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初探论文

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初探论文

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初探

吴 鑫*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摘 要: 清末师范教育的奖励政策具有待遇丰厚、规定严格的特点,对清末师范生、学校教员乃至整个师范学校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特点;影响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为鼓励师范教育发展,清政府对师范教育采取奖励政策,这些政策有着鲜明特点,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特点

第一,奖励待遇丰厚。不管是公办师范学堂还是私立师范学堂,对师范生的奖励都是很优厚的。在对在校师范生奖励方面,首要的便是学费减免。例如《奏办直隶师范学堂暨小学堂折》规定:“各斋学生官给饭资零费……本学堂学生饭撰及一切书籍、器具、灯油、茶炭等项,均由学堂供给”。[1]通州师范学校在开办之时采取学费减半的措施,规定学费和膳食费“十成中学者出其半,而本校助其半”。[2]

在对师范毕业生奖励方面,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给予优秀师范生科举出身。1902年的《钦定大学堂章程》、1904年的《奏定各学堂奖励章程》、1907年的《学部奏定师范奖励义务章程折》均规定对各级各类师范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可以加授五品到六品的官衔,[1]以吸引人才报考师范学堂。

2.3.1 土壤养分指标主成分分析 经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为0.675,Bartlett呈显著性差异,说明昌宁基地的土壤养分数据适宜作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镁、有效锌、水溶性氯等9个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2),筛选出特征值≥1.0的有3个主成分,总方差贡献率为60.188%。根据各变量在主成分因子的旋转载荷因子(表3)大小初步确定指标,第1主成分由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组成,第2主成分由pH和有效镁构成,第3主成分为水溶性氯,总共7个候选指标。

除此之外,政府还鼓励成绩优异者出国深造。学部在《奏酌拟出洋学习完全师范毕业奖励折》一文中提到,“凡出洋学习寻常师范,……毕业回国,拟令尽义务五年,俟五年期满后,均按照初级师范毕业优等奖给出身官阶外,仍照教员五年期满之例,准保升阶”。[1]

由此,整个师范教育建立起了包括公费、奖励、义务、惩罚等在内的一套完整地师范教育制度。

二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时期的奖励政策是一个完整的体制,囊括了很多方面,师范生不仅能得到在校的奖励,只要成绩优异,能考列优等的,还能得到丰厚的毕业奖励和科举政治出身,若是愿意出洋深造的,便有公费留学的机会。

师父在一身树洞的老柳树下摇着头,一个在妓院里长大的孩子,弄点石灰包、小匕首、辣椒水什么的玩玩就行了,还要找师父学拳,学拳就好好学,自己好歹也算长安城里教拳的一个名师,一个少林罗汉拳学好了,两只铁锤舞得有模有样,就受益终身,搞不好就进羽林军中给那些王子皇孙当差了,偏又弄这乱七八糟的王八拳,唉!

当然,对于教材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了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恰恰相反,这正是人们在这方面的又一共识:“教师不应简单地教教材,而应用教材去教,用好教材”.进而,中国的数学教师并普遍地认同这样一个基本的职业规范(道德):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很好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因为此,就应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包括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做出适当的教学设计.

一是确保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无后顾之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免除学费,有些还免纳膳费,并且有各种补贴。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批寒门学子报考师范院校,保证了师范生的顺利毕业。据统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在校师范生人数总计为36598人,到三十四年(1908年),这一数字下降为35139人,总体看来人数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年的时间,优级师范学堂的在校人数迅速增加1907人,师范传习所和讲习科的人数激增2398人,[3]只是初级师范学堂的在校生数量在下降,从这个方面看,师范学堂的在校生规模实质上是在扩张的。

对于一些不肯或者不尽心履行毕业义务的,相关的章程也拟定了许多惩戒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处罚措施就是撤销所有奖励:“师范生于义务年限内,不尽义务,未经允准私自迁延至二年以上者,即将所有奖励撤销”。[1]

第二,奖惩规定严格。师范毕业生的义务都是由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的。《学部奏定师范奖励义务章折》规定:优级师范学堂毕业生(包括优级选科师范生)必须为全国的教育事业效力五年,初级师范学堂和简易科师范生必须为本省的教育事业效力四年。任何师范生都不得刻意规避规定的义务。同时,为了让师范生尽心于教育事业,学部还规定,“师范生于义务年限内,不得营谋教育以外之事业,不得规避教育职事”。[1]

向往太空的人最常提及的就是肯尼迪的那席演讲,这种语言上的钟爱揭示了,今时今日的太空探索者们是多么渴望过去的好时光,或者起码是他们多么喜爱太空探索的起源故事。前不久,当SpaceX公司宣布它将要1位亿万富翁和7名创意人士送到环月轨道上,亿万富翁前泽友作说:“我选择和艺术家们一起去月球。”他使用第一人称的细节显示出,在过去50年间,太空旅行已经有了怎样的改变。

二、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影响

(一)对师范生的影响

清末师范教育的奖励办法,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在校的师范生。

总之,不管是荣誉头衔,还是物质奖励,对激励教员留校任教、解决部分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以及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员的奖励,对坚持于一地教育事业并且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员,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办法。而外国教员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两江师范学堂为例,截止到宣统元年(1909年),在两江师范任教和曾经任教的日本教员多达30位,并且教学成果颇为显著,为此,1910年,专门上奏《核议两江师范学堂日本教员请奏奖文》,文章赞扬其“指导多方,成效卓著”。[1]恳请政府根据宝星章程对这些日本教员给予宝星奖励。

这一时期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为众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学子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能和为国家教育事业效力的机会与平台。而受时代因素的影响,这一体制里面会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就算在科举制已经废除的情况下依然给予师范毕业生科举政治出身,这使得跻身师范学堂成为学生谋求政治升阶的变相途径。

三是有利于师范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清末师范教育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教育思潮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虽然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文化残余,但由于外教的聘请和西式课程的引入,学生在校学习中依然可以接受到先进的西式教育,形成教育救国思潮。

(二)对教师的影响

对教师影响方面,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方面,是保证了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的扩大。随着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师范生数量由此增加,从而间接地确保了在校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师范教育的普及,以及各种教员奖励办法的实施,师范学堂的教师数量也明显上升。据统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国各省师范学堂教员总人数为2072人,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人数增加到2251人。[3]另一方面,由于师范生接受到的多为新式教育,这就间接地带动了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例如在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的课程科目中,除传统的“人伦道德”和“群经源流”两门课程外,还有传播西方教学教育的“英语”、“物理”、“化学”、“生理学”等课程。[4]虽然不能完全摆脱旧有封建思想的束缚,但由于新课程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利于师范生萌发各种新的思想,进而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此外,对教师的各种奖励政策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员始终从事于教育工作的热情,不管是给予荣誉名称还是嘉奖物质津贴,都是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

(三)对师范学校的影响

清末时期的师范教育,“是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萌生和获得初步发展、形成师范教育的基本框架时期”。[5]师范学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规定:设师范馆与大学预科同等,设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同等。[3]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则规定: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同等,优级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同等。[3]师范学校的地位可见一斑,这对师范学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3%,生活质量为(98.41±1.3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首先是师范学校的管理内容开始丰富,清末时期师范教育的奖励政策并不单纯地只有对学生的奖励,还包括教师奖励、外教奖励等各个方面。其次是管理体系开始完善,奖励办法囊括学生入学、学生奖励、毕业义务、违规惩罚等一整套管理体系。最后是为后来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制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师范教育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兴起之端,这个时期的奖励办法为后来师范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和范本。总而言之,这些奖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范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1]琚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琚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 G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0-0118-02

*作者简介: 吴鑫(1996-),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8级历史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  ;  

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