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乌托邦_空想社会主义论文

乌托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乌托邦_空想社会主义论文

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想社会主义论文,空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梦幻憧憬,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宣告和证实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不是梦幻,而是未来的现实;并提供了一条人类实现美好社会的主要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后,在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还会不会出现对社会主义的空想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这种对社会主义的空想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怎样呢?本文认为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也不赞同当前理论界把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模式的美好构想名曰为“现代空想论”,这样容易让人认为它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复活,本文姑且叫它为社会主义空想。

一、空想社会主义概述

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分工,出现一部分人占有或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劳动,从而人类社会就产生了阶级和不平等。历史文明的进步和现实丑恶的俱增,迫使这些天才思想家们憧憬美好的社会。对美好社会的构想最早莫过于文明古国中国儒家的“大同”(大和谐王国)理想和道家庄子的“至德境界”朦胧的概念。由于中国没有成熟的社会经济条件,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康有为写了《大同书》描绘了一个没有等级没有国家的“大同世界”,因而在中国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尽管早于西方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出现众多的空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形成系统理论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这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方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添了人类的痛苦。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卡尔·考茨基把托马斯·莫尔看成是“空想社会主义之父”,乌托邦与空想社会主义几乎成了同义语。莫尔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用辛辣的笔调控诉了英国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是“羊吃人”,揭露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的担子”,“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家,另一位著名人物是意大利托马斯·康帕内拉,写了《太阳城》一书,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太阳城,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奴隶和仆人,人们劳动四小时后,即从事各种科学、文化和体育活动。“每个人无论分什么工作都把它看作是最光荣的任务去完成。”〔2〕

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所发展,进入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时期,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他们以理性论的思想武器阐述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加布里埃尔·博诺,德·马布利和格拉古·巴贝夫。摩莱里最著名的著作是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代表作是1758年写成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和1776年出版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这些思想家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主张绝对平均和禁止欲望,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了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的卓越思想,制定了逐步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过渡性措施和建立共产主义国民公社的方案。

19世纪初期后,英法等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明显,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反对把资本主义制度绝对化,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制度,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不过是旧的封建制度和未来社会制度之间的一个“中间的和过渡的体系”。〔3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现象进行了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一切罪恶的渊薮;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西方学者刘易斯·福芒认为乌托邦一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希腊语来源:Eutopia的意思是“福地乐土”而Outopia的意思是“乌有之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所向往的“福地乐土”的积极思想为启发工人觉悟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他们的学说不能不存在根本缺陷。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后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4〕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认为天才人物的思想和愿望是重新塑造社会历史现实的决定因素。认为社会主义能够通过道德示范,通过建立社会小区域的典型试验,并通过向社会作道德呼吁来实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计划与现代历史现实相背离,充其量不过是对所谓‘乌有之乡’的一种徒劳的探求”。〔5 〕因此,他们的学说终究是一种空想。然而他们的思想火花点燃了人类美好未来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指出:“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6〕

二、社会主义空想

自从人类出了两位“为人类谋幸福”的天才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在19世纪40年代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一诞生,就宛如光芒万丈的灯塔,一百五十多年来,指引着人类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这样说,科学社会主义一诞生就给人类对美好社会虚幻的憧憬画上了句号,此后人类对此所作的构想、设计、追求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活生生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有符合客观历史规律的,如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导下的改革开放,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不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如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古巴尼雷尔的“非洲马克思主义”,以及卡斯特罗的反城市论等,这些在实践过程中都遭到了失败。这种现象本文认为是社会主义空想,它是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从事自己美好家园的建设过程中,所犯的局部性的错误,它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那种希望资本主义发善心而建立美好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空想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如果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考察,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各执政党没有深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所提供的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成共产主义。正如马克思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民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中财富的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成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7〕,另外,关于社会主义模式, 马克思不愿意详细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也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只是对未来美好社会人的活动作了概括的描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们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8〕未来社会主义运动内容丰富多彩, 各民族又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不做出划一的设想是明智的,这样后来的建设者们就必须依据自己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找出一个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寻找过程中,出现一些与客观规律不相符合的空想,走上一条走不通的路是在所难免的。这种空想固然会给现实带来灾难,但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意义,这种积极的意义不在于空想本身的现实,而在于人类对它的追求所作出的奋斗。正如韦伯指出的:“如果人们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力求取得不可能的东西,人类就不会获得可能的东西了。”〔9〕也正象卡尔·曼海姆所警告的那样:“如果摒弃了乌托邦, 人类将会失去塑造历史的愿望,从而也会失去理解它的能力。”〔10〕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空想家们对“福地乐土”的幻想和向往,也就会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同样,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空想和探索,也就会没有今天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从客观方面的原因来看,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都是生产力不发达,各方面都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们在上个世纪大多数受过西方资本主义的掠夺与侵略以及本国的封建压迫,没有独立和民主自由的享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他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身作主,扬眉吐气,他们渴望平均,容易满足,希望尽快地富强起来。这样难免会以“冲天的干劲”干出一些违反经济规律,在今天我们看来是空想的事情来。毛泽东曾经认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就像在一张没有污点的白纸上,能画最好最美的画,写最好最美的字。我们不能说社会主义空想者们不重视发展生产力,恰恰相反,他们非常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认为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提出15年赶英超美。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后,毛泽东都反复强调中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一再以近百年来中国因落后而倍受屈辱的惨痛事实唤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领导人没有找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途径,过分地夸大了人的意志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的产”,采取的方式是“抓革命,促生产”。这些做法在当时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说明了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着空想的客观条件。

三、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的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现象,它们有着原则的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空想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产生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它是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们的区别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在资本主义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苦难,迫使天才的思想家们对美好社会的幻想和渴望,这种空想是被动的,是对现实罪恶的控诉和诅咒。社会主义空想则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背景下,对建设美好家园作出具体的设想和行动,这种空想是主动的,是对现实社会的讴歌与赞美。

第二、目的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在不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希望资本主义发善心,恩赐给劳动群众一份美好的生活。社会主义空想的目的是期望尽快地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劳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新社会。

第三、建设新社会依靠力量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想依靠改良的办法,希望资产阶级发善心,自愿放弃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符合理性的新社会。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只是受剥削的客体,不是将要摆脱锁链的主体,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注定要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承担者,具有潜在创造力的革命者。他们认为解决社会问题要依靠教育的方法,道德典范感召力,以及理想社会模式对人们的吸引力,而这些模式是由那些具有理智并通晓社会真理的人们所设计的。正如马克思批判那样:“诚然,他们也意识到,他们的计划主要是代表工人阶级这一受苦最深的阶级利益。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他们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甚至生活最优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他们以为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最美好的社会的最美好的计划。”〔11〕社会主义空想有广大而牢固的群众基础--工业和农业无产阶级,并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上没有造成广泛的影响,没有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普遍知晓和接受,没有号召人们采取政治行动按照他们设计出的理想社会去改造现存的社会,正如莫尔忧郁地说,乌托邦社会是“我所憧憬的,但并不期待它随后就能实现。”他们充其量象欧文那样在一个局部地区搞些实验,实验区是封闭的,没有对社会产生影响,丝毫没有改变历史的步伐,不论是前进的或是倒退的。社会主义空想则是一种广泛性的群众实践活动,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响应和参加,对社会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管是进步或是倒退,它们的威力震动了千家万户,乃至整个民族国家。

以上所列是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几个原则性的区别,具体比较起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总之,(它们不是同一回事)社会主义空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现代翻版,否认这一点,那只能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四、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的体系

前面简略地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之间的原则区别,它们不是一回事,但并不等于说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它们不单有联系,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从历史逻辑角度来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渴望与奋斗,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空想,是它们的发展历史过程。科学社会主义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宝贵材料”,使社会主义学说由假设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空想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在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过程所作的种种尝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想”与“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统一于一个主题:追求一个平等、公正、美满和幸福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关于消灭城乡差别,设计未来社会模式方面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建立和谐美满的农村公社。傅立叶认为务农是人类自然的职业,他赞扬农民简朴的美德,他认为和谐制度是城乡结合和工农结合的新型组织,人们亦工亦农。欧文认为社会的重新布局应该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公社之上,这些公社是“工农业相结合的新村”。〔12〕公社社员既从事工业生产又要从事农业劳动,也就消除了城乡对立。他设计的公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化良好,空气清新,既有现代化生产的生活设施,又有农村的自然风光,形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马丁·巴勃认为“农业、工业和手工业在现代乡村公社的联合”〔13〕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布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

苏联的“集体农庄”,中国的“人民公社”,卡斯特罗“离开城市到山上去”的观点,都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相似。中国“1958年,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为我国人民指出了……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道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灭的道路……现在也可以预料,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公社将仍然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14〕在这新中国早期建设所设想的“人民公社”与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未来社会有相似之处:以农业为基础,各业并举,共同发展。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区别他们的意义在于防止减少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再度出现空想。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在人类通向社会主义殿堂的征程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将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更加壮丽,更加美好。

注释:

〔1〕、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2〕、康帕内拉:《太阳城》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3页。

〔3〕、《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2页。

〔4〕〔6〕〔7〕〔8〕〔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卷第282页,第2卷第301页,第3卷第12页,第1卷第37-38页,第1卷第282页。

〔5〕、《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 中央文献出版社,第9页。

〔9〕、 汉斯·格斯和斯·赖特·米尔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论文集》第128页。

〔10〕、卡尔·曼海姆《思想体系与乌托邦》第236页。

〔12〕、《欧文选集》第1卷第207页。

〔13〕、马丁·巴勃《乌托邦之路》第207页。

〔14〕、《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载于《人民日报》1958年12月19日第1版。

标签:;  ;  ;  ;  ;  ;  

乌托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乌托邦_空想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