科信息系统网络化问题。我国社科信息机构分属各部门系统,条块分割严重。网络化问题应受重视。3、我国社科信息资源布局极不合理,各社科信息机构应实现资源共享。4、社科信息工作现代化问题。我国社科信息工作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帮助社科信息工作实现现代化。以上是我国社科信息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制定社科信息政策的主要现实依据。

制定社科信息政策要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政策方面的经验,要借鉴科技信息政策。

四、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

1、信息产业定义及内容范围

1.1信息产业定义,大体上有以下5种观点:1、信息产业是与信息的生产、搜集、存储、加工、传播和服务相关的多种行业的总称。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2、信息产业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处理、分析研究提供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的产业总称。3、信息产业是为教育研究与发展,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信息设备的制造和信息服务行业所组成的一个产业。4、信息产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化,即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它使第二产业中出现了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装备业,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二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即信息活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它使第三产业中出现了新的信息产业,为带动传统信息产业和产生第四产业开辟了途径。5、信息产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信息产业包括以计算机为主的硬件工业和以软件为主的信息服务业。还包括广播、电视、电话、新闻、光纤、电传、通讯卫星等大众传播媒介载体行业。狭义的信息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软件开发、光纤通讯、数据处理等设备制造业。

1.2信息产业内容范围:信息产业尚无公认一致的范围划分。一般认为,信息产业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1、信息设备制造业,包括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集成电路、通信广播和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等。2、信息传播报道业、包括新闻、广播、出版、印刷、声像、数据库等。3、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提供、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软件等。4、信息流通服务业、包括图书馆、情报服务机构、教育、邮政、电信、网络通讯等。

2、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开展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已初具规模。据统计,至1991年,注册登记的信息咨询机构已有34000家,从业人员达57万人。一系列大型的信息机构,如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信息中心、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等,以及各省、市信息中心的相继成立,都表明了我国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类型完全、服务形式多样的信息产业雏形。据1989年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占世界信息服务市场的份额还不足1%,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1、信息需求的制约。2、信息市场发育的制约。3、信息服务意识的制约。

3、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信息意识及信息人才培养的问题

全民的信息意识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意识包括信息生存意识、信息有偿意识、信息先行意识、信息产业意识。要使全民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信息的社会风气,形成正确的信息消费意识。信息人才建设问题是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信息人才建设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合理的信息人才结构应包括技术、贸易、经济、金融、法律等等方面的信息人才。

3.2优先发展通讯产业的问题

通讯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支撑体,通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是信息产业发挥巨大作用的先决条件。

3.3重点扶持数据库产业的问题

数据库产业是指对信息采集、整序和存贮,并建立数据库为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提供联机或脱机服务的产业部门。数据库产业将是信息服务业的主体。

3.4国际化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产业是国际信息产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吸收国际信息工作经验,根据国际惯例来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为国际信息活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和法律保障。

4、信息产业政策建议

1、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以求对于信息的重要性达到全民共识。2、把信息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3、建立国家统管或协调各类信息活动的机构。4、加强信息产业的投资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5、加强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脉络贯通的网络。6、把硬件、软件与人才培养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考虑。7、数据库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数据库。8、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努力发展信息咨询业。10、努力发展并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11、加强信息立法,完善和健全各种信息法规,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护。12、努力培养各种信息人才。

标签:;  ;  ;  

我国信息政策研究综述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