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112例论文_韩沛泉,匡艳红,李晓萍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医院 528445

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埋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于2015年7月份—2018年1月份来本院就诊的112名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耳针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结果进行探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 76. 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给予变应性鼻炎行耳穴埋针配合刺络放血相对单纯使用刺络放血的疗效要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耳针法;刺络放血;变应性鼻炎;效果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属于鼻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反复性,主要是因为鼻腔粘膜受到致敏源所带来的影响,进而产生过敏现象。从临床病症探究,变应性鼻炎的病症复杂,诊治时呈现出多样性。其中采取中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分析耳穴埋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1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于2015年7月份—2018年1月份来本院就诊的112名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8.9±1.7)岁;病程3周—15年,平均病程(5.7±2.2)年。112例患者入院后经询问有65例症状为对冷空气过敏,73例症状为遇寒喷嚏不止,且鼻痒、头痛。治疗组 60 名患者,男性患者 29 例,女性 31 例;平均年龄(28.9±1.7)岁;对照组 52 例,男性23例,女性29 例;平均年龄(28.9±1.7)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相对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如下。1)耳穴埋针:选用SEIRIN株式会社生产的0.20mm×0.60mm一次性灭菌清铃揿针,对患者耳部进行常规酒精消毒,以內鼻、气管、肺为主穴,加肾上腺穴,风溪穴,如患者出现头疼现象,需皮质下穴,按照疼痛程序选择太阳、顶穴等,如患者出现咳喘,需加平喘穴与神门穴,如便秘则需加直肠下段穴。固定埋针后对埋针处进行按压,每日5—7次,时间1min为宜,两耳交替按摩治疗,每隔3d轮换一次,连续埋针6次为一个疗程;2)刺络放血:放血需与耳针法同时进行,在常规消毒之后在双侧迎香穴,双侧下鼻甲前端粘膜上利用三棱针进行点刺放血,初次放血为2—3.0ml,放血完毕之后要及时对三棱针进行消毒,并用绵球压迫止血,每三天一次,连续放血三次。对照组只行耳穴埋针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缓但仍复发;(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2、结果

经耳穴埋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后,两组疗效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 耳穴埋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耳穴埋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治疗的范畴,尤其在近几年中医治疗备受关注与提倡的阶段,其治疗效果受到研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早就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中医著作也着重阐述了脉络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耳部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其形成统一辩证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耳穴是联系经脉脏腑的主要场所,很多情况下,人体的生理病症均会反映在耳部,因此加强对耳部的重视,并应用耳穴双向调整的原理,便可以起到变应性鼻炎治愈的良好作用。除此之外,在选穴时候,同样是有根据的,中医上讲风邪袭人通常是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归于肺,而肺主呼吸,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和皮毛职司卫外。故取肺、气管、内鼻穴以提高肺的卫外能力,并能通利鼻窍,耳穴肾上腺,风溪则有抗过敏的疗效。

3.2 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依据

从中医角度分析,刺络放血属于针灸的范畴,也被成为放血、泄血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在《素问?调经论》中“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采取通经脉、放血处理,简而言之便是利用刺络放血的方式可以有效疏通患者体内瘀滞的气血,实现阴阳协调,并且能够对五脏六腑的紊乱现象加以调整,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本文中所指出的迎香穴便具有疏散风热、通经活络的良好疗效。鼻粘膜长时间直接与外界相通,对病原菌,花粉,尘螨,冷空气等长期刺激,鼻粘膜局部产生应激兔疫变态反应,引起鼻粘膜水肿,炎症增厚,鼻甲海绵体长时间充血肿大,形成中医的久病必瘀。清?叶天士指出:“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叶氏医案存真》卷一)。王清任亦曾明确提出 “久病入络为瘀”(《医林改错》卷上)。双侧下鼻甲前端粘膜点刺放血,可促进鼻腔粘膜新陈代谢,使代谢加快,改善微循环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使机体的有益物质及时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促使机体重新建立内环境稳态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进炎症的恢复。放血治疗完,患者即感觉鼻腔通气明显改善,增强对后续治疗的信心,同时因点刺点在双下鼻甲前端,方便棉球压迫止血,不会出现出血过多危险。

3.3 耳穴埋针相对传统耳穴压豆更具优势

从以往的使用经验来看,传统的耳穴压丸如王不留行籽、小磁珠等,其对于耳部的刺激仅局限于皮肤表面压迫,不够深入,且临床反馈按压时比较疼痛,胶布易脱落,有些患者会出现对胶布过敏的现象;本文研究采用SEIRIN株式会社生产的耳针,相对于传统压丸来说,能够深入皮下,刺激深入,但痛感降低,黏贴牢固,且在日常活动中可以正常冲水、洗澡等不受影响,胶布不会进水,临床使用过程中也未出现对胶布过敏的现象。

除此之外,为从根本上提高耳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可以在治疗的过程让患者口服药物,有非常多的患者在经过3—5次治疗之后,临床中的喷嚏不断现象有所改善,所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人的抵抗能力。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 76. 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之所以出现无效是因为6例患者对化学药剂过敏,10例患者对特殊气味过敏,导致治疗中断。还有一点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11例患者鼻内以及气管穴处按压疼痛,经过多次治疗该现象有所改善,所以需注意的一点是在穴位按压的时候避免大力,避免患者皮肤发生破损,如果患者对胶布过敏可采取肤疾宁代替。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取中医治疗的方式,耳穴埋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齐玮. 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调查[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25-128.

[2]张安平. 基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106-108.

[3]储成志,胡军平,王东方. 慢性鼻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 光明中医,2008(06):814-815.

[4]李鸣婧,张晓阳. 200例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J].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03-807.

[5]陈旭青,严道南,吴继勇,胡瑶,吴佳妮,王曼.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5):1043-1049+6.

论文作者:韩沛泉,匡艳红,李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耳穴埋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变应性鼻炎112例论文_韩沛泉,匡艳红,李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