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中国年论文

故宫里的中国年

□安安 锦鑫

▲2019年1月21日,故宫博物院举办春节大展“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作为该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在干清宫东庑正式拉开帷幕。

最大限度地还原清宫过年

看晚会、逛庙会是传统的过年娱乐项目。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已从口号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春节假期中给“博物馆”留有一席之地,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别样年味。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是文物展,更是文化展。展览兼顾了学术性和通俗性,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通过仔细研读清代档案史料,展览力图将相关文物还原到历史本来的场景中去。

依据NCCLS200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等。抗菌药物选择的包括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等。

本次展览改变了展品“排队”的摆放方式,让文物呈现更加立体:如书画和器物对照摆放,较多地使用复原陈列等。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如动画、视频、音乐、投影、熏香、红外感应等。增加的互动环节极大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西雁翅楼有盖印章等活动,东雁翅楼有根据《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搭建出来的布景,观众可以走进去照相。

据了解,“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还刷新了两项故宫博物院展览历史纪录,可称为建院以来提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展览。

进入腊八后,皇宫内也会举行一些相对较为轻松有趣的年节活动,比如观冰嬉。查阅资料可以知道,冬季冰嬉是清朝的国俗,乾隆皇帝曾说“冰嬉为国制所重”,其重要程度可见一般。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宫中过年更具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1月6日起,在故宫午门和东西雁翅楼举行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从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两方面着手,全面展现清代宫廷鼎盛时期“过大年”的习俗。

作为普天同庆的春节,皇帝和后妃们如何庆贺新年?封印以后,皇帝如何安排自己的新年假期?皇帝过年也穿新衣、发压岁钱吗?皇帝家的年夜饭怎么吃,吃什么?

通常故宫博物院内的展览都局限在斋宫、永寿宫、延禧宫等处,午门与东西雁翅楼是最大展厅。本次展览除了午门展厅以外,还将紫禁城整个开放区域打造成春节文化的展场。春节元素随处可见,而且均来自于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和档案文献,于史有据,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清代皇宫过大年的场景。

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

据北京历史文化及圆明园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介绍,进入腊月初一,皇帝会举行“开笔书福”仪式,前往北海阐福寺祈福,回宫后开笔书写福字,开启过年序幕。一般而言,皇帝在内廷书写的第一个福字,会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其余则张贴于宫廷内苑各处,或者颁赐后妃近侍、王公宠臣、内廷翰林等。

今年,故宫博物院首次复原了消失近两百年的万寿灯和天灯,以期最大程度还原清宫过大年的场景。为了此次复原,故宫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不但在文献中查出万寿灯、天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以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和灯杆原件,成功进行复原,竖立在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台基上下。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始于腊月初一,终于二月初二,其间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年节活动,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不论是深宫,还是民间,辞旧迎新都非常重要,只是表现不同。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宫中的过年更具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

真正过年的重头戏,开始于腊月二十三。与民间一样,宫中这一天也会进行祭灶。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要安设万寿灯和天灯,并燃放爆竹。立万寿灯和天灯,曾是清宫早、中期过年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后要动用8000人次,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被皇帝取消,这一盛世之景淹没于历史,相关文物也早已分散各处。

按照惯例,一般展览使用文物数量在100件左右,年度大展则有可能达到300件以上。历史上故宫博物院单一展览提用文物最多的一次,还要追溯到1935年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出文物735件。本次展览分为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两部分。文物展览位于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展厅,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实景体验部分包括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宫殿门口悬挂的春联,还有高大的天灯、万寿灯,总共使用仿制品超过1000件。可以说,这样大规模的展览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现代商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区较多,楼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很多方向感不好的顾客来说,在商场中很容易失去方向,且需要相应服务时不能快速找到其位置。为方便客户,同时提升商场销量,需要在重点位置进行方向标记[3]。并在最显眼的位置为客户提供商场平面图。在建造过程中,在商场内部标明区域的大致方向,且每个区域要标记上出口方向,保证商场内部发生意外时,客户能够根据标记有序快速的撤离。

291 冠心病患者 PCSK9 基因 D320N 位点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张明明,赵 培,于悦卿,张翠改,高 伟,李 芳

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在他所著的《啸亭杂录》中有记载:“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谒阐福寺归,御建福官,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臣皆遍赐之。翌日,上御乾清宫西暧阁,召赐福字之臣入跪御案前,上亲挥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宠也。”

1.3.4 挖防寒沟:温室前底角外侧挖防寒沟,沟深要达到1.5米(即当地最大冻土层厚度),宽度0.5~0.8米。

Application of Multi-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for Fault Diagnosis in Marine Diesel Engine

除夕守岁与“宗室宴”

除夕和元旦,是过年的高潮,这两天宫中的活动安排也格外多。在除夕这一天,乾清宫外的万寿灯需要撤联挂灯,皇帝则需要在保和殿筳宴蒙古王公,赏戏、守岁。

《宫里过大年》一书中记载,宫中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在除夕夜守岁,各宫要摆吉祥盘、消夜果盒。除夕、元旦家宴是皇帝与后妃女眷、亲王、皇子等分别举行的团圆宴,虽为家宴,也要严格遵守礼仪程序进行。“筳宴开始,皇帝升座、离去都要演奏中和韶乐。在皇帝进茶、进酒、进馔时,与宴者要叩头行礼,被赏赐茶、酒、馔时,与宴者还要叩头谢恩。尽管筳宴肴馔丰富,品种繁多,但出于礼仪和礼节的约束,与宴者根本不能真吃真喝,以免失体面。所行礼仪完毕,皇帝离座,家宴结束。”

与民间相仿,清宫新年的第一天要吃饺子,皇帝对此极为重视。清代皇帝不仅要吃饺子,还特别讲究饺子馅和吃饺子时的仪式,将其视为不忘祖宗,不忘发祥之地的表现。

此次展览的“敦亲睦族”单元,展示了元旦这天,皇帝与宗亲、后妃分别宴饮的场景。展览参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膳底档的记载,仅此一个场景便动用超过100件文物,以复原陈列的方式,呈现了宗亲宴上的金龙大宴桌与宗亲宴桌。

据了解,宗亲宴也称“宗室宴”,即皇帝家族宴会。按清制记载,每年元旦及正月十四(上元节前一天),皇帝举行宗亲宴,参加者均为皇室近支亲藩。皇宫之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只有在宗室宴席之中,近支诸王与皇子以长幼为序。当然,乾隆帝曾特别举行过大规模的宗室宴。如乾隆十一年(1746)于瀛台设宴,赐宗室王公,与宴者长幼列坐,行家人礼,由皇子行酒。乾隆四十八年设宴于乾清宫,命皇子、王公等及三四品顶戴宗室一千三百余人入宴。在嘉庆九年(1804),也曾设宴于惇叙殿。周刊

标签:;  ;  ;  ;  ;  ;  ;  ;  

故宫里的中国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