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论文_刘吉文,王亮

成都军区总医院 泌尿外科 610083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二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re-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RE-TUBRT)对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共14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随访)71例,观察组(术后进行RE-TUBRT)7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治疗后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对照组肿瘤复发人数、原电切部位和肿瘤进展人数均多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出现复发时间长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TUBRT对于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复发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显著减低肿瘤复发率,延缓肿瘤进展。

【关键词】二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复发

膀胱癌为目前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在全球的发病率居第九位,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在欧美国家,膀胱癌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5~10%,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上升趋势[2-3],其中高于90%的属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在肿瘤切除后5年的复发率高达30~80%[4],且部分患者复发后出现肿瘤恶性程度增加,预示预后不良[5-6]。近年来有学者在首次进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在术后4~6周进行RE-TUBRT对降低肿瘤复发率有明显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RE-TUBRT对患者复发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共146例,依照患者的意愿是否进行RE-TUBRT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随访)共71例和观察组(术后进行RE-TUBRT)共75例。对照组男5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5.02±3.74)岁,单发性肿瘤48例、多发性肿瘤23例;观察组男5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74±3.41)岁,单发性肿瘤51例、多发性肿瘤24例。

1.2纳入标准(1)为首次行TURBT肿瘤切除;(2)经病理诊断活检为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3)年龄50~78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及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排除标准(1)研究前进行抗肿瘤药物治疗;(2)患者进行过免疫治疗;(3)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4)正在参与其他干预性实验患者。

1.4方法 在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电切镜进行电切手术,观察患者肿瘤部位、数量和范围,电切时,膀胱恶性肿瘤的切除范围为整个带蒂肿瘤瘤体、基底部位,切除深度可达至深肌层,切除边缘至肿瘤周围2cm正常黏膜。切除后检查患者的各个创面后电凝止血,将肿瘤瘤体、基底部位和边缘组织取样后送至医院病理科确诊。患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后进行膀胱冲洗,术后24h给予30mg注射用盐酸吡揉比星(浙江海正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983)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导尿管在术后3~5d内拔除。观察组在电切术后4~6周进行RE-TUBRT,手术方法与首次TURBT相同,将首次手术的瘢痕、炎性水肿和可疑新生肿瘤进行切除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进行常规膀胱灌注。

1.5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膀胱学检查周期为3月/次,随访时间至2015年12月,随访时间为5~2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情况、复发时间、复发大小部位、进展程度等。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量及肿瘤分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为膀胱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常见治疗方法为TURBT,临床研究发现,单纯TURBT的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切除不彻底从而导致复发率和不良肿瘤进展较高[7],且在术后3~6月及2年左右是临床发现肿瘤复发的高峰期[8]。RE-TUBRT为在进行初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第二次电切,对患者原手术部位的炎症组织和可疑新生肿瘤进行大范围、深层的切除,以此减少患者的肿瘤残余。目前对于RE-TUBRT的手术时间尚未确定,大部分学者认为患者在进行TUBRT后4~6周时进行RE-TUBRT为最佳时间,原因为在此时间段患者的炎症反应消退,机体免疫能力、对手术抵抗力增强,因此进行RE-TUBRT能对初次电切效果继续观察。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RE-TUBRT时间为TUBRT术后4~6周,与单纯TUBRT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肿瘤进展为肌层浸润瘤的人数和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出现复发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项结果表明进行RE-TUBRT治疗能有效的缓解肿瘤复发和进展,该手术对肿瘤及可疑新生组织进行清楚较为彻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风险。

综上所述,RE-TUBRT能在TUBRT的基础上进一步切除原电切位置的残留肿瘤,降低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但目前部分学者认为RE-TUBRT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高龄、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在临床中应谨慎评估使用该术式。

参考文献:

[1] 平秦榕,颜汝平,王剑松,等.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5,(6):66-68,97.

[2] 张永振,王幕文,孙鹏,等.直光束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2B):43-44.

[3] 张炜琦,李丹.老年膀胱癌术后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哲学,2014,35(8B):43-45.

[4] Babjuk M,Oosterlinck W,Sylvester R,et al.EAU guidelines on non-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the 2011 update[J].Eur Urol,2011,59(6):997-1008.

[5] van den Bosch S,Alfred Witjes J.Long-term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nd tumour prog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J].Eur Urol,201,60(3):493-500.

[6] 王世先,张遵俊,郭昭建,等.二次电切治疗单发广基型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6):565-567.

[7] 曾东升.再次电切术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8):1250-1252.

[8] de Castro Abreu AL,Su SF,Siegmund K,et al.1699 Identifying Novel DNA methylation markers to monitor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 in urine sediments from TURBT patients[J].J Urol,2013,189(4):e699.

论文作者:刘吉文,王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二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论文_刘吉文,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