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论文_崔平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论文_崔平

◆ 崔 平 山东省平度市凤台街道办事处崔家疃小学 266700

预习,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个环节都重视不够,平时布置的预习任务也流于形式、过于笼统,或者只限于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实际上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实践也充分证明: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自主探索是可行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又可以让学生解决很多不重要的问题,只剩重点问题,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

那么,语文课应该怎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凭借。因此,学生预习时必须遵循这一点,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所以,课前的预习我们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二、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体裁有重点地收集资料,帮助理解。

一册课本往往有很多种体裁的文章,文章的体裁不同,预习的重点就要有所不同,只有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历史故事类,比如《卧薪尝胆》,在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越王勾践的生平、历史评价、当时的时代背景、吴越之争中的重要战役等;再比如《草船借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诸葛亮的生平以及他的历史功绩等等,学生要是了解了这一些,就可以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叙事类课文,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要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再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境,初步谈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并能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如《放飞蜻蜓》,也要在对文章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结合语境和环境说说对陶行知的认识,谈出读句子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写景类文章,比如《庐山的云雾》,要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搜集庐山的简介和景色图片,图文对照体会庐山的美丽;预习《海底世界》,熟读课文后,可以上网查一查海底世界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这些视频和图片,就可以形象地展示海底世界的魅力,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在真正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再现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说理性文章,比如《争论的故事》,要重点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弄清其中的道理;《剪枝的学问》一课,要重点弄清楚王大伯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文章,也都是各有其重点的,预习时一定要抓住这个重点来进行。寓言重理,古诗重读,状物重清,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直奔主题,减轻课堂知识传授的压力,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要重视预习时读书的训练。

朗读是语文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文预习时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至少读五遍。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首先为初读,至少两遍,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其次再品读至少两遍,理清课文脉络,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第三步则是精读,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书非读不能知其所以然,试想一下,要是连课文都读不熟,课堂教学怎能进行,又怎能提速增效呢?所以,预习时一定要重视朗读。

四、及时检查预习效果,保证预习的实效性。

为了保证预习的有效性,调动学生自觉预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预习可以采取个别抽查、学生互查、小组检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预习的成果也可以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例如《狼和鹿》一文,可发挥学生的预习效益,用“考一考”的方式,老师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了“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等问题,由小组内推选的记录员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学生把明白的知识和能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小组交流,大家都来受益,扩大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然后,教师把不明白的重点问题集中板书在黑板上。如:“鹿和狼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狼是功臣?”……让学生逐个问题来看,再在班中把小组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学生在预习中如果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解答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如:有的同学能够大胆创新,运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渴求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民主、愉悦的气氛中,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习,有层次性地设计预习作业,能让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应付,从而真正达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达到最优化,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论文作者:崔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论文_崔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